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1: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而在这之后,儒家学派从中脱颖而出,渐渐成为了后世很多王朝推崇的主流学派。随着汉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加上宋明理学的发展之后,儒家学派俨然成为了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为了加强文化专制以及维护封建统治地位,历朝历代的君王大多都会在继位之后祭拜孔子。

到了清朝时期这样的传统也依旧延续着,曾经康熙皇帝就曾携一众大臣前往孔子墓祭拜,不过当康熙皇帝看见碑文时却迟迟不肯下跪,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他遮住了碑文上的一个字,随后康熙竟然立刻就下跪了,那这大臣遮住的字是什么呢?康熙皇帝又为何不愿下跪呢?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减少民族的隔阂和矛盾——祭拜孔子

自清朝入关以来,大多数的清朝皇帝都会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去孔子庙祭拜孔子,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了,他们本是作为北方的少数民族,又是满族人,为何会推崇孔子和儒家文化呢?其实这背后是有着很多的政治因素的。

首先儒家文化建立以来就是属于奴隶主阶级的一种文化理念,从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仁政爱民等思想来说,这样的统治理念既是符合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也顺应社会思想道德的建设。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加上后来很多儒家学派的学者对其本学派的文化加以延伸和发展,使其更加适合封建专制统治,简而言之就是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更有利于社会思想的统一,自然也就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而到了清朝时期,历代的清朝皇帝也需要实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方面的因素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拜孔子,并不断地推崇儒家思想,那就是清军入关以来一直不被社会上的百姓认可,毕竟他们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而在这之前明朝又有数百年的统治历史,大多数的汉族人依旧心系明朝,不认可清朝的政权,当时的满清贵族也排斥汉人,所以两个民族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和矛盾冲突,反清复明的思想也一直在社会上存在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那就需要从多方面去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除了加强专制统治以外,收拢民心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而要实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那就是认可汉人的文化,身为帝王的他们以身作则,这样一来就能够赢得汉族人的尊重和认可,清朝的统治也才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延续下去。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康熙皇帝为何不跪拜孔子

等到了康熙这一代,他身为皇帝也不得不遵循这样的传统,更何况此时的清朝政权也没有彻底稳固,祭拜孔子是当务之急,不过当他带领一众大臣前往孔子庙祭拜的时候,来到孔子的墓前却没有下跪。

其他已经跪下的大臣不免有些尴尬和手足无措,前朝历代的帝王都下跪,康熙皇帝这样的举动岂不是不合礼法,这又是传出去,此次祭拜活动取得相反的效果。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那康熙皇帝为何来都来了,就是不愿意下跪呢?问题就出在孔子碑文上的称呼上,孔子被历代帝王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乍一看这个称呼并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康熙皇帝却注意到了这个称呼中的王字。

他贵为天下之主,身为皇帝又怎么能够向王下跪呢?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那么以后岂不是王的地位要凌驾于皇帝?所以考虑到这里,康熙皇帝迟迟不愿意跪拜孔子。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正当一众大臣疑惑并且处于这种尴尬局面的时候,朝中的臣子孔尚任注意到了这一细节,为了缓解局面,他便提议因天气炎热,可暂停祭拜仪式,稍后再举行,康熙皇帝听后自然也是应允,他知道孔尚任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应该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等到休息结束,康熙皇帝再次走到孔子墓前,这次他却毫不犹豫的下跪了,其他的大臣也是面面相觑,不知原因为何,但是既然康熙愿意跪拜孔子,那么祭拜仪式就能够正常举行,先把这次活动完成最为要紧。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事后当众人问起孔尚任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康熙皇帝甘愿跪拜孔子时,他说只是遮住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孔子封号中的王字,没有了这个字,康熙也就不会感到违和。

而在这之后,为了能够避免后世帝王也面临着和他一样的问题,康熙皇帝便给予孔子新的称号——“大成至圣先师”,这样一来,既能够解决皇帝与王之间的关系问题,又能够继续保持着孔子崇高的地位。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幼年登基,却是年少有为

