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郑新业:碳中和政策要减量和优化,多给市场选择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27 11:49:00 来源:财经杂志
郑新业:碳中和政策要减量和优化,多给市场选择

文 | 韩舒淋

10月20日,“2023《财经》碳中和高峰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郑新业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能源领域的投资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预期是影响能源投资的重要因素。

郑新业表示,在能源领域,重大的政策宣示会影响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进而通过成本、收益、贴现率三种渠道影响投资的收益成本分析,这种影响能够产生的前提是预期承诺可信。因此,中国的“双碳”承诺本身,就是重要的零成本能源政策,能够影响企业投资行为。郑新业提醒,政策不能“翻煎饼”,否则政策的不确定性会严重干扰大政方针的预期效果。

对于新能源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给系统带来的挑战,郑新业强调应该更多地通过与市场激励相容的机制来解决。在他看来,当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企业又无法提供“标准电”时,可能是电网平衡、新能源发电企业自平衡或者在市场上寻找其他电源来帮助平衡,从而保证输给电网的是“标准电”。具体如何选择应该交给市场,政策不应该只支持某一种选择,这会导致其他选择不可行。“有的时候政策要退坡,多就是少,少就是多,多给市场选择”,郑新业强调。

“《财经》碳中和高峰论坛”由《财经》杂志和旗下的商业报道主力平台《财经十一人》、以及国内领先的碳中和综合服务机构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这是该论坛连续第三年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双碳三周年,从目标到行动。

与前两届一样,主办方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和《中国上市公司双碳领导力排行榜》。主办方今年还首次颁发“碳中和标杆企业”、“碳中和突破企业”两个奖项,分别有8家和4家企业获奖。

以下为郑新业演讲全文。

感谢《财经》邀请我第二次来,每次来这压力还是比较大,因为这个论坛有它的特色,听众不仅仅是有学界的,还有很多业界听众,我们希望给业界的朋友们提供一些知识的增量,每次我都很认真的准备。

我今天给大家想讲这个领域这几年的变化,不管能源还是碳,门槛是很高的。我的观察是,既要希望政策起作用,也需要政策科学地起作用,这是非常大的学问。有关能源发展和双碳目标,二十大报告是目前为止最科学的安排。

今天我的题目叫“政策减量优化”,我给大家讲三点:

第一是政策的总原则,希望理性预期以应对长期的变化和风险。能源领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个领域长久以来就是以不确定性著称,它受技术的变迁、政策的变迁、地缘政治变迁各种各样的影响。因而如果你之前是在一个确定性的领域,来这个领域的时候,请务必万般小心,这是一个很难应对的领域。我想我们第一步给政策的总原则是理性预期。

第二,资金的分配原则。前几年我们谈的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现在谈新型能源体系,变化背后有没有新的意义?待会我给大家讲资金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第三,完善政策工具。比如现在可再生能源安排不好办,不好办的时候有更重要的政策规定。我们希望探讨一种机制,帮助大家理解它的经济学的性质,它就是一个不确定性。经济学处理不确定性是非常成熟的,我们希望引进几个概念,帮助各位理解不确定性的应对,以及处置可再生能源的一些可能的政策主张和选择。这是今天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大家都知道理性预期在经济学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就靠这个获奖,长久以来研究理性预期是经济学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能源的问题也一样,能源领域是长周期和高风险。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投资的,都是以30年、50年为单位来看的,因而任何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做成本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的时候,有三点一定要注意。

以电力为例,比如火电要持续多长时间,在它的生命周期内,发电小时数是多少,电价是多少,成本是多少,大家都是在预期多少年之内是什么水平。不管是收益、成本、发电小时数、电价还是资金利息。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贴现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机构的贴现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冲击会形成理性预期,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比如2006年的《可再生能源法》。如果这种承诺、政策冲击是可信的,每一个业界的决策者,一定会在它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要么纳入成本,要么纳入收益,要么纳入贴现,要么纳入资金成本,要么纳入可利用小时数,要么要纳入价格,要么纳入税收。总而言之会通过成本、收益、贴现率至少三个渠道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我们专门研究了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是如何影响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可再生能源法影响了能源的投资结构,而且是提前影响。社会一旦形成预期,社会就提前把可再生能源法的影响放进来了。

