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海瑞虽穷但却娶了三个老婆,其实也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能有个儿子来延续香火。
提到海瑞,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毕竟他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一生勤政廉洁,克己奉公,去世时还是死在了任上。
既然是清官,自然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并且因为拮据,海瑞还曾闹出过一个笑话。
据说,海瑞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赶上了老母亲过大寿,由于海瑞本身就是孝子,加上老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因此,老母亲过大寿,海瑞自然要有所表示。
但问题是,想表示就得花钱,而海瑞却没钱。
没钱到什么程度呢?据记载,当时海瑞虽说也是朝廷命官,但只拿朝廷俸禄,不收一分一文不该得的财物,这就导致,海瑞一家子的生活,极其拮据。
就连蔬菜,都是海瑞在自家后院开垦了一小块地,自给自足而来的。
这么一来,想给老母亲庆寿,海瑞自然没有太多多余的钱财,但如此重要的日子,海瑞又不能没有表示。
最终,海瑞一狠心一咬牙,拿出家里仅有的钱,到集市上,买了二斤肉回来,这算是给老母亲庆寿了。
不过,就在海瑞前脚刚买完肉,后脚淳安县就在传开了。
毕竟在平时,淳安县的百姓都知道,海瑞海青天是出了名的廉洁,生活条件也很差,每个月的俸禄仅能维持一家人最基本的吃喝用度,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买肉打牙祭的。
正是因为如此,当海瑞出现在集市上,并一口气买了二斤肉后,迅速成了淳安县的大号新闻。
据说当时的人们,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说这海知县今天是怎么了?居然舍得买肉,并且一买还是二斤,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啊。
到了后来,这件事居然被海瑞的上司,也就是浙江总督胡宗宪得知,而胡宗宪在得知后,都觉得十分稀奇,多次拿这个事与身边人感叹。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而从胡宗宪的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海瑞为母亲买了二斤肉庆寿的事情,居然还被史官们记录在严谨的史料里,由此被后人熟知,足以说明,海瑞的清廉,是得到公认的。
不过,海瑞清廉不假,但他一生,却前后娶了三个正妻(许氏、潘氏、王氏),另外,又纳了两房小妾(邱氏、韩氏)。
按理说,如此清廉之人,是不应该有这么多妻妾的,但事实上,海瑞还真的有。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海瑞在生活极度拮据的情况下,会接二连三的又娶又纳了多达五个妻妾呢?
实际上,海瑞之所以娶和纳这么几个妻妾,只是为了完成心中一个极为“朴素”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能有个儿子,来延续海家的香火。
海瑞的祖上,要追溯到南宋时期,据记载,南宋时有个叫做海俅的人,自福建迁徙到了广州,而这个海俅的重孙名为海逊子,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出任过正四品的广州卫指挥。
这看来的话,海瑞祖上也算是“阔过”。
而到了海逊子的儿子海答这一代,他开始从军,并因此来到海南岛,最终在琼山县这里落了户籍。
海答的儿子则叫海宽,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而他,便是海瑞的爷爷。
海宽的儿子辈中,一共有五人,其中一人,还曾担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三人,也都中了举人,享受朝廷供奉。
但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成就最低,一直到其去世,也不过是一个廪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并且,海翰去世的很早,史料记载,在海瑞四岁时,其父海翰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了妻子谢氏以及儿子海瑞。
也就是说,到了海瑞这一代,他就是个独苗。
而为了养育海瑞长大成人,其母谢氏可谓是费尽千辛万苦,并且,为了能让海瑞有出息,谢氏是紧衣缩食,将大部分财力和精力,都放在了培养海瑞的身上。
也正是因为谢氏的严格教育,海瑞才得以专心攻读,并在后来中了举人,最终在两次参加会试之后,出任了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
当然,在海瑞发奋攻读考取功名的同时,其母谢氏,也没忘了给儿子张罗婚姻大事,毕竟前文也提到,海瑞父亲早逝,这个家里只剩下他一个男丁,因此,延续香火这个国人千百年来的朴素愿望,谢氏也不能例外。
因此,在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迎娶了第一个妻子,即许氏。
许氏过门后,与海瑞前后生活了有数年时间,期间,许氏为海瑞生下了两个女儿,而这,便为二人婚姻最终走向破灭埋下了隐患。
毕竟海瑞这一代,仅有他一个男丁,因此海瑞母亲谢氏,自然希望儿媳妇能给海家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但许氏接连生下两个女儿,这就让谢氏极为不满。
有了这种情绪,自然谢氏对儿媳妇许氏就百般看不顺眼,而婆媳之间的矛盾便由此而来。
而在这种情况下,历来孝顺至极的海瑞,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了母亲这一边,所以只要谢氏和许氏争吵,海瑞统统认为都是许氏的错。