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主见的人,而同时在这一位帝王身上也有着传奇的故事,因为顺治皇帝英年早逝,所以年仅八岁的康熙便早早的登基称帝,不过此时的他根本对朝政一窍不通,只是由当时的孝庄太后代理执政,等到后来渐渐长大之后,康熙也在祖母的教育下知道了如何治理国家和统御群臣。

随后孝庄太后便不再继续垂帘听政,而是将所有的政权都交到康熙的手中,可能是因为早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曲折让康熙皇帝很早熟,年仅十几岁就能够独立的处理国家大事,他先是智擒鳌拜,解决了朝廷内部一家独大的统治局面,随后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更是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来又御驾亲征准噶尔。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这一番操作下来,清朝入关之后一系列的重大问题都一一被康熙皇帝给解决,不得不说康熙的确是年轻有为的帝王,而他在后来也开始着手建立清朝,成为了后来康乾盛世的奠基人。

结语

而从这个小小的事情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也难怪他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成为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帝王。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为何迟迟不跪

当然,大臣孔尚任也是心思缜密之人,能够在众人未察觉异样的时候准确的找出了其中的问题,看出了康熙皇帝犹豫不决是何原因,更是用巧妙的方法缓解了局面的尴尬,保住了康熙贵为皇帝的尊严,这样的机智不得不让人佩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孔府门前的对联为何有两个“错字”
...的两个汉字还会写错。此外,由于这幅对联张贴的地方是孔子府邸,孔子可是被唐太宗尊称为“先圣”的人物,并且他的儒学思想自西汉后就变成了政府的官学。 能为孔子撰写对联已经是非常荣
2024-02-07 20:10:00
聊聊元代盐运司、分司和盐场孔子庙的设置
...代至宋、元、明三朝,上至京都,下至州郡县,皆有供奉孔子及其弟子和后世大儒的庙,名曰:孔庙,文庙,夫子庙,先圣庙,圣庙,至圣庙,宣圣庙,文宣王庙,至圣文宣王庙,显圣庙,还有学堂
2024-07-06 16:50:00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1055年至1935年间,孔子后裔一直世袭圣公爵位。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孔家的光环都会给他们带来各种优待。它历经多个朝代的坚持背后,不仅有孔子所倡导的为世人推崇的儒家思想,还有孔子
2024-04-23 10:54:00
康熙到了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做了啥,康熙即刻就跪拜
...他为神,因此皇帝会做不少事证明自己,就比如康熙帝拜孔子,但康熙帝首拜孔子时非常尴尬,一位大臣遮住了墓碑的一个字,康熙才跪下了。几乎臣民都要跪拜天子,很少有皇帝要出来拜什么人,
2024-06-16 16:56:00
...中屹然不倒!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的帝王都对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十分尊重的原因,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笼络当时的读书人,开始学习推崇汉家文化,各代皇帝都熟读儒家经典。像康熙下江南,经
2023-09-01 14:27:00
康熙为何不跪孔子呢
...道”,因此在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之中,曾经有三次经过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在当时,这里作为孔子的故乡,在封建时代一直被视为文化的圣地。而在其中一次南巡之中,康熙率领着的全体文武百
2022-12-24 11:39:00
道光皇帝为什么选奕詝为皇储?
...纲五常”,实际上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和孔子所讲的儒家思想,已经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董仲舒提出这个“三纲五常”,本质上不是让统治者来遵守的,而是让天下老百姓来遵守的
2023-08-07 19:58:00
康熙祭孔:尊重与谦卑的背后,是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智慧和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从董仲舒提出了
2023-09-10 11:07:00
朱元璋尊崇孔子,为何要对孟子深恶痛绝?
...同了,所以平常读了很多书,在读到儒家著作时,他觉得孔子的《论语》讲的非常好,于是开始深究孔子的书籍,看的越多,他对孔子这个儒家先贤就越推崇。这是为什么呢?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2023-05-21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