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章丘区水河村的“逆袭之路”——
“三变改革”让“空心村”变成“网红村”
在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水河村,伴着清晨微风,62岁的冯启福走出家门,来到园区开始清扫道路。背井离乡务工多年,他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家门口上班。
水河村共65户、203人,曾一度因交通不便、环境闭塞、产业薄弱,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导致老宅闲置渐成断壁残垣,土地撂荒长满野草,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发展难题,水河村把握村“两委”换届契机,以“三变改革”为抓手,聚焦组织引领、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力”齐发,破解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增收的难题。去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刚一进村,记者就看到位于村委会旁边的研学基地内人头攒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学生们正在研学基地东瞧瞧、西看看,兴趣十足。这样的景象,时常在村里上演。
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排着队走在村里,冯启福干起活来也更加心情舒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搞搞绿化,打扫一下卫生。离家近,能挣钱,还不累,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让他十分满足。
“以前村里发展不行,只能出去打工,活儿不好找,一年也就干七八个月。”冯启福一边忙活手头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村里变化大,产业多了,回来有活儿干,收入和出去打工差不多,每年挣两万多元钱,这比以前外出打工强多了。”
如果说冯启福是回村“打工”,徐家鑫就是村里的“创业者”。“想买点什么?看看吧。”记者走进路边的水河门市部,年近八旬的徐家鑫坐在椅子上热情地招呼。2022年下半年,他看到不少游客过来游玩,就在家门口开起了门市部。“我年纪大了,体力活儿干不动,村里给我想法子,让我卖点东西,也能挣点小钱儿。”他乐呵呵地说,村里还在他家门口挂了门市部的牌子,很显眼。
党建街巷工作法引领村庄“焕发生机”
看着如今热闹红火的水河村,很难想象几年前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
水河村位于文祖街道西北侧,多年前不少闲置房屋颓圮残破,并且由于交通闭塞、道路狭窄,没有企业愿意投资,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仅依靠山上的部分土地流转。同时,因耕地灌溉费用高、用水不便,从事农业收入低,村民纷纷为生计外出打工,土地撂荒长满野草,常住人口不足三分之一。
2021年,文祖街道利用党组织换届时机,动员回引章丘区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冯光禄到村任职;同时,积极整合人员力量,配备优秀选调生作为书记助理,协助开展村级事务。
水河村创新党建模式,以“小河汇海”的理念探索“党员小巷、书记大街”的党建街巷工作法,村内街巷由党员包挂、党组织书记统筹,村干部对街巷环境卫生、文明乡风等具体事务分包负责,凝聚起强大合力,为村集体发展夯实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农旅产业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走在水河村的彩虹路上,眼前潺潺流淌的景观河与假山喷泉相映成趣,让人赏心悦目。曾经废弃的老宅,已经从残垣断壁变为白墙青瓦。
“我们利用闲置老宅发展民宿,一共20多间,其中一部分是非遗工坊,让游客体验非遗乐趣。”冯光禄介绍说,老宅的租赁期限为20年,根据房屋不同状况,每平方米租赁费也有所不同,平均八九元。每到节假日,民宿几乎天天爆满。
为了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水河村“两委”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三变改革”结合,立足当地山水资源,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建设百蔬园、百草园等科普教育项目,并融合非遗传承、礼仪修习、乡村记忆,打造乡村“十八作坊”,形成“一房一院一地一景”文旅康养特色体验,村里的闲置老宅、撂荒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和非遗工坊,休闲农旅新模式正在这里成型。
也正因如此,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回家乡,水河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本报记者钱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