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4 20:0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游牧民族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大变数,他们经常攻打文明国度,并文明国度的尸体上建立自己的帝国,产生了一系列的神话,什么高贵野蛮人,什么狼图腾一类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游牧民族(也包括一些渔猎民族)取得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土豪,发动战争的本钱非常雄厚。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陆地交通手段就是大牲畜,在远离河流的地区,军队从物资到人员的机动都依赖它们,大牲口就是当时军队的动力源。而这恰恰是游牧民族最不缺乏的资源。游牧民族往往能聚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匹马,这在文明国家看来就是战争土豪。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西汉时期内地最普通的家用马价值是一匹两万钱以上,汉代一个百余亩土地的人家一年到头的农业剩余收入不过是1500文钱,一匹马等于一个家庭十年左右的农业生产收入(汉代家庭收入中还有纺织品,如果主妇手特别巧,收入甚至可以远超老公)。汉代中期可以上战场的雄性军马价格更是飙升到6万到15万钱之间,高等级的战马甚至可以卖到20万钱,因此汉军招募骑兵优先考虑家里有良马的良家子。匈奴人能一次集中四十万匹战马,按照汉朝的马匹价格计算就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钱,这是西汉一年甚至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在马匹资源方面,匈奴的确很土豪。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匈奴人有百万战马,铁器资源却非常缺乏,只有王爷的卫士可以穿得上铁甲,因此匈奴骑兵对阵全副铁甲的汉朝骑兵时经常吃亏。南北朝时期,五胡进入河北、山西等汉人钢铁生产重镇。鲜卑人终于给自己的族人凑够了数万甚至十万套铁甲,加上他们拥有300万匹马的储备资源,他们成了中国北方的统治者。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即便中原进入盛唐时期,周边的游牧民族依旧具有相当的马匹资源优势。唐玄宗时期,49万唐朝藩镇士兵装备的战马只有八万多匹(还有同样数量的马匹作为战略储备),安西节度使手中只有2700匹战马(但唐军可以从自己控制下的部族得到马匹,本文提到的只是官方日常买单的数字),安禄山兼职的河东节度使手中也只有1万4800匹战马,河西、陇右、槊方三大藩镇加起来手中的战马依旧只有4万2800匹。唐朝的对手和下属们都有不错的战马,能和唐军进行激烈的骑兵作战,它们也都是战争资源上的土豪。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五代到北宋时期的契丹人拥有上百万战马资源,而五代时期的沙陀人手中只有3万战马,所以石敬瑭干脆就直接管战马资源丰富的耶律德光叫爸爸。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战马数量不及辽国,但他们的战马质量好,是北宋和辽国都认可的上等货,北宋认为西夏马是第一等战马,耶律大石跑到中亚还不时从西夏人手中购买马匹。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女真战马也是北宋皇帝认证过的极品战马,女真人虽然不是游牧民族,战马资源也很丰富,在给契丹人当小弟时,每年要上供1万匹女真马。如果按照北宋高等级战马一匹5万的价格计算,女真人一年交的保护费就是五个亿。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蒙古人就更是马匹资源的土豪,忽必烈远征大理至少带了40万匹军马。这个数字能让南宋直接叫土豪,因为南宋皇帝直接掌握的禁军系统手中才13000匹战马,加上各地对军头手中的马匹,南宋的军马数字也只勉强超过忽必烈的十分之一。如果以南宋的一匹广西、云南马价值百贯的行情计算,忽必烈一下子就在大理战场上砸了价值4000万贯的军马。更要命的是忽必烈带的军马还几乎全部死在了远征途中,他大哥蒙哥也全然不当一回事,整个蒙古帝国的马匹资源按照南宋标准计算至少价值上亿贯铜钱。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那么丰富?

游牧民族的马匹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值钱的战争资源,他们拿下文明国度的钢铁产区后,装备会更加精良,就变成了超级战争土豪,自然可以争霸天下。等到游牧民族手中的马匹军事价值大为缩水后,他们就成了能歌善舞的族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4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被游牧民族牵着鼻子走,为何不饲养战马,对付北方游牧民族?
导读:宋朝被游牧民族牵着鼻子走,为何不饲养战马,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大家好,欢迎来到老陈讲历史,每天为大家分享有深度的历史故事。赵匡胤出身于武术世家,最后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
2024-11-20 13:12:00
游牧民族的战马吃什么呢
数千年来,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这些游牧民族,时常越过长城,给中原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一度打到了中原王朝的京城。更有甚者,当中原王朝气运不济时,
2024-04-28 21:49:00
宋朝为什么不自己养马呢
...主,重视城池的建设和兵力的部署。这种战略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骑兵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能够迅速穿越战线,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威胁,
2024-11-10 20:38:00
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原人,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
...分多路和金国大战。 可见马在古代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其实无法做大,这些游牧民族是占据了一块能农耕的区域,获取粮食养马后才发达的。比如后金获取辽河平原,西夏获取
2024-04-25 10:07:00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代像宋朝那样悲催:和辽、西夏、金、蒙这四个BUG级别的游牧民族轮番交手。在如此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宋朝攻少守多,基本就靠一个苟字,苟来了近320年国祚。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强悍的
2023-07-03 15:22:00
为何汉武帝没有彻底灭掉匈奴
汉武帝之所以没有彻底灭掉匈奴,根源在于两点,一是游牧民族实在难以彻底被消灭,二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而之所以发罪己诏,则是由于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对国内整体形
2023-04-19 21:32:00
匈奴为何这么厉害?因为他们有优良的战马,激励分配制度
...?匈奴崛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崇武精神,优良战马,单游牧民族身体素质好,单兵作战能力强等因素,还与匈奴特殊的军政体制有关,例如两翼三部制的行国体制。匈奴首创两翼三部制,在初期讲
2023-05-04 14:44:00
两宋作为最富裕的王朝,军事实力真有那么差吗?
...来获得短暂的和平。但初始之时,世人以为这是宋朝对于游牧民族短暂的让步,就像当年的汉朝一样,一开始是以公主和亲的政策来获得边界短暂的安宁,后期汉武帝用七十年的国力溃散匈奴内部,
2023-05-29 15:17:00
辽国兵源优质战术灵活多变,北宋遭遇“降维打击”
...,自然能够真正实现脱产参与军队的人口很少,因此依照游牧民族军事组织的传统形态和模式,辽国的军队一般来说也都是兵农合一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解决有关日常生活的生产供给问题,另
2023-06-21 13: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智运金条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的家乡圪垯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让我们穿过时光的迷雾,回到1944年的夏天,走进太原市晋源区的圪垯村
2025-08-15 07:58:00
放怀楼:百年老字号宋韵中秋文化礼,低糖健康中秋新选择
桂花飘香,老字号的宋韵雅礼桂花香渐浓,中秋的脚步近了。对于许多老杭州、老浙江人来说,中秋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份带着江南韵味的甜蜜
2025-08-14 13:38:00
212青峰九兄:青峰(注:柴德庚,字青峰。),你能知道吗?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由梦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还没有死
2025-08-14 17:20:00
209母亲:十八年了,我计算您的年龄快七十了。如您还健康,相信在一二年以内一定能看到您最喜欢的一个最幼的儿子,而且使您很满意
2025-08-14 17:2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红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
2025-08-14 17:42:00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一起回顾老照片里的“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战胜利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以不同方式庆祝
2025-08-15 00:14:00
王丰庆: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
1906年,王丰庆出生于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在家乡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参加方志敏、邵式平
2025-08-15 04:29:00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