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14:3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90后”对话“90后”》主题报道,通过贵州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年和90岁以上的老人的对话,追忆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我叫黄珊,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名90后讲解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习水人。”

“我叫袁泽善,习水县土城镇人,今年92岁,1953年参军。”

赤水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俯瞰土城古镇

一场关于两代“90后”的传承对话在这里展开。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土城,在此打响了惨烈的青杠坡战斗,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然而在当年,赤水河土城段河面约200米宽,流速较快,要想顺利渡过赤水河难度非常大。于是,红军决定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当年红军长征用门板搭浮桥的河面上,建起了一座铁索吊桥,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若要搭浮桥,船可以租,但哪有哪么多木板?

“红军进入土城以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给老百姓分粮食和盐巴。后来红军要过河,没有材料,老百姓就把自家的门板、床板拆下来给他们搭桥渡河......”谈到红军过土城,袁泽善老人滔滔不绝。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红军搭浮桥用的门板

由于红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土城镇上的百姓都愿意帮助红军,纷纷将自己的绳索、木头借给红军,甚至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借给红军搭浮桥,让红军全部安全地渡过了赤水河。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红军搭浮桥用的棕绳、竹纤绳

“毛泽东、周恩来住居”“红军总司令部驻地”“青杠坡战斗遗址”……如今的土城,处处都能看到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毛泽东、周恩来住居

沿街而行,一座黔北民居风格的建筑格外亮眼,这便是四渡赤水纪念馆。在这里,一扇门板、一枚铜钱、一把步枪……每一个物件都诉说着红军与土城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俯瞰土城古镇街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习水人,讲解员黄珊就是听着红色故事、沐浴着长征精神长大的。“现在,我想把土城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袁爷爷您看,这个地方展示的就是当年红军来到咱们土城开仓分盐的场景。”四渡赤水纪念馆内,黄珊一边走一边向袁泽善老人介绍:“这个场景就是以青杠坡战斗为原型的情景再现,让观众朋友们来到展厅,可以生动地去了解当时的这场战斗。”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黄珊向袁泽善老人介绍以青杠坡战斗为原型的情景再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展览陈列采用了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的全过程。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黄珊向袁泽善老人介绍数字化展示

近年来,为推动当地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习水县土城镇利用四渡赤水红色文化遗产,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之路。同时,通过打造研学基地、开发红色教育培训课程、拓展红色故事讲解、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四渡赤水纪念馆

“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

游客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拍照留念

“我是家乡红色旅游发展的受益人,家乡的发展我深有感触。”黄珊表示,未来,自己也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长征精神。

岁月如梭,如今的土城,变化翻天覆地,但关于红军的故事和记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穿越历史,熠熠生辉。

往期回顾

“90后”对话“90后”①|“红飘带”里忆英雄:残留在身体里的无声勋章

“90后”对话“90后”②|乌江边的跨时空接力:长征精神照亮青春乡村路

“90后”对话“90后”③|花江峡谷话古今:在红色足迹上刷新世界高度

统筹 曹曦

策划 成嘉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刘青

包装 徐微

编辑 刘青

二审 王纯亮

三审 成嘉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90后”对话“90后”⑨|追忆鲁班场战斗:一把军壶话传承
...场战斗成功挫败了敌军的锐气,为红军第三次从茅台渡过赤水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为了我们鲁班的解放,不惜洒下热血,甚至牺牲生命。他们的英勇精神,始终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
2024-12-31 16:32:00
“90后”对话“90后”⑦|相约茶山关:胜利村里话胜利
...:在红色足迹上刷新世界高度“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90后”对话“90后”⑤|红色激荡困牛山:英雄壮举励后人“90后”对话“90后”
2024-12-28 17:52:00
多彩贵州的“红色家底” | 一级文物:中央红军过赤水太平渡搭浮桥的门板
...块门板当时被老百姓用来为红军搭建浮桥。红军成功渡过赤水河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县桃场区醒民公社小河口群众蔡金德将其捞回保存。1965年蔡金德将其捐赠。1935年3月21日至22
2024-12-02 23:43:00
“90后”对话“90后”⑧|枪杆岩下的回响:红色传承育新人
...:在红色足迹上刷新世界高度“90后”对话“90后”④|赤水河畔访红迹:一扇门板映照军民鱼水情“90后”对话“90后”⑤|红色激荡困牛山:英雄壮举励后人“90后”对话“90后”
2024-12-30 17:08:00
渝黔学生走进土城古镇 在研学中汲取成长力量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9月6日,习水县土城景区“研学第一课”活动成功举办。来自重庆、贵州的150名中小学生走进土城镇,通过沉浸式、体验式
2024-09-07 18:45:00
土城古镇:科技赋能红色旅游,用“旅游+”讲好红色故事
...庆巴蜀常春藤学校的100多名学生在领队的带领下,骑行在赤水河畔。据了解,此次骑行沿着当年红军四渡赤水路线行进,始于赤水、终于土城,全程140公里。领队老师赵亮已经不下十次带领
2024-12-14 12:38:00
军民联欢庆国庆 同心共叙鱼水情—金秀县开展庆国庆军民联欢活动
...新时代的美好画卷。此次联欢晚会以“军民心连心·共谱鱼水情”为主题,由县人民武装部、忠良乡党委、忠良乡人民政府主办,忠良乡林秀村村民委员会、忠良乡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承办。部
2023-10-06 13:30:00
...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军民团结,共同书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刘佳慧)
2024-07-30 21:06:00
济源:“军民鱼水情·携手新征程”庆“八一”联欢晚会成功举办
...年、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7月28日晚,济源市“军民鱼水情·携手新征程”庆“八一”联欢晚会在文化城愚公剧场成功举办,驻济部队官兵、退役军人代表、军属代表900余人现场观看
2023-07-31 18: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