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司法屏障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04 01: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司法屏障

武汉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守护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刘欢

□ 本报通讯员 宋子文 张倩云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湖北省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之称,浩荡长江与秀美汉水穿城而过,是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武汉法院始终坚持立足环资审判,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延伸司法职能,守护大美江城,筑牢生态保护司法屏障。

转变审判理念

依法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300余件,其中涉及非法采矿、长江禁渔、岸线保护等相关案件82件。

这是2023年以来,武汉法院交出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

武汉法院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辩证统一的裁判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案件的具体裁判中。

在某有色金属公司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调解时引入社会公益方案促使企业环保合规,将环保技术改造费用抵扣环境损失,通过技术改造、源头整改污染行为,降低环境污染隐患。

“要转变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理念,既确保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又给予企业积极主动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的内生动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武汉法院持续转变审判理念,积极探索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技改抵扣等责任承担方式,稳步推进公益诉讼实践,办结湖北省首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案件。

2023年,武汉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荣获“全省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创新审判机制

3月1日清晨,武汉沉湖湿地,一条条鱼儿跃入水中,在阳光下荡起粼粼波光。

武汉中院会同市人民检察院及蔡甸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农业执法大队、沉湖湿地管理局,齐聚沉湖湿地核心保护区,对一起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的增殖放流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修复判项执行问题,武汉法院积极能动履职,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机制。

武汉法院积极压实公益诉讼案件中的生态修复责任,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判机制,探索延伸至涵盖执行职能的“四合一”归口审判机制,并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对涉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情况进行验收,促进涉生态环境修复执行事项及时有效落实。

3月29日上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4名被告人多次在禁渔期内,在禁渔区蔡甸区消泗乡黄丝河水域,以电鱼的方式非法捕捞水产品。

经第三方评估报告估算,蔡甸区法院依法责令4名被告人在非法捕捞水域放流成鱼620千克、幼鱼111350尾。

“通过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让行为人从捕鱼人变身“补鱼人”,既凸显了法律惩罚教育功能,又彰显了司法温度。”一位受邀参加庭审和放流活动的人大代表说。

武汉法院还推动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保护基地,探索将基地作为恢复性、替代性裁判内容的执行场所,先后在新洲区涨渡湖湿地、东湖风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在司法修复基地顺利开展多场法治宣传。

据统计,武汉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已累计增殖放流鱼苗1500余万尾,补植复绿树木5000余株。

推动源头治理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武汉法院始终坚持办理与治理并重,主动延伸司法职能,通过积极发出司法建议,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在做到“抓末端,治已病”的同时,努力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数起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非法狩猎案件中,发现被告人普遍存在对非法捕猎缺乏认知的情况,遂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函,建议加强动物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江夏区法院了解到,被告人通过某物流公司,采用非实名的方式邮寄鹦鹉活物进行售卖。

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案件审结后,承办法官主动与该物流公司联系,指出制度漏洞,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对寄递从业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并得到积极反馈。

近年来,武汉法院不断加强司法建议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善用、活用司法建议这一柔性制度,切实以司法建议“小支点”撬动生态保护“大格局”。

“武汉法院将紧紧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任务,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司法责任,持续以法治之力守护江河安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司法屏障。”武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4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打造经典案例,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北京高院发布了某发电公司诉某环保公司合同纠纷案、吕某甲与某物业公司合同案、北京某公司碳排放配额(BEA
2024-08-14 15:43:00
做好保护修复发展 让水碧土净天蓝
...。多年来,汉江中院始终将环境资源审判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局,传递绿色理念,助推所辖仙桃、潜江、天门三地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汉江中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
2024-04-30 06:40:00
...严厉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桂江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复”字优先筑牢严密的法治屏障“我为一时的口腹之欲去电鱼,破坏了生态环境,非常后悔,希
2024-03-17 01:24:00
京津冀法院齐聚通州共筑大运河司法保护屏障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环资审判队伍,为京津冀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据悉,此次研讨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展览深度了解了大运河演变历史和
2024-05-17 15:17:00
刘德水:生态司法筑牢“红线” 守护好武夷山的好山好水
...展,以法治的力量守护闽北绿水青山。我们锚定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平新篇章”。全市以位于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境内的武夷山国家公
2023-01-17 19:26:00
秦皇岛首个法检联合司法保护生态修复林基地揭牌
...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屏障,秦皇岛市两级法院立足全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现状,将惩治性与恢复性司法理念有效结合,在市委领导下,在青龙县
2024-05-22 16:42:00
“生态司法+碳汇代偿”实现“两山”价值转化
...色发展优化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进一步丰富生态产品,全力打造“两山”价值转化示范样板。
2024-05-18 10:41:00
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筑牢绿色发展法治屏障
...日报案件直击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筑牢绿色发展法治屏障市南法院首次适用“绿色原则”审结一起民事案件市南法院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工作理念。近日,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
2023-06-01 06:15:00
陕西省高院发布“三个意见” 加强秦岭、黄河、汉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美丽陕西建设,5月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黄
2023-05-08 14: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