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6 11:13:00 来源:戏说三国

《水浒传》这部小说,读过之后人们往往会心生诸多感触。其前半部分的情节就像爽文一样,读起来畅快无比,然而后半部分却满是压抑之感,它的最终结局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悲剧”性的。

抵达清溪之地,登上昱岭山峰,涉足高高的山冈。将那如蜂巢般的贼寇剿灭之后,军队胜利归来,众人荣耀地返回故乡。实在是怨恨当朝那些进谗言的奸佞之人,他们不能理解男儿平定祸乱之功,欺骗君主从而降下灾祸。可叹这一切就如同一场梦境,让人不禁流下两行眼泪。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梁山的众多好汉大多未能有好的结局,不过在读者看来,有部分好汉是完全当得起“英雄”这一称谓的,就像武松,他为何也是在断臂之后忧郁地走向生命尽头呢?

也许有不少人都没有注意到书中的一个细微之处。

一、武松之死

在《水浒传》所描绘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恶人的踪迹。即便是那些上了梁山、被称作“好汉”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善良之辈。

要知道,“好汉”这个称呼,大多是被他们欺凌过的人所说出来的,而且在这两个字后面常常会跟着“饶命”这两个字,由此便能够看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凶狠之人罢了。

于是,当读者发觉大多数好汉于征方腊期间战死,就连后来宋江、李逵即使得胜回朝,也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时,同样会产生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感觉。虽然这样的结局极为悲惨,但又在情理之中。

然而武松却不一样,自始至终,武松的形象都较为正面,仅仅是景阳冈打虎这一事迹,就完全能够让他被推上神坛。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击毙一只老虎,这有什么可大肆宣扬的呢?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君可晓得,在古代猛虎是会下山袭人觅食的,在猛虎眼中,人类就如同它的口粮一样。寻常之人面对猛虎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武松打死了那只吊睛白额大虫,这可是为民除去了一害呀。更何况他是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难道这不值得被夸赞吗?

称他为“打虎英雄”,那是丝毫不为过的。

武松在其后所历经的诸多事情,大多都让人们感到“极为畅快”。就像他为兄长复仇而手刃嫂嫂,替施恩去惩治蒋门神,乃至将张都监全家杀害,这些都契合读者内心的期待,“英雄豪杰”本就应当这般洒脱地快意恩仇。

可作者缘何又要给武松安排这样一个极其憋屈的结局呢?

说武松的结局让人觉得憋闷,可能有人不认可,毕竟武松好歹还活着呢。但你或许忘了,武松是个极为高傲的人啊。在断了手臂之后,他差不多就相当于“退场”了。在原著里可不存在“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样的情节。就连宋江都感叹,断臂后的武松已经是个“废人”了。你想,武松的后半生能过得愉快吗?

所以他怎么就走到了这样的结局呢?

可能就是由于他在过去犯下了错误。

他把不该杀的人杀害了,而那些应该被杀的人,却被他放过了。

二、冲动之举

如同前面所讲的那样,“武松杀嫂”可以说是“武十回”里最为精彩的情节部分。在这一情节当中,武松的冷静与果敢被展现到了极致。他在探寻真相的时候细致入微,对潘金莲动手的时候干脆果断,像这样才是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好汉应有的样子。

不过潘金莲真的应当被杀害吗?

这里所探讨的并非“潘金莲所犯之错是否应被处以被杀的结局”,而是要问,这个人真的该被武松杀害吗?

实际上,你只要瞧一瞧书中王婆的最终下场,就能领会笔者的意图了。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传闻如此:从大牢之中带出王婆,让其在厅前听候命令。宣读了朝廷下达的旨意之后,书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罪状,随即将这婆子推上木驴,木驴上有四道长钉,又用三条绑索固定。东平府尹判定了一个剐刑,然后将其押出长街。两声破鼓敲响,一棒碎锣鸣起,犯由牌在前面引路,混棍在后面驱赶,两把尖刀高高举起,一朵纸花轻轻摇晃,被带到东平府集市中心,遭受了剐刑。

你瞧,王婆沦为阶下囚之后,最后被判处“剐刑”,这得多遭罪啊。潘金莲要是被囚禁的话,必然也是这般结局。也就是说,武松杀潘金莲,是玷污了自己的双手。

当然,你或许会讲,他是由于报官没有结果才动了杀念的,可到最后不还是被他状告成了吗?所以只要他一耍威风,官府之人也难免会有所忌惮,他完全能够杀掉西门庆,但是像潘金莲这样的人,要是交给官府去处理,实际上只会落得更凄惨的下场。

这是不应被杀害的,那么应当被杀害的人是哪个呢?

非常容易,你瞧一瞧到底是哪个人致使武大郎沦落到后来那种境地的,就清楚了。

三、最终笑到最后的真正凶手。

实际上在整件事情里,武大郎也不是毫无过错的人。潘金莲请武松饮酒,随后遭到武松一顿痛斥之后,武松就已经隐晦地向武大郎暗示了他这个嫂嫂是何种品性了。

武大郎对自己弟弟的性情十分了解,他深知弟弟绝不会说谎话。此时潘金莲却反过来诬陷武松,这恰好表明潘金莲心中有鬼。就在这个时候,潘金莲还顺嘴说了这么一句:“你给我一纸休书,你就留他在身边好了。”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话都讲到这个地步了,武大郎要是有那么一点儿血性,就该把这个妻子给休了。毕竟兄弟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怎么能因为这样一个行为不检点的女人而破坏兄弟间的情谊呢?

