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22: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礼记》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子夏问孔子:“有人和我有杀父之仇,我该怎么办呢?”

孔子告诉他:“什么都不干了,睡觉做梦也不能忘了这个大仇,和他不共戴天,哪怕是在光天化日的闹市之中遇到他,也不用考虑回家拿兵器的事情,直接和他拼了。”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的确,自古以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些世家大族之中,更是讲究这一点,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只要对方和自己有着血仇,那就一定不能忘记,这才是恩怨分明的君子行为。

但是在三国之初,却有一个世家少年子弟,他学富五车、满腹韬略,就算是堂堂昭烈皇帝都曾败于他的手下,可他的整个仕途,却似乎是毫不在乎杀父之仇,甚至还“认贼作父”,这是道德的沦丧?是人性的泯灭?

当我们真正了解了那段历史,便会发现,对这个少年来说,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汉末群雄

东汉末年,中华大地早已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地战火弥漫、民不聊生,众多诸侯们画地自治,这可怜的大汉朝廷早已只是一个吉祥物了。

但即使如此,明面上各路诸侯对这个吉祥物还是非常尊重的,谁也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就是这看似恭敬的诸侯中,却出了一个袁术。

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系,他割据淮南,地广兵多,常有称帝自立之心,尤其是在孙氏父子处得到了传国玉玺之后,狼子野心更是昭然若揭。

时有一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便经常有意无意的对别人透露,自己就是这个“涂高”。

既然袁术想要称帝,那平定天下就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了,很快他便将第一个征伐的目标定为了东部的徐州。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时袁术想要讨伐徐州,却是军中缺粮,他几经考虑,决定向江东陆家借粮。

江东有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多次中原混战都没有波及到江东,这也让江东的民力得以保存,财富积蓄着实不少,并且由于社会长时间的发展,江东早已有了四个最为强大的家族,陆、张、顾、朱。

从民间的粮食、土地、人口,到官场的升迁、调动、征战,这四大家族几乎把持了江东的一切社会资源,就是江东的实际掌控者。

这次袁术的目标就是江东四大家中的陆家,他给陆家家主,庐江太守陆康写了一封信,想要借米三万斛。

很快陆康的回信就来了,总结一下就一句话——尔乃乱臣贼子,不借!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袁术见状不由双目圆睁,自己在信里已经把条件说的很优越了,陆康竟然还是这个态度的,这怎么这还碰上个忠臣了?

的确,或许袁术自己当见利忘义的小人当的太久了,他就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一切都是利字为先,但陆康自从出道以来,却偏偏就是一个舍利取义的人。

陆康最开始是举孝廉出仕,担任高成县令,高成民风彪悍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备着弓弩利箭,来抵抗强行抓劳役的官差,按照当时弓弩的杀伤力,这情况基本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县里每家每户都有机关枪。

陆康到任之后,没有和以前的官一样强行抓劳役,反而还把已经抓来的劳役都给放了,告诉百姓自愿服役,来了就管饭。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渐渐地,在陆康的怀柔手段下,当地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纷纷放下了武器从事农业生产,也完全相信官府了,后来甚至有逃犯主动归案,就是被陆康的恩信所折服了。

后来庐江大盗黄穰聚众作乱,为祸一方,朝廷便任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上任后也是出色地解决了黄穰为祸的问题。

汉献帝时,各地太守、诸侯都不拿朝廷当回事,只有陆康坚持朝贡,把汉献帝感动的眼泪汪汪,加封陆康为忠义将军,秩两千石(虽然这份工资发不出来),位比九卿。

可以说,陆康绝对是东汉最后那批忠臣之一了,袁术找他借粮,他自然不会给袁术什么好脸色。

这也激怒了袁术,他眼睛一转,便想出了一个驱虎吞狼之计,没想到正是这个“毒计”,造就了后来三足鼎立的一极。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乱世恩仇

