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崇祯初年的一次朝会上,一个名叫毛羽健的御史向崇祯献计,声称当时由于各地设立的驿站太多,朝廷无法进行有效管理,驿站浪费朝廷钱粮、大小官吏滥用官府驿站办私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建议朝廷关闭一大批驿站,一方面可以节省下一大笔驿站钱粮费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堵住不法官吏趁机敛财的通道。
崇祯一听,颇以为然。当时明朝与关外清朝连年征战,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的军费,已经让明朝国库力不能支。裁撤天下一大批驿站,虽然不解决根本问题,但当时的情况是省下一点是一点,采取措施总比无所作为要好得多。于是崇祯立即依计而行,在明朝边远地区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裁撤驿站行动。
然而崇祯没有料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之举。当时就有有识之士纷纷反对,有人认为,“祖宗设立驿站,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肓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因此驿站还具有消化社会闲散劳动力、安定全局的妙用,怎可轻易裁撤。但崇祯却一句也听不进去,固执地按照毛羽健的建议执行了下去。
结果事实发展,果真像那些有远见的大臣所考虑的那样。明朝大举裁撤驿站,倒是每年能省下几十万两银子,但很多驿卒因此失业,沦为一无所有的赤贫人群。其中西北一带有个名叫李自成的驿卒,因为被砸了饭碗,衣食难继,最终铤而走险,掀起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高峰。
李自成虽出身卑贱,但有胆有识,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和用人之道。十几年后,他已经俨然成为明朝“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股。他的人马纵横驰骋扫荡中原,攻城略地,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国防实力,大批明军精兵强将死在李自成大军的铁蹄下,成了崇祯最为恐惧的对手之一。
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大军围攻开封城。开封是河南战略重地,不容有失,但崇祯遍视诸将,没有一个人有击败李自成的能力。无奈之下,崇祯传旨,从京师大牢中放出一个囚徒,让他挂帅去救援开封,挫败李自成。崇祯为何放着满朝文武不用,偏偏要用一个牢里的囚徒?
原来,这个囚徒大有来头。他不是普通人,而是明朝名将孙传庭,久经战阵屡建奇功。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就是被他生擒活捉的。当年潼关南原之战中,李自成被杀得只剩下七个兵,落荒而逃。崇祯十二年,孙传庭奉命入京勤王救驾,因为生性耿直,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发生激烈冲突,崇祯偏袒杨嗣昌,把孙传庭下狱治罪,一关就是三年。
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崇祯发现离了孙传庭还真玩不转,没人能对付得了李自成。因此才把他从大牢中放出来,火线提拔为陕西三边总督,让他去陕西组织援军,对抗李自成。但此时李自成已经成了气候,拥兵百万之众,孙传庭却还要从零做起,在缺粮缺饷的情况下招募士卒,训练新兵,赶制器械。
在崇祯再三催促下,他带领仓促组成的四万多新兵上了前线,赶赴开封解围。崇祯十六年九月,在汝州之战中孙传庭大败亏输,李自成乘胜追击攻破潼关,孙传庭在激战中宁死不屈,奋战而死。孙传庭死后,崇祯手边再无得力人才,明朝进入灭亡倒计时。《明史》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1: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