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中国,大不一样了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9-04 07:52: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一)

中国,大不一样了。

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这两天,我连续参加了两个论坛。一个是9月2日的中国-印尼媒体论坛,一个是9月3日的明德战略对话。

马丁·雅克,一个我比较尊敬的外国学者,在明德战略对话中下了一个结论:中国,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现代化出口国。

怎么讲?

因为按照他的观察,以前的现代化,都是西方主导进行的,即便日本也不例外;但中国不一样,而且,中国还在帮助全球8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共同实现现代化。

“这是西方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马丁·雅克感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自己的发展,它同时也改变了发展中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以前,中国出口商品;现在,中国还出口现代化。

听来,耳目一新。

中国,确实大不一样了。

综合这些来华的知名学者、媒体老总发言,对于中国,他们大致有三大感慨。

感慨一,中国不一样,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总裁顾爱乐(Axel Goethals)就说,他1978年第一次访华,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我们确实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的国家,这巨大的成就值得我们尊重。”他说,去中国一些城市出差,时隔3个月或者半年再去,会发现让人惊讶的重大变化。

在坐了中国复兴号高铁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白轲由衷感叹:“真羡慕中国有这样先进的高铁。”

成就确实巨大。当然,是否已经发达国家,我们听听就好。

感慨二,中国人不一样,官员越来越自信开放。

尤其是明德战略对话,坦率地说,这是过去几年来,我在国内参加的最开放最坦诚的一次对话了。

老外们也不客气,阐述自己的中国感觉,赞扬肯定有,但也有疑虑,甚至批评。

我们什么态度?

让我尤其意外的,出席的中方官员也没有回避,而是侃侃而谈,阐述我们的观点,甚至对他们错误观点予以当面驳斥。

我看到,有老外学者也很惊奇,这样坦诚的交流,尤其是中方官员开放自信的态度,他们也没想到。

感慨三,针对中国的谣言太多,太误导人

顾爱乐在发言中就说,在欧洲,很多人,包括很多政策制定者,其实对中国都知之甚少。

“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快速变化,绝大多数欧洲人,还基于他们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刻板印象。”他说。

这样的政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吗?

这种误解,其实广泛存在。

在中国-印尼媒体论坛上,来自印尼的《罗盘报》总编辑苏塔就举例说,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印尼人要买新能源车,他们的首选不是中国车,而是日本车。

为什么?

不是中国新能源车不好,而是远远比日本车好。但对不起,关于中国,一些主流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谣言、污蔑,甚至妖魔化。

所以,很多人来到中国,才知道,他们以前听到的看到的印象中的,完全是一个错误的中国。

(二)

两场活动,也有不少交锋和火花。

比如,中国,到底是亲俄还是亲乌?

克劳斯·拉雷斯,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要为解决俄乌冲突做出贡献。

在他看来,在很多国家,特别西方国家眼中,中国不是一个中立国,比较亲俄。他建议,你们中国不要太亲俄,要承担起让俄乌谈判的历史责任。

我看到,人大的王文教授当场就说,亲俄这个结论,我不赞成,不能把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正当贸易,就视作中国亲俄。

他说,如果中国真亲俄的话,中国可以做的最重要或者最直接的事情,就应该向俄罗斯出口无人机,“因为全世界70%的无人机,都是中国制造的,如果中国真出口无人机给俄罗斯,俄罗斯还能打这个熊样吗?早就赢了。”

全场哄堂大笑。

拉雷斯也笑着说,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展开对话的原因,就是要求同存异,了解不同的立场。

参加这次对话的,还有来自美国国防大学的教授杰弗里·格雷许。

他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认为中美之间尤其需要加强沟通,现在还是一个机会窗口,但考虑到美国大选将近,“窗口非常小”……

有意思的一幕,发生在随后的交流中。

我看到,有中国官员当场就笑着对格雷许教授说,你来得太好了,我特别赞成你说的“加强沟通、相互学习”。

但他话锋一转说,我最近也看到,美国一些研究军事的智库的所谓中国报告,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毫无逻辑。

“请您把我的这句话带回去,跟你的同行说一下,中国有个叫XX的家伙,对他们写的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感到非常愤慨。”

他接着说,有些美国人,就为了把中国塑造成一个侵略国家,完全是胡说八道,根本没有逻辑,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

说得好!

(三)

最后,怎么看?