然而,武大郎在潘金莲的质问面前,仅仅是保持沉默罢了。他心里清楚,要是自己把潘金莲休掉的话,以后就不可能再娶到这般美貌的女子了。

而这恰恰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究竟是谁给予了武大郎这样一个癞蛤蟆吃到天鹅肉的机会呢?

答案十分简单,就是清河县的那些大户。

在书中对于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事有这样一种设定:“那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长相十分丑陋,头脑也愚笨得很。清河县的人见他身材矮小,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在清河县有一个大户人家,家中有个婢女,小名叫潘金莲,年龄二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那大户想要纠缠她,这婢女就只去向女主人告状,心中不肯依从大户。于是这个大户便怀恨在心,不但倒贴了些嫁妆,而且不收武大郎一文钱,就把潘金莲白白地嫁给了他。”

那大户未能得到潘金莲,便起了毁掉她的心思。而他毁掉潘金莲的手段,便是将潘金莲许配给武大郎,不但不要聘礼,还倒赔了嫁妆,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让潘金莲难受。

武松至死才明白,潘金莲杀错了,该杀之人在看他笑话

那富户心里也明白,潘金莲连他这种有钱人都瞧不上眼,又怎会看得上武大郎这样又矮又丑且贫穷的粗俗之人呢?很明显,这段婚姻肯定是会出现问题的。

那大户在事情过后就跟个没事儿人似的,依旧有妻妾陪伴在身边,有所不同的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倒是能瞧一场好戏,瞧潘金莲和武大郎的笑话了。

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他,可最终笑的人却是他。

这同样是《水浒传》里那些平凡百姓的一个写照,在有钱人看来,他们不过是被当作笑话的存在而已。

这么再回过头去看的话,武松杀了不应杀之人,而该杀的却没有杀,作者给他安排断臂后抑郁而亡的结局,也算得上是合乎情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你可知武松假扮行者的原因?他拿走潘金莲的啥,武大郎只能赔笑
...。并且,他们两个到了后来都是出家人的模样。(武松、潘金莲剧照)然而这便是奇特之处了,鲁智深确确实实在相国寺出了家,是一名僧人,他自称为“花和尚”倒也没什么不妥,可武松根本就不
2024-12-16 11:13:00
难怪武松没有好下场,潘金莲灌醉他时的事,武大郎心里明白着呢
...应,一个人种下何种因缘,便会收获何种结果。(武松、潘金莲剧照)既已如此,他给予武松的归宿就略显怪异了,武松显然是书中形象极为正面的人物,乃打虎的英雄,怎会有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2024-12-16 11:14:00
包道乙为什么要饶武松一命?只为当年潘金莲的一个请求
...的哥哥生活在一起。一次包道乙和武松见面,刚好看到了潘金莲,这潘金莲和包道乙是从小青梅竹马,这时候包道乙以为武松是潘金莲的丈夫,不过看到武松也是个英雄好汉倒也觉得般配。这时候潘
2023-02-05 22:18:00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个十恶不赦的“淫妇”,其实她是被抹黑了
...都是一些问题妇女:(一)节操有亏型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娇秀、白秀英、贾氏等人。(二)搬弄是非型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王干娘、李大娘、刘高妻、阎婆等人。(三)凶残
2023-05-18 09:21:00
难怪武松杀潘金莲时,要对她这样做,你听武松说过什么就懂了
...于其中的一些细致描写仍是百思不得其解。好比武松怒杀潘金莲之时,他做了一个动作,即将潘金莲的内衣掀开,这又该如何解读?一、武松和潘金莲武松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2024-08-11 11:18:00
...武松打虎扬名开始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女人是自己的嫂嫂潘金莲,虽然他们之间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男女关系,但是潘金莲毕竟在武松的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虽然武松为了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
2023-08-17 14:18:00
武松杀潘金莲时,为何将她衣服撕开?看完才知道武松有多重情
...相同。武松之所以会坚定地走上反朝廷的道路,起因便是潘金莲伙同西门庆王婆等人杀死了哥哥武大郎。报兄仇,手刃敌人潘金莲本是以大户人家的丫鬟,因被主人垂涎其美貌,潘金莲将此事告知了
2024-11-16 10:28:00
...于武松的英雄事迹还是令人们惊讶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潘金莲讨和武松的故事,为什么漂亮的潘金莲讨不得武松欢心呢?网络配图关于武松的身世,在《水浒传》中并没有太多介绍,我们从原著中
2023-09-04 17:13:00
从《宋刑统》找答案:都头武松重罪轻判,提辖鲁达为何亡命江湖?
...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武松提醒哥哥武植、劝解嫂子潘金莲的时候,引用常言古语,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在决定亲审潘金莲之前,武松做了充分准备:“离了县衙,将了砚瓦笔墨,就买了三
2024-12-17 09: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