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虢国博物馆 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08:54: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河南省三门峡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也是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的发源地。

5月14日,记者跟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队走进虢国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虢国墓地的发现影响深远

“虢国是周朝初期重要的姬姓诸侯国,前后有五个。南虢在陕州,北虢在山西平陆,东虢在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在虢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周风虢韵”外,讲解员王萌告诉记者。

西周末年,西虢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与南虢合并。虢国经济、文化十分发达,族人能征善战,国君多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虢国博物馆 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如今的虢国博物馆正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王萌说。

据介绍,从1956年发现至今,虢国墓地共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虢国博物馆 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虢国博物馆副馆长李清丽认为,虢国墓地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墓葬制度,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

文物中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性

在虢国博物馆里,端庄厚重的青铜器、瑰丽璀璨的玉器、震惊天下的铁剑、气势恢弘的车马坑……使得虢国的面貌清晰起来。

随着讲解员的引导,采访团来到了“美玉灼灼”展区,该展区在核心位置展示着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人龙纹玉璋。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虢国博物馆 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这块体型巨大的玉璋有着形神兼备的姿态、雕刻精细的线条、浑然天成的纹饰,由一块完整的和田青玉雕刻而成,造型构思极为巧妙,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打卡留念。

“这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器形最大、最为厚重的单件玉器,代表着墓主的显赫身份。”王萌介绍,人龙纹玉璋的雕刻技法采用了斜刀技法,又被称为“一面坡”技法,是西周时期玉器纹饰雕琢常见的技法之一。

在李清丽看来,西周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在夏商玉器制作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玉璋上的“一面坡”玉雕加工方法,表现了那个时代鲜明的创新性。

此外,在虢季墓中出土的“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的身上,同样体现了这种创新的特征。“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说明虢国在继承了商周青铜礼器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李清丽说。

2800年前的“太阳能打火机”

在虢国博物馆前的平台上,有一座状如卫星信号接收器的青铜阳燧,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根据虢国太子墓中出土的青铜阳燧按一定比例放大而成的。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虢国博物馆 感受“周风虢韵”之美

据介绍,这件青铜阳燧直径7.5厘米,正面呈银白色凹面镜,背面有鼻形钮,钮旁铸有两只斑斓猛虎,以及双头虺龙与鸷鸟组成的图案。

这种类似茶杯盖的独特造型,也使得阳燧在向太阳取火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为了能有效地反射阳光,需要选用优质的青铜材料,经过多次打磨和抛光之后,才能使其表面光滑如镜。

在讲解的过程中,王萌拿起一件阳燧等比例复制品,对准太阳的方向,不到三秒,就点燃了易燃物,引得一旁观看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呼。

据了解,《周礼·考工记》对阳燧制作的材料配方有精确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其中“金”指的是纯铜,“锡”是指铅锡合金,即制造阳燧的铜、锡比例为2比1。

“这些文物中所蕴含的信息,不仅体现了制造者的经验、思维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精深的科学认识水平。”王萌说。(李东宝)

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南安阳:感受中国汉字之美 甲骨学堂学习乐
...幕,面积不足百平方米。2月18日,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里热闹非凡,来自安阳市中华园小学的二十余名学生正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甲骨文,学生们边听边写,牢牢记住了一些
2023-02-19 09:10:00
13位画家76幅精品佳作 来河南博物院看“丹青奇韵——津豫博物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6月29日,由河南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丹青奇韵——津豫博物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展。大师之选 扬州画派13位画家76幅精品佳作扬州画
2023-06-30 09:02:00
深耕传统文化,开出文创之花 河南文旅投资集团以文创助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
...新体验,你打卡了吗?深埋于地下、尘封于典籍、陈列于博物馆的厚重河南如何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如何融入文旅新消费的场景?当记者走进“黄河之礼”全省文创产品和非遗项目主题展,看到河
2023-06-30 13:37:00
海报丨C位文物的邀约:来河南,赴一场博物馆之旅
...片甲骨记载着文字的起源,尊尊青铜讲述着文明的盛景。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灵魂,记录着历史,引领着未来。“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023-07-21 12:55:00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许昌学院把思政课搬到了博物馆
大河网讯 “我们走进博物馆,实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巨大力量,这堂行走在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更感受到了我们这代人肩上的责任……”队员们在返程的路上感慨。近日
2023-07-14 17:04:00
唐诗逸还原“霓裳羽衣舞” ,《2023中秋奇妙游》9月28日 播出
...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清雷、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于笑莹、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王睿,将共同分享“甲骨文中的家文化”。届时,双胞胎舞者魏伸洲、魏伸洋也将以极
2023-09-27 23:07:00
12.9亿人次“打卡”! 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
...:闽北日报5月18日,观众在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人们纷纷走进各地博物馆,博览古今中外,涵养精神力量。 (新华社发 黄政伟 摄)什
2024-05-19 02:19:00
...遗产活化起来。河南积极打造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场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能够活化利用起来。近年来,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
2024-05-10 00:48:00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讲,讲解员承担着任课老师的角色,通过精彩的讲解引导观众仰望历史的天空、走进知识的海洋、拥抱科学艺术之美。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和暑假期间,全国
2024-09-04 15: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