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匠心种出“金果果”
——巴东县官渡口镇大坪村在省晚熟柑橘品质鉴评会夺金摘银的背后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王轻舟 梁 蕾
夏初,长江北岸的巴东县官渡口镇大坪村,3730亩橘园橙黄满枝、“丰”光无限。
在4月举行的湖北省晚熟柑橘品质鉴评会上,巴东县选送的17份伦晚样品摘得7金6银,其中,官渡口镇所获3金3银中的3份样品取自大坪村。
在“地无三尺平”的大坪村,柑橘苗如何扎稳根、结“金果”?近日,记者走进大坪村橘园,探索大坪柑橘夺金摘银的秘密。
模式突围:高位嫁接换种 老树发新芽
“你瞧,这棵老树发新芽了,有了第二次生命。”大坪村“80后”果农向海涛的院坝外,一棵碗口粗的柑橘树上,几根嫁接枝条抽出了新芽。向海涛回忆,这棵柑橘树是父亲年轻时移栽的,在“野蛮生长”中从未挂果,他称“一把嫁接刀复活了老树”。
在向海涛的童年生活中,有段抹不掉的“橘缘”。每到寒假,向海涛跟着父母背着柑橘步行1个小时,到山脚下的集镇换取零用钱,卖价比包谷高出几倍。然而,好景不长,在只种不管的靠天收思维桎梏下,橘树挂果渐少,砍树还田、橘园撂荒一时成风。
2017年,大坪村柑橘按下“重启键”。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开垦荒芜橘园,栽植新品种苗,100余亩柑橘示范田点燃了果农重返橘田的激情。
打开工具箱,向海涛展示像宝物一样收藏的7把废旧嫁接刀,他说:“它们是80亩柑橘茁壮丰园的功臣。”
“要选择长势旺、无虫害的嫁接母体,接穗枝条必须壮实、健康,包扎时要保持嫁接口的无光条件……”站在一棵嫁接成活的橘树前,向海涛炫出技术。如今,他的嫁接成功率超过90%,从水果店负责人变身农技“土专家”,还将管护课堂义务送到果农田间。
在果农李经枝的16亩柑橘园里,向海涛是免费的技术顾问和好帮手,全程指导修剪、嫁接、施肥等。在他的帮助下,柑橘园每年创收10余万元。
如今,大坪村1000余亩橘园正在品改换种的“良方”中,冲刺产业振兴新高地。
品质坚守:全程有机种管 生态果子甜
中午时分,阵阵热浪伴着微风抚过橘林,57岁的果农卢先聪挥动锄头,连根铲除密集疯长的杂草。“温度越高,草死得越快,锄草才彻底。”听到妻子“回家吃午饭”的吆喝,他仍舍不得放下锄头。
乡亲们对卢先聪有刻板印象:一根筋的“倔老汉”。他的“一根筋”在于“锄草靠双手,施肥用农家肥,拒绝农药、化肥进橘园”。“这次省里鉴评会有一枚金奖的样品来自我的果园,看来原生态种植出的果子经得起检验。”近段时间,看似“呆傻”的卢先聪成了“香饽饽”,果农争先向他请教柑橘种管经。
2017年,有着“种植能手”美称的卢先聪,在一次小水果技术培训课中首次接触到“有机”二字,起初对字义模糊,他浅显理解为“人不偷懒,地才优产”。
卢先聪每年从养殖场运回20吨畜禽粪便,在橘树行间挖沟、施肥、填盖,比地表撒施化肥成本高、耗时多,但每棵树都能吃上有机“营养餐”。
走进卢先聪的橘园,一块块黄板纸、一个个诱蝇球挂在枝头,一盏盏太阳能杀虫灯遍布橘林。“这些‘灭虫高手’24小时在岗,我们安心种,果子放心长。”卢先聪随手摘下一个伦晚果子,表皮光滑、油亮,经水果测糖仪测定,显示甜度15度,含糖量高出平均值。
“不打农药、少施化肥,让土地回归自然、收获绿色。”卢先聪和800余名果农约定:做坚守有机的匠心农人。
官渡口镇镇长徐静介绍,在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全年有果、四季鲜橙”产业布局下,官渡口镇4万亩柑橘基地实行地下增施有机肥、地面种植绿草、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立体式有机种管模式,打造一批栽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设施智能化的精品橘园,持续擦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乡镇”名片。
路径探索:立体套种双丰收 林下药飘香
“柑橘树上果子黄,树下黄精长势旺,可谓是双丰收。”眼下,柑橘林一株株黄精青藤长满空地,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孔凡林喜上眉梢,心中的石头落地:橘园林下种药材试验成功,果农将再添“一本存折”。
3月,一场冰雹袭击大坪村,丰收在望的伦晚果实被砸伤,留下黑色斑点、凹陷疤痕,卖相打了折扣,也“砸”掉了果农约200万元收成。“柑橘产业靠天吃饭,不能在一棵树上困住。”孔凡林把目光转向橘园套种药材,开始探索“林下经济”,向立体农业要增值空间。
大坪村是药材种植空白村,孔凡林组织村干部、果农代表外出参观学习。
“黄精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年到5年,块茎可以长到十几斤重,药食同源,经济价值高。”橘树、黄精沐浴在阳光下,橘香、药香交织相融。“药材挤占了杂草的生长空间,果农不再需要使用除草剂。”孔凡林说。
如今,孔凡林正谋划建设柑橘初加工厂、药材切片车间,烘干、加工新鲜药材,延长保质期限,深入挖掘产业附加值。
“作为巴东柑橘种植第一大镇的官渡口镇,将依托库区气候条件、富硒土壤和现代精细管护模式,用工匠精神接力种橘,以品改换种突围旧模式、有机种管坚守好品质、立体套种探索新路径,在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做成大产业的产业振兴路上开花结果。”官渡口镇党委书记许良才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