总之想跟各位汇报一下,对于能源投资,理性预期是特别重要的,而能够形成理性预期重要的前提,是承诺可信。能够把预期形成政策宣示的前提,第一要位阶高,第二不能变。

所以我经常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最大的零投入的能源政策,因为它通过预期影响了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行为,通过预期影响的企业的预期成本,预期收益以及贴现率,通过这三个维度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极大地推进了化石能源的退坡、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的上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情况。

美联储写过回忆录的主席Paul Volcker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的时候,美国预期通货膨胀应声而下。传统的经济学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牺牲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是更聪明的政策干预,或者叫无痛苦的政策干预。

能源领域中也这样,但是这个承诺一定要是可信的,所以政策不能翻煎饼,否则就会极大的影响政策的预期。而我国政府做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最可信的理性预期。

大家不要轻易的因为某项具体政策的变动而改变你的投资行为,这是我今天跟大家讲的第一点:可信是预期管理的关键,政策不确定性会严重的干扰大政方针的预期效果。

第二,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公共资金减排效果均等化。

这几年大家看补贴补的挺多的,现在能源转型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条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这条技术路径,一条路径是煤电+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这条路径其实复活了。争议在CCUS这条技术路线的边际成本是下降还是会递增?

两条技术路线的补贴,我们要补贴可再生能源,也要补贴CCUS。我们的补贴不管是补贴CCUS还是补贴可再生能源,谁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减排一样,就补贴谁,不管出身,不管技术。政策应该让市场去起作用,谁带来的减排效果高,我就补贴谁,直到两者相等,这个时候社会是最优的。

存在两条技术路线的时候,我们不能人为补一种,忽略另外一种,对社会而言,效率最大的是公共资金补贴效果均等化。

第三,可再生能争议很大的一点,它确实最大的特征是不确定性,时有时无。它有很多优点,但总而言之它是不确定的。

对不确定性而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占5%以内,电网可以自行消纳,电网的收益叫租金。

到了一定比例之上,电网也扛不住了,因此需要额外的成本。这时候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就是自我保险,现在各大企业都在做自我保险,把不确定性通过自己的技术,通过自己的组合变得确定了,我输到电网里面的电是标准电。

我们一直想提一个概念叫标准电,承诺10个小时发10度电我就供10度电,不能有电的时候就供应,没电就停,新能源不发电的时候就一定有其他电源替你顶上,而顶上的电源有资本支出、人力支出,它有成本的。对新能源发电企业而言没有成本,但是社会成本是存在的。

一定要找到一个机制叫激励相容,愿意合作。这个过程一种路径是新能源企业自己解决,供电网的电是标准的电,稳定的电。一种方式是新能源供不上,就掏钱请其他电源帮新能源发。如果出现贵的时候,有无数个新能源企业上市场上买,有无数个其他发电企业向市场上卖,第三种方式就出来了,N个企业买,N个企业卖,市场上就会形成一种价格,这个价格如果比电网的价格高,企业就会找电网,如果比电网的价格低,就会找这些企业,这三种方式之间哪一种成本低,市场均衡的结果就是演化着谁,这个好处是我们不需要强制配储。

无数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你出台固定的政策,就会导致其他的选择不可行。所以政策也创造市场,有的时候政策要退坡,减量发展政策,多就是少,少就是多,多给市场选择。

我想给各位企业家提醒,这个领域中间风险极大,有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呼吁的东西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可能就不对了,这叫合成谬误。二十大的安排中间,我觉得理性预期是非常好的,但是希望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尊重、理解这个规律,不要人为的去让政策预期反反复复,让政策冲突,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家的做长远决策,这是第一。

第二,我希望公共资金减排效果均等化,不要看某一种产品亏不亏,而是要看它能不能有使用价值。如果一种产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长期靠别人补贴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值,竞争不过别人,也补不了一世。

第三,我希望提一个标准电,能不能让市场自己去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问题,而不是人为定一个某种具体的方式。

