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秦琼的名声在民间是非常高的,除了“隋唐演义”等系列作品的影响之外,也与秦琼是门神有关系,尤其是演义的影响下,导致人们认为秦琼才是唐朝最大的功臣,也是李世民最为倚仗的武将,但是这与真实的历史并不相符,至少秦琼的战功没有演义上表现的那么高,这一点我们从历史上“凌烟阁功臣”排行榜的名次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秦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可以说历史上的秦琼绝对是隋唐时期第一猛将,这与演义中仅仅是第十六条好汉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秦琼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加入隋朝政府军,主要负责讨伐农民军,最早的时候是秦琼是来护儿手下,后面跟随张须陀讨伐农民军,当时主要讨伐卢明月,而秦琼和罗士信就是张须陀麾下的两员大将,都是以勇猛著称的猛将,在张须陀麾下仅仅一万多军队就能够打败卢明月十万大军,后面又跟随张须陀讨伐瓦岗李密,不过失败了,而张须陀几次冲出包围圈,有重新返回,只为了营救手下的士兵,最终张须陀战死,而秦琼和罗士信等人就带着残兵归到裴仁基麾下效力,就这样兜兜转转,最后跟随裴仁基投靠瓦岗,成为了瓦岗的一员虎将。
不过李密的好日子也没有经营太久,最终却被给了此前的手下败将王世充,就这样诸如秦琼、程咬金以及罗士信这些猛将都成为了王世充的俘虏,也就顺水推舟投降了王世充,不过王世充这个人任人唯亲,外姓武将根本得不到重用,就这样秦琼等人看出了王世充并不是值得效忠的明主,也就选择投降李唐,然后被李渊分派到秦王李世民麾下,秦琼成为了秦王府右三统军,成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将,跟随李世民先后荡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可以说为李唐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却在李世民登基后,基本上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李世民登基12年后秦琼病逝,最终李世民追封秦琼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更是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那么秦琼究竟干什么去了呢?
按照《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他的情况是这样的: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也就是说按照《旧唐书》的说法,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且在政变后秦琼担任左武卫大将军,这是帮助李世民掌控京城的军队,不过后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养伤了,而且他自己认为一辈子建立了大小200多场战争,多次受伤,先后光是出血量就达到了几斛,秦琼认为这样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不生病呢?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称帝后,秦琼完成了帮助李世民掌控军权之后,也就开启了长达12年的养伤生涯,再也没有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以及对外战争中。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秦琼根本没有生病,仅仅是因为没有参与对李世民来说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也就弃用秦琼,让他在家养老,毕竟一个人到底生了什么病长达12年才会病逝呢?而且之前秦琼还是生龙活虎参与唐朝统一的历次战争,怎么就突然生病了呢?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现在许多网上都是采用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导致后面被李世民雪藏了,甚至有人举例说新旧唐书记载不同,其实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翻看“新旧唐书”,他们正史上都是记载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旧唐书》的记载上面已经列举,这里来看《新唐书》的记载: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所以我们对比两本史书,也就能够明白两者记载基本相同,都是肯定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至于秦琼在政变中执行什么任务,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其实我们可以分析史书上的记载,也就能够明白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担任什么角色,我们从战后李世民的封赏能够看得出来,秦琼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这个赏赐怎么样呢?对比尉迟敬德就能够看得出来,根据《新唐书》记载:论功为第一,赐绢万匹,举齐府金币、什器赐焉。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实封千三百户。我们在根据《旧唐书》我们能够看出:贞观元年,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也就是说尉迟敬德的功劳是最高的,而他的赏赐基本上就是秦琼的二倍,当然玄武门之变并不仅仅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结束了,其实整个政变分为三步,诛杀太子和齐王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控制禁军以及李渊,至于第三步就是抵御太子府和齐王府军队的反攻,这个第一步的记载十分详细,最出彩的无疑是尉迟敬德,至于第二步并不能够明说,如果秦琼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显然参与的就是第二步以及第三步,尤其是第二步,显然不能够记载下来,所以小编猜测,秦琼应该负责控制禁军以及抵抗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反攻,其他参与的武将如侯君集、程咬金等人的情况也应该相似,所以这些功绩史书没有办法记载。
那么秦琼怎么就能够导致一身伤病呢?我们去看秦琼一生征战的过程也就明白了,在跟随张须陀讨伐卢明月的时候,秦琼和罗士信最为先锋袭营,根据《新唐书》记载: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可以说秦琼军事生涯这样的操作太多了,比如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也就是说与孙宣雅作战,率先登上城池;以及李密在与宇文化及作战的时候,身中弓箭,也是秦叔宝将他救了回来,可见当时的战况有多么凶险;归顺李世民麾下后,秦琼美良川一战大败尉迟敬德,后面在介休战败宋金刚,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也就是说秦琼身为猛将总是身先士卒,这对于身体的负荷,以及受伤流血太正常了。
而且《旧唐书》记载更加详细: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也就是说秦琼绝对是隋唐第一猛将,真正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了,而且没有失败,但是这样的战斗,可以说是高手间的较量,对于自身绝对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秦琼作战的风格决定了他经常受伤,后面长期养伤也就合情合理了,可能就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暗伤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我们能够看到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人,他们和秦琼的角色相似,都是担任秦王府玄甲军的统帅,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也就是说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经常冲入敌阵,同样面临秦琼相似的情况,那么为何只有秦琼在李世民登基后长期养伤呢?
而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并没有出现这些情况,以此来推测,秦琼本身的养病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可能秦琼就是从明哲保身的角度来保全自己,毕竟他看到了李世民在夺嫡之战中的残忍,而且古代皇帝很多都是“鸟尽弓藏”,秦琼想要通过养老放弃兵权的方式,来表明自身的态度,而且当时唐朝完成了统一,武将们的作用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所以他借口养病正是推出政坛,可能李世民也明白秦琼的用意,所以也就有了秦琼12年的养病生涯,并且在秦琼去世后李世民也没有忘记秦琼,依旧让他登上了凌烟阁,就是对秦琼功劳的认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