于是,矛盾便越来越严重,到了后来,谢氏与许氏,矛盾已经严重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甚至连在同一屋檐下生活,都做不到。
但面对这种局面,海瑞的做法,却是一纸休书,将妻子许氏给休了。
就这样,海瑞的第一任正妻许氏,带着满肚子的委屈,离开了海家,也就是说,海瑞亲手把他的第一任妻子赶出了家门。
既然把妻子赶出了门,海瑞自然得再娶一个,毕竟传宗接代的大事还没完成,于是没多久之后,经人撮合,海瑞又娶了第二任正妻潘氏。
但这个潘氏,据记载在海家前后也就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之所以时间这么短,史料上没交代,但也不是无迹可循,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还是涉及到了婆媳矛盾。
这种说法认为,海瑞之母谢氏由于多年寡居,导致脾气非常古怪,并且对海瑞的生活要求十分严格,哪怕是海瑞成家依然如此。
用现在的话来说,谢氏就是一个十分难伺候的婆婆。
这么一来,自然不可避免的与儿媳妇发生摩擦,而海瑞的做法前文也提到过,不管发生啥事,始终都是站在母亲这一边,一来二去,就造成了潘氏不管做什么都是错。
因此最终,这个潘氏也是被海瑞休掉,并且由于在海家的时间太短,潘氏也没能给海瑞生下一儿半女。
潘氏被休之后,海瑞只得再次续弦,大概在海瑞出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期间,他又迎娶了第三任正妻,也就是王氏。
而这个正妻王氏,算是给海瑞完成了儿子的梦想,大概在海瑞当知县期间,王氏先后给海瑞生下了两个儿子。
有了儿子,自然让海瑞高兴不已,他亲自为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海中砥、海中亮,从这两个名字中就能看出,海瑞也是对儿子寄予了厚望。
不过可惜的是,这两个孩子,在出生没多久,便先后夭折。
也就是说,海瑞想有个儿子的梦想再次破灭,加上当时王氏的身体不好,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海瑞纳了第一房小妾,即韩氏。
纳韩氏的目的,其实十分直接,就是想让韩氏生个儿子出来。
但在公元1569年,也就是海瑞调任应天巡抚之际,其正妻王氏因病去世,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王氏去世没几天后,海瑞的小妾韩氏,在家中自缢身亡。
韩氏因何自缢,这个不得而知,但结合谢氏的脾气,以及海瑞对待家庭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韩氏的死,大概率也和这个有关。
这么一来,海瑞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鳏夫”。
与此同时,海瑞的仕途也出现了问题,当时都给事中舒化弹劾海瑞迂腐滞缓,另外给事中戴凤翔又上书弹劾海瑞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虽说其中有诬告的成分较多,但最终,海瑞从应天巡抚,被降职为南京粮储这个小官。
俗话说祸不单行,当时朝中正值高拱掌管吏部,而高拱对海瑞历来看看不惯,所以没少刁难海瑞,还把其官职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
而这样一来,海瑞自然无法安心任职,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
回到老家海南之后,海瑞考虑到自己已然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始终没有儿子,因此,就在当地纳了一名小妾,也就是邱氏。
而这个邱氏也十分争气,在跟了海瑞大概一两年之后,就给海瑞生了一个儿子。
五十多岁有个儿子,在当时称得上是晚年得子了,因此海瑞对这个孩子十分宠爱,取名为海中期,基本上是亲力亲为的对其养育。
但命运再一次戏弄了海瑞,其子海中期在三岁左右,又死了。
这个海中期的死因,据说是因病而死,还有说是意外而死,但不管怎么死的,总之就是海瑞再一次失去了儿子。
到了这个时候,海瑞已经是六十上下的人了,不管是精力上还是身体机能上,他都没有了再生孩子的可能。
并且,据说他的小妾邱氏,也在儿子死了之后,离海瑞而去。
由此,海瑞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其母谢氏已经去世),并且,由于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历来不喜欢海瑞,加上海瑞严峻刚直的作风让不少官员畏惧,因此海瑞的仕途也充满了黯淡。
直到张居正去世后,也就是1582年,万历皇帝有心将海瑞树立成一个典范,因此召他任南京右佥都御史,之后又改任南京右都御史。
在这里,海瑞发挥了人生最后一点余热,依然是一心为公,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大力禁止循私受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
五年后,即1587年,七十三岁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由于他没有儿子,因此同僚代为其举办丧事,而当他们前往海瑞住处时,才发现海瑞的生活极短贫苦,床上的用具,竟是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这些都是连当时贫寒的文人,都不屑使用的东西。
最终,还是在几个同僚的凑钱之下,方才将海瑞下葬,而在海瑞下葬当日,南京的百姓因此而罢市,等到海瑞的灵柩运回家乡,百里之内,站满了身穿白衣为他送行的人,号哭声不绝于耳。
自此,世间再无“海青天”。
纵观海瑞的一生,一心为公、廉洁克己,贯穿了他的人生,着实是后世的榜样,当然,人无完人,海瑞身上也不是没有缺点,他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就存在很大问题,而他之所以娶了三个正妻又纳了两个小妾,主要还是想有个儿子延续香火,并且,这也是海瑞一生贫困的原因之一,毕竟,娶妻纳妾,是要花不少钱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