众所周知,袁术为什么称帝的野心越来越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孙氏父子给他带来了传国玉玺,在《三国演义》中,是孙策用玉玺向袁术换了三千精兵;在正史中,是袁术扣押了孙坚妻子,从孙坚那里勒索来的。

但最终结果,就是袁术得到了玉玺,孙氏父子也暂时栖身于袁术麾下。

后来孙坚被袁术派去征讨黄祖,兵败被杀,孙策守丧三年之后,前来找袁术讨要孙坚旧部,但却被袁术左右推诿,硬是拖了一年才从孙坚数千旧部中分给孙策一千人,他还曾经许给孙策九江太守之位,事后却把位置给了别人。

其实袁术对孙策本来是非常欣赏的,曾经看着统领士兵、英姿勃发的孙策感叹道:“我真羡慕孙文台啊,我要是有这样的儿子,死而无憾了。”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可惜孙策不是袁术的儿子,对于孙策,袁术还是算计居多,如今陆康拒绝了自己借粮的要求,袁术自然便想到了一件事情。

孙坚征讨董卓时,把自己的家人都留在了舒县,孙策便在这时去拜见了陆康,想结交一番,但陆康却觉得孙策不过一黄口竖子,连面都没让他见,只是让自己的主簿招待了孙策。

被冷落了的孙策自然从此对陆康不满,袁术便借这个机会,让孙策带兵去庐江攻打陆康,并承诺事后孙策就是庐江太守,绝对不会再言而无信了。

孙策听了,公私之仇加在一起,便真的去带兵攻击庐江了。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不过几天,孙策便将庐江团团包围,陆康见状便让自己陆家的妇孺回家,青壮则加入军队补充兵源,这其中有一人便是陆康的侄孙陆逊,而一些外出例假的士兵听到消息,感念陆康的恩德,也纷纷返回庐江,趁夜爬进城头帮忙守城。

就这样,一场攻防战打了两年,庐江城最终还是被孙策攻破了。

城破之后,孙策将帮忙守城的陆家子弟斩杀了大半,最终还是被谋士劝住,没有杀陆康,但陆康此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这两年守城的劳心劳神,已经让他身体的负担到了极限,

再加上城池被破的结果,又给了陆康一记重拳,不过月余的时间,陆康便沉疴加重,不治身亡了。

此时的孙策也非常生气,因为袁术再一次忽悠了他,又把九江太守之位给了自己的亲信,这让孙策看清了袁术的真面目,就此和袁术告辞,自己带着一千多人,开始了江东“小霸王”的征服之路。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一路之上,孙策败刘繇,破许贡,驱王朗,最终平定黄祖,一统江东,这个过程中,孙策也很好的解决了江东士族的问题,那就是杀。

所有不臣服于他的江东士族,管你是什么“几世几公”、“累世公卿”,全都倒在了孙策的长刀之下,像是许贡、于吉、王晟等等,但这样的屠杀,很快就引来了反噬。

就像郭嘉所言:“孙策占领了江东,但也把江东人才屠戮一空,如此行径,就算身边有百万大军,也和孤身一人没什么区别,只要有几个不怕死的刺客前去,孙策定然死于非命。”

果然就在孙策称霸江东不过几个月后,他便被许贡的三个门客在丹徒山刺杀了,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江东,但他面对江东士族的态度,却和孙策大相径庭,也正是孙权的手段,才让很多恩仇都显得那么无奈。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认贼作父”

若说陆康死后,陆家谁最伤心,那陆逊肯定是其中之一。

陆逊父亲早丧,陆康是他的叔爷爷,从小便把陆逊带在身边抚养,经常亲自教导他,对他视如己出,说是叔祖,实为养父。

在“庐江攻防战”开战之际,陆康把陆逊和陆家其他妇孺都送走了,谁知这一别竟成永别,陆逊从此再也看不见他最亲的人了。

原本在陆逊看来,自己陆家和孙家应该是有着血海深仇,不说立刻拼个你死我活,那也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但很快家族的一个决定,便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在孙权继承了江东之后,他便广开言路,召集各个世家中人前来为官辅佐自己,最为出名的便是张昭,这时老牌四大家族中的代表,孙权对他敬如老师,这也给外界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孙权和他哥不同,在他这里世家还是可以延续自家富贵的。