再次感谢《财经》邀请我来,我绞尽脑汁就想了三个题目,希望对在座的企业家、政府决策者、听众能给你的决策做一点优化。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进ESG可为转型发展拓展新领域、新客群,注入新动能。在新业务分类下,信托兼顾金融功能与社会功能,不仅可通过直接融资方式为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
2023-07-26 14:55:00
...览、进口研发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出口维修用零部件等新业务,均存在一定的困惑,对相关政策比较迷茫。”朱永虎说,得知公司的需求后,聊城海关随即前往开展“关长送政策”活动,深入了解
2024-05-08 15:13:00
...,未来在高质量代理及卓越伙伴分销渠道的共同推动下,新业务价值有望得到持续释放。事件:1)2024年一季度,友邦保险新业务价值13
2024-05-01 23:49:00
净利同比下降23.25%!A股五大上市险企如何重拾信心?
...2023年度财务报告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4%。寿险新业务价值飙涨、个险转型再攻坚2022年,人身险业陷入保费
2024-03-29 14:33:00
徐工机械:将进一步收紧信用销售政策 压降新业务应收账款 【徐工机械:将进一步收紧信用销售政策 压降新业务应收账款】财联社11月26日电,徐工机械近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认为目前
2023-11-26 12:57:00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看,目前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譬如,在新业务价值方面,由于近年行业人力的大幅下降以及以价值衡量的代理人产能提升较慢,导致行业的新业务价值增长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内含
2024-01-23 11:35:00
...%;基本每股收益1.91元,同比减少8.7%。不过,其寿险板块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5%、产险板块非车业务保费增速超20%
2023-08-29 07:19:00
...致运营长期亏损,为了改变当前困境,公交公司纷纷开辟新业务:在公交场站安装充电桩面向社会车辆充电、购买车辆经营租车业务、公交车出租当“婚车”。但“业务创新”的实践结果并不乐观,
2023-10-26 07:22:00
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基健康复牌
【导读】中基健康拟购买新业能化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复牌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智2月4日,中基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2025-02-04 20:47: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数据赋能驱动信用创新 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指导全省农商行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应用破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筹推进下,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
2025-04-03 09:51:00
特朗普关税大棒落下,黄金价格再创新高,美股指期货、日韩股市暴跌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美国纽约股市主要股指期货在盘后交易中遭遇暴跌行情
2025-04-03 09:56:00
中油资本:2024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46.52亿元,同比减少8.14%
4月2日,中油资本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90.24亿元,同比增长0.08%,实现净利润99.00亿元
2025-04-03 09:56:00
激活金融服务“向新力”!威海银行2024年信贷“路径图”来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随着2024年财报的披露,多组数据反映出威海银行高质量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扎实推进
2025-04-03 09:56:00
树立行业标杆,锦绣商会推动私募投资标准化
【香港】——创立于1987年11月12日的锦绣商会今日迎来成立37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香港及亚洲地区领先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协会
2025-04-03 09:56:00
渤海租赁:2024年实现净利润9.04亿元
4月2日,渤海租赁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31亿元,同比增长14.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盈利9
2025-04-03 09:57:00
越秀资本:2024年实现净利润22.94亿元
4月2日,越秀资本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2.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94亿元,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2025-04-03 09:58:00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已突破8万户
据媒体报道,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已突破8万户。据了解,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成立于2011年4月,总部设于上海,2021年获原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私人银行持牌专营机构,后于2022年初正
2025-04-03 10:00:00
3D摄像头板块低开,立讯精密(002475.CN)跌8.72%
【财华社讯】今日早盘,截至09:30,3D摄像头板块低开。立讯精密(002475.CN)跌8.72%报35.92元,水晶光电(002273
2025-04-03 10:02:00
助力提振消费!威海银行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94%
随着2024年财报数据的公布,上市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浮出水面。2024年,威海银行坚持“以平台为中心,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2025-04-03 10:03:00
“80后”王承彬出任聊城兴业控股总经理,此前将帅已多次换任
泰山财经记者 张琴 实习记者 曹鑫鑫日前,聊城市兴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聊城兴业控股”或“公司”)迎来新一轮管理层优化调整
2025-04-03 10:05:00
“燕窝第一股”利润缩水背后:市场鱼龙混杂,重金营销效果难显
泰山财经记者 张琴 实习记者 曹鑫鑫近日,“燕窝第一股”燕之屋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净利润为1
2025-04-03 10:06:00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近年来,济阳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2025-04-03 10:08:00
底价3.09亿元,烟台恒昇置业国有股权第六次挂牌转让
泰山财经记者 李迪 实习记者 郑旭雯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显示,4月2日,烟台高新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烟台高新建投”)挂牌转让所持有烟台恒昇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恒昇置业”)100%国有产权及债权
2025-04-03 10:08:00
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谱写同业合作新篇——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农发债营销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加强与同业沟通对接,以农发债为纽带,增强互信、凝聚共识。今年以来,该行辖属泰安市分行累计营销地方农商行认购农发债1
2025-04-03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