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23 11:35:00 来源:和讯网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告别粗放式,迈向高质量”,近年来,保险业在这样的共识下,开启了一场深度转型。

然而,转型换挡的背后,挑战与压力也随之而来。刚刚过去的2023年,保险业就经历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全渠道“报行合一”、开门红不得大幅提前预收保费等愈发趋严的监管政策,加之资本市场波动,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行业资产负债两端迎来双重挑战。

爬坡过坎关键期,保险业该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从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强国等宏观大势出发,把握行业变革的趋势与机遇?实战层面,保险机构又该如何探寻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模式?

1月18日,A智慧保与新时代保险研究院联手打造的2023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保险鼎峰108将盛典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激发中坚力量 探寻信心之源”为主题,行业大咖、与会人士就保险业如何顺势而为、找准转型着力点“脑暴支招”。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研判宏观大局 顺势而为、把握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金融保险业该如何找准高质量转型的突破口,应势而上?无疑,这离不开对宏观经济、国家政策及监管导向的深刻把握、精准研判。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起点,新旧动能转换下,金融机构新的经营模式有待探索。但从市场变化上观察,金融业已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如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趋缓,并且规模已经不再是最核心的,而是更加强调发展质量。未来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一定要建立在效益基础之上。同时,他认为,在利率持续下行之下,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或发生重大变化,来自融资、投资端的回报可能会面临下行挑战。

就保险业发展机遇而言,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伴随着市场非融资金融服务需求的上升,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例如,在养老金融方面,金融资产、产业供给及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都存在巨大的缺口,而这些仅靠商业银行供给是不够的,需要保险业强化支撑。因此,从产品、服务到投资管理,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此外,在普惠金融方面,保险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如普惠型人身保险可发挥保障民生作用。同时,保险可进一步丰富财富管理金融产品的类型,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近年来,随着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舆情风险快速传导。对于行业主体、从业人员该如何驾驭舆情风浪,做好基层声誉风险管理呢?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声誉风险管理有着重大且非常现实的意义。从政策层面讲,近几年内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部分政策法规对重大声誉风险有一些约束性的要求。尤其是《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声誉风险管理提到了重要位置。从公司层面看,声誉风险又是品牌建设的另一面,品牌建设和声誉风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但就当下来看,保险业的声誉事件纷繁复杂、持续高发,且影响力度不断加剧。梳理发现,保险业大致可分为九大类近40种常见舆情,声誉风险通常来自于机构行为、人员行为以及外部事件,也包括虚假传言、无辜躺枪与恶意中伤等。

面对这些舆情风险,保险机构往往会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舆情麻痹,一是舆情洁癖。例如,部分保险分支机构重业绩、轻舆情;另有部分机构对舆情又过度敏感,或对媒体公众持回避态度,或在处置中用力过猛。

对于这一现象,王晓乐建议公司品牌需不断提升自身公关素养,机构还要从战略层面强化对舆情的理解和认识,不走两个极端。同时,各公司可以通过培养种子讲师,向下渗透,为基层赋能,防范声誉风险的发生。另外,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王晓乐表示应避免低级错误、避免火上浇油、避免手足无措,这样可以化解掉80%左右的声誉风险。

对于如何建立积极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王晓乐建议应做好“三合一”工程,即将品牌建设、品牌危机和品牌内化三点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品牌免疫力和文化抵抗力,积累声誉资本和品牌资产。

直面不确定性 探寻新动能、新模式

纵观近几年保险业的发展轨迹,转型变革成为关键词,为了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众多行业主体积极探索增长新动能,打造经营新模式,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不过,转型过程中,市场主体也有很多迷茫、疑惑的时刻,需要进一步的开拓思路,加深认知。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谈及保险业的新形势、新格局、新作为,作为保险业实力“老将”,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站在机构经营底层逻辑、顶层思维的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徐敬惠分享了他的三点观察:一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在于各级分支机构;二是保险基本规律与监管规则构成机构经营底层逻辑;三是具备顶层思维才能有发展新作为。

“我们容易用上一轮高速发展和宽松环境的利的一面来看待、比较当下所处的状态,而忽视了其造成的乱象、积累的风险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和长期风险。”徐敬惠如是指出。

徐敬惠认为,随着全新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近距离监管、贴身监管已成为常态,保险机构经营的底层逻辑随之被更新,当中的逻辑就是保险基本规则和监管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产品销售、营运服务、渠道管理、队伍招募、产能提升、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一旦触犯会有很多不良后果,包括蚕食资本,削弱偿付能力;误导销售,危及消费者利益;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直接给公司与股东带来负面影响等。因此,机构经营必须坚守合规底层逻辑。

当前宏观环境也已生变,如何克服“下行态势”的困扰、解答“活下来”的焦虑,这是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此,徐敬惠表示,从顶层思维上看,可以观察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传导趋势,这些传导趋势正在引导行业深度转型并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强调行业的功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二是明确业务主攻方向。如人身险方面,奋力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财产险方面,建立财险公司综合监管评级体系,加大车险领域“报行合一”检查处罚力度;研究准备金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推动新材料保险、科技保险等发展等;三是形成全面监管体系。强化覆盖机构全周期、业务全过程、治理全链条的动态监管;四是持续保持合规高压。突出“严”的基调,做到应罚尽罚。

落眼财险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车险被视为蓝海赛道,吸引保险公司、车企、第三方科技公司加速布局。但群雄逐鹿之下,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发展初级阶段,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赔付率双高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行业。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茶道燕梳创始人兼CEO、原天平车险总裁、久隆保险原总经理谢跃在主题演讲中也谈到了当前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的挑战。他坦言,新能源汽车因其运行成本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从事如网约车的营运业务,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更高的赔付风险。与此同时,定损员对新能源车知识欠缺、新能源车道德风险加剧、新能源车高成本结构等因素,也容易造成财险公司赔付率高,从而导致部分险企经营困难。

