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月,春光明媚。
全国两会,“三八”国际妇女节,再度喜相逢。
她们是教师,是新农人,是技术员……她们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到乡村的田间地头,从城市公交的驾驶舱到非遗工坊的织机旁,这群女性,带着泥土的芬芳、改革的锐气和文化的温度,用生命的热力,编织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篇章。
大地经纬里的巾帼图谱
细如发丝的竹篾在指尖翻飞,渐渐编织成茶杯、提包、字画……这些凝聚着千年技艺的竹编,不仅是非遗传承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密码。
杨昌芹在编制茶杯。王长育 摄(贵州图片库发)
“竹编产业是我们村的‘绿色银行’。”作为竹编非遗省级传承人,杨昌芹代表的履职故事与竹篾紧密交织。她的建议里,既有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务实呼吁,也有对非遗教育进校园的深远考量。今年两会,她将目光投向更深处:“人才和交通是关键,路通了,才能让更多年轻人返乡,让非遗真正‘活’在生活里。”
在贵州代表团,女代表们的故事总与土地紧密相连。
卢丹代表的双手,既能在蜂糖李果园里摘取甜蜜,也能在村委会的账本上勾勒致富蓝图。
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她将蜂糖李产业打造成“李子中的爱马仕”,通过电商直播让深山果实走向全国。2024年,村集体经济因蜂糖李增收超百万元。
这位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的村支书,亲历了“妇女顶起整片天”的变革——20年前羞于开口的农村妇女,如今已成为全国蜂糖李市场的“经纪人女王”。“她们把果子卖到北上广,更把自信种回了心里。”卢丹说。
杨恩兰代表,一位“农田守护者”,从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扎根六盘水市水城区,十年间建立农区鼠情监测网络,守护百万亩良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杨恩兰。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山地农业机械化、高寒地区农村学校供暖、鼠疫防治等6条建议均被采纳,这对于她的履职尽职是莫大的鼓励。
“去年提出的建议,均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答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更加坚定了我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杨恩兰坦言,今年两会上,杨恩兰提交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差异化补助、加强乡村振兴综合保障、高寒地区农村学校供暖以及农村医保等7项建议。
街头巷尾里的民生答卷
清晨五点的贵阳,15路公交车首班车准时启动。驾驶座上,廖莎代表紧握方向盘,载着整座城市的晨光前行。
廖莎出身“公交世家”,受父亲影响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从登上公交车驾驶的那一天起,她始终把乘客当亲人,时时装在心里。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云岩分公司三车队管理员廖莎(右一)忙着走访调研。
2024年,贵阳市公交公司优化调整了多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调整是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产生的新问题也应得到解决,如何让周边群众出行不受影响?”2024年7月,廖莎通过走访社区进行调研,并收集群众意见,同时也告知群众关于线路优化调整的一些事宜,用女性特有的细腻重构公共服务逻辑。
2025年是廖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对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她有了新的思考。“我不仅要当好老百姓‘专职司机’,让群众出行‘乘’心如意,还要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贵阳市南明区中曹司街道,总能看到袁姝的身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曹司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姝。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只有真正走进群众,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袁姝说。
为了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袁姝每年都会抽出大量时间走访调研,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袁姝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内容不只是袁姝提交议案和建议的重要依据,更是她将细腻注入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
今年全国两会,袁姝建议将贵阳市纳入2025年城市更新示范城市,获得对完善贵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支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将贵阳市纳入2025年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是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具体举措。这对群众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袁姝表示。
文化传承里的先锋叙事
染坊里,李利代表将蓝靛倒入染缸,布料在晨光中泛起涟漪。
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用一双巧手编织着民族文化的锦绣华章。周睿 摄
2015年,返乡创业后,李利代表潜心研究刺绣、蜡染、蓝靛染等传统技艺。这位布依族姑娘用十年时间,将布依族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民族文创系列产品,带动数百名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每针每线都是文化密码,我们要做传统的革新者,而不是博物馆的守墓人。”李利的话语铿锵,今年,她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方式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能在电商的助力下大放异彩,为绣娘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助力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以一袭蓝色长衫亮相。
20年前,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带领设计师走进深山,被绣娘们手中精美的绣品深深吸引,“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民族手工艺数字化、时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创新模式,让深山手艺人可以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富了家。”
20年来,夏华和团队走进贵州等十余个省份的民族地区,将发现的村寨绣娘、纹样、技法、工艺等归类整理、创新应用,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收录25000名手工艺者的数据,与全球设计师合作,将民族纹样和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元素,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国货潮品,融入现代生活。
这是属于时代的“她力量”——既有大地的深沉,又有新芽的锐气。当廖莎的方向盘转动着城市脉动,卢丹的蜂糖李酝酿着山乡甜蜜,李利的染缸晕染着文化年轮,袁姝的笔记本记录着万家灯火……她们的身影叠化成贵州地图上的光点,她们昂扬,她们绽放,以柔韧破壁,以智慧开道,在时代画卷上绣出最动人的贵州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8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