完全我个人的看法,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世界被有些人蒙蔽了。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关于中国,关于中国制造,关于中国战略,等等等等,只要涉及中国,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印象中的,是真实的中国吗?

很多都不是。

不然,这些专家学者、媒体老总,也不会到中国来,有的连连惊呼: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

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突破真挺难的。

但再难也要做。

第二,更自信更开放的交流。

这些论坛上的交锋和火花,不就是自信开放的充分展现吗?

对中国,外国人有些质疑和批评,都很正常,不要怕,天塌不下来。

我们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释、澄清,对错误言论,也不要客气,该批评批评。

什么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才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但坦率地说,在涉外活动中,敢于斗争难,善于斗争更难。

这不是简单写一两篇稿件,发表一两个演讲,就能做到的,这需要策略方法技巧,需要遵循传播规律,有针对性、持之以恒地做,可以是战略对话,也可以是类似印尼-中国这样的媒体论坛。

更开放,就更自信;更自信,就更从容。

第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只要不是戴有色眼镜,欢迎外国朋友,专家学者,多来中国走走看看。

即便戴有色眼镜,也没关系,百闻不如一见,事实总胜于雄辩。

中国很开放,不是很多外国人想象的那样。

中国当然有挑战,但中国人更有对策,有干劲。

事实上,环顾当今世界,有几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安定祥和,还在努力发展?

昨天,走过长安街,我突然发现,几十个非洲国家的国旗,正在迎风招展,今年最重大的主场外交——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要召开了。

全世界的目光,正聚焦在北京。

中国,确实大不一样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对美反击战开打,美四路制衡中国,中方釜底抽薪,捅破南海包围圈
对美反击战已经开打,当美国妄图兵分4路制衡中国之际,中方釜底抽薪,直接捅破美方在南海的包围圈,中方具体是如何做的?美国又是准备从哪4路对付中国的?13号当天,中国和印尼两国举行首
2024-08-15 10:26:00
杨丹志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印度尼西亚现任国防部长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在新近结束的印尼总统选举中以明显优势获胜。普拉博沃出身于印
2024-02-25 07:49:00
担心南海潜在风险,菲律宾印尼同时开会,中菲就《宣言》进行磋商
...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领土争议国家之间的问题,更是中国和东盟之间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双方需要携起手来,排除外部不安定因素,共同面对。近日,菲律宾牵头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23-09-05 11:39:00
布林肯访华,东盟看到中美对话希望,要用自己方式,推动局势缓和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但美方此后并没有停止挑衅中国的脚步,甚至还提出了新一轮对台军售案。然而,美国最高外交官在时隔数月后终于前往北京,就中美关系和地区局势等重要议题进行了
2023-07-05 08:59:00
东盟主场,中俄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南海方向,中方不是单打独斗
...印尼共同打了一次漂亮的配合。毫无疑问,在南海方向,中国绝不是在单打独斗。中国、俄罗斯、印尼举行三方会谈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俄罗斯和印尼已经在雅加达举行了三方会谈。中方
2023-07-17 08:15:00
中美激烈角力东南亚,胜负已分,中方想要的承诺,东盟10国给了
...,并煽风点火,企图挑动对抗。专家表示,美国用所谓“中国军事扩张”和“经济胁迫”来恐吓东盟,就是不想看到东盟与中国走近,一心要分裂东盟,用亲美集团取代东盟。如今,印尼总统的这番
2023-09-09 09:22:00
中方打响反制后,印尼第一个表态:不当菲律宾第二,不向美军开门
...长普拉博沃也曾做过同样的表态,他还敦促世界各国尊重中国的“正当崛起”。在当前南海局势出现新变化,面对仗着美国撑腰而掀起风浪的菲律宾,中国不得不打响反制的背景下,第一个出来表明
2023-05-26 15:52:00
...曾提到过,菲律宾对仙宾礁有执念,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南海部署的薄弱点。然而,现在仙宾礁的中方各类船只有40多艘,这个薄弱点已经被填补。即便菲律宾勾结美国等域外势力,试图持
2024-09-17 17:01:00
美日菲舰船集结,东盟察觉异常,主动找上解放军,南海大局不能乱
...为这是在给接下来的三国南海联合巡逻铺平道路。对此,中国和东盟都做出了反应。中国国防部官宣,解放军和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将更进一步。东盟方面也察觉到局势的异常,由今年的轮值主席国
2023-05-31 17:41: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