但他同时称,新能源车险是车险的终极之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新能源车险的重要性、机遇性也不言而喻。

对于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赔付率,谢跃表示可以从四方面来考虑,一是迭代专属产品;二是强化使用性质的鉴别;三是关注减值风险;四是适应驾驶习惯。

此外,谢跃认为财险业可以从五个方面更好地应对新能源车险业务存在的挑战,即行业协会要成立新能源车险专业委员会,聚焦新能源车险;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要迅速迭代、费率上升空间要打开;行业抱团要求电池、整车生产厂商对新科技成果应用后,同步进行可维修、可回收技术开发;中保研要对新能源车零整比,配件、维修价格高密度持续发声;监管要重视新能源车险问题,争取相关部门给予财税支持。

当前,代理人渠道提质清虚、银保渠道价值转型、加速布局“保险+康养”经营模式等,构成了寿险业高质量转型的画像。

转型期,保险业如何夯实信心、积蓄力量?这场行业盛会给出答案!

谈及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太保寿险副总经理叶蓬认为,从宏观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寿险行业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和加快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养老金融方面,对于寿险来讲,如何做好养老金融文章有非常大的潜力。

不过,叶蓬也坦言,从寿险公司价值底层逻辑来看,目前在高质量转型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譬如,在新业务价值方面,由于近年行业人力的大幅下降以及以价值衡量的代理人产能提升较慢,导致行业的新业务价值增长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内含价值方面,存量业务面临着利差损、费差损风险,也面临继续率、赔付率等业务品质问题。这些挑战间接影响着保险股的估值,当前资本市场对寿险公司估值偏低。

如此情况下,寿险业又该如何探索变革之路,打造新的增长动能?对此,叶蓬以太保寿险为例,解析寿险新时代下的转型之路。他指出,首先,从队伍方面看,经营模式已发生很大变化,当下寿险业已从过去的人海战术转到优增优育。太保寿险就在积极推进“三化五最”,强调代理人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数字化。

其次,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公司将客户需求落实在产品和服务客户全价值链过程当中,更多从“产品+服务”角度来提升客户经营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如提供健康保障、养老传承、财富管理的产服“金三角”。

此外,叶蓬强调,各机构一把手要真正从公司价值实现角度,做好保单继续率的管理,理赔偏差和费差的管理。他表示,随着国内人均保单持有率的持续提升,将来的竞争和价值挖掘越来越倚靠存量客户。因此,要将存量业务管理和新业务同样重视起来。

“不管基于存量价值挖掘,还是新业务的队伍提升,都离不开整个组织效能优化,离不开公司文化的转型。事实上,对于国企来讲,组织进化和文化转型是真正困难的地方,也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所作为的。”叶蓬如是说道。

基于此,叶蓬表示,太保寿险这一轮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打造更加敏捷有活力的组织,在文化转型方面要加快建立围绕客户需求、适应新监管环境的公司文化。

结语

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保险+康养”、“保险+风险减量”、新能源车险等新赛道、新模式,也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转型动能与养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转型契机下,未来保险业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上展现更大的作为,贡献更多的力量。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3 1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保险理赔最快按秒算!“漂亮”数据靠什么支撑?
...中国人寿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寿险行业发展整体进入深度转型期。监管机构先后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为寿险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24-03-19 17:11:00
...的保险服务,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满意度,成为高质量转型期的一大课题。挑战之下,行业往往会将目光聚焦在头部险企的身上,国寿寿险的实践探索尤为引人关注。然而,对于集发展历史悠久、
2024-03-21 11:28:00
上市20年,寿险头雁如何释放“人才引擎”持久动能?
...影响,寿险业保费收入再次放缓。面对行业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期,国寿寿险祭出“鼎新工程”等重大改革措施,锻造韧性发展。可以说,国寿寿险上市20年来并非一路坦途,但凭借强大韧性,公司
2023-11-29 11:29:00
国寿寿险上市20年:资产规模劲增15倍,高质量发展稳健迈进
...者”国企优势尽显从2018年开始,国内人身险业明显步入转型期,传统模式受到的挑战逐渐增大,新的发展理念亟待建立。究其根本,则是供需错配,伴随80后、90后成为人身险主力客群,
2023-09-26 17:32:00
优化金融服务 壮大民营经济
...资体系,围绕民营制造业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不同的金融需求,以六大场景打造“工银制胜”制造业专属产品体系,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努力将民营企业的“需求列表”
2024-02-22 09:45:00
保险服务在身边|山东保险业服务质量调查(人身险篇)
...免了违规营销等行为的出现。与此同时,保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强监管之下,山东多家保险机构领到“罚单”,不但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为自身发展埋下隐患。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助推保险机构
2024-03-28 16:52:00
保险业如何高质转型?2023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的思辨求解
明势 解惑 辩利 共创保险业如何高质量转型?“2023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思辨求解!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保险业依旧在高质量转型周期爬坡过坎。这一年,监管大力引导人身险业
2024-01-19 17:06:00
保险服务在身边|2024山东保险业服务质量调查报告(财产险篇)
...免了违规营销等行为的出现。与此同时,保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强监管之下,山东多家保险机构领到“罚单”,不但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为自身发展埋下隐患。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助推保险机构
2024-03-28 16:53:00
非上市险企业绩出炉:寿险跌倒,产险吃饱!机构:投资端仍是今年“胜负手”
...险公司利润的最大因素。此外,寿险保单业务也处于深度转型期,新单价值明显下滑,对利润难以构成支撑。 财险公司方面,73家财险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77
2023-02-14 09:4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