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李利:
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好非遗文化
“传承非遗,让传统文化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我将围绕非遗传承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两会临近,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接受采访时说。
李利出生于晴隆县鸡场镇,是地道的布依族姑娘,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手艺人学习布依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因为对布依族文化的热爱,在外务工多年的她选择回乡创业,2016年创立了贵州布依垚商贸有限公司并注册“布依垚”版权和商标品牌,2019年注册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着重于发挥老手艺人的特长,将布依族传统手艺传承和发扬下去,同时注重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将布依族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文创产品中,将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改良,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推广度和接受度。”创业路上,李利一直致力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2023年1月,李利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同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让民族手工艺走得更远的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这个建议作出了答复,综合几位代表的建议,相关政策很快在贵州落地。
得益于政策支持,李利积极主动担起责任,携手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23年有300多名妇女经过培训掌握了缝纫和刺绣技术。
在履职的一年里,李利从加强产品文旅融合、增强技能培训、拓宽宣传渠道、重视非遗手工艺传承等,进一步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让民族文化产业惠及更多的父老乡亲。
“去年,我们通过文旅融合,在景区开设了3家集展览和销售为一体的门店,拓宽了销路,也丰富了宣传平台。培训上,从固定培训转换为按需培训,每当有新品上市,就培训一次,提升绣娘技能。在居家就业人员上,我们改变年龄限制规定,带动更多年龄大的人员就业增收。”2023年,布依垚吸纳60余人稳定就业,年收入在3.8万元左右,带动居家灵活就业180余人,年收入增加1.2万元左右。
李利介绍,公司通过民族非遗文化体验街、展览门店、非遗手工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并以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强化产品宣传,产品广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愈发受到顾客青睐,2023年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了一倍。
今年春节期间,黔西南旅游强势回暖,公司开设在兴义景区的三个民族服饰展览门店,日均营业额破万元。
“那几天的T恤衫销量在往年是一个夏季才能实现的,大大超出了预期,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深受外地游客喜爱,作为一名绣娘、一名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民族服饰、民族手工文创产品,是一种幸福。”李利说。
2024年是李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她表示,将大力挖掘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创产品,把之做精,再开拓好市场,运用“实体+互联网”宣传推广,并启动“抖音全民直播”计划,通过免费培训,带动更多人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进一步将布依族传统手工艺传播出去,带动居家灵活就业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
李利还表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爱上民族文化,也希望非遗文化能够更多进入职业院校等平台,以学科建设、名师工作室指导等为载体助力传承和创新,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非遗,发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入到传承与发展布依民族文化这条路上,我也会一直坚持走下去。”李利说。
值班总编 邓伯祥 编辑 董海韵 校对 周祥霞 版式 高真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