于是陆逊便也被陆家送入了孙权的幕府之中,成为了他的幕僚,这从感情上或许让陆逊很难接受,自己最亲近、最敬重的叔祖父,间接地死在了孙权之兄手里,自己怎么能“委身事贼”呢?难道就为了保住权势富贵,就可以置“杀父之仇”而不报了吗?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但生在世家,陆逊享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优越生活,自然也就要为这个家付出一些,这或许是精力,或许是情感,或许是尊严。

他可以趁机对孙权或任意一个孙家人拔剑相向,血溅五步,但之后付出代价的便不是他一人,而是整个陆家。

生在世家之中,便注定了他不可能做一个快意恩仇的单边独行侠,这是一种无奈,亦是一种悲哀。

可无论如何,孙权对陆逊以及这些江东世家还是不错的。

在孙权身边当了两年“秘书”之后,陆逊便被派到了海昌为县令,在他主政一方的时候,也没有落了他叔祖的贤名。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海昌是个多灾多难的穷地方,陆逊到任之后,便开仓放粮,救济贫民,鼓励生产,大举屯田,只要是愿意来海昌种地的,一律给与种子农具,不过多久,海昌县便焕发出了生机,民心所向,皆言陆逊贤德。

后陆逊又上书孙权,前去征讨山越,而士兵却几乎没用孙权费心,大多是陆逊自己招募的当地“黑户”,靠着这些知晓当地情况的“乌合之众”,陆逊竟然真的先后平定了会稽和鄱阳的大贼头潘临、尤突,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陆逊做出了这些事情,让孙权是越看越喜欢,最终决定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陆逊,陆逊一听顿时心中一阵慌乱,一股悲凉之意涌上心头,这好端端的一个给送个媳妇,为什么陆逊还会不乐意呢?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因为孙权的侄女,就是孙策的女儿,陆逊当真答应了这门婚事,那就不是“委身事贼”了,而是真的“认贼作父”。

孙策是害死陆康的罪魁祸首,自己如今却要娶他的女儿?

或许陆逊是真的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建功立业,直接在孙权的幕府里“躺平摆烂”,不就没有这种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了吗?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的确,从陆康、陆逊的感情上来说,或许现在孙权打陆逊几顿,能让陆逊心里好受很多,这能让陆逊觉得,自己还不算太过对不起叔祖。

但孙权现在对陆逊太好了,好的让他无奈茫然,自己能拒绝这门婚事吗?当然可以,但拒绝之后,自己在孙权心里会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自己这算是在耍脾气,还在记恨和孙策的血仇?

自己当然是还在记恨,但这种恨能让孙权看出来吗?自己后面还是有着一个陆家呢。

“跑得和尚跑不了庙”,这或许就是陆逊最大的悲哀,最终陆逊还是只能低下了头:“将军厚恩,臣感激涕零。”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死难瞑目

在这后来的时间中,陆逊对孙权的辅佐越来越尽心竭力,甚至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际,谋划背刺盟友,夺取江东。

一封言辞卑微的信被陆逊写好,送到了关羽手中,关羽也被陆逊迷惑,放下了戒心,毕竟谁也想不出来,此时背刺关羽的话,东吴图的是什么。

但离奇的事情就是发生了,吕蒙白衣渡江,麋芳开城献降,威震华夏的关二爷,竟然真的被人用口蜜腹剑、背信弃义的手段给算计死了。

如果从道义上来讲,这种拉低全世界道德底线的事情,陆逊绝对是不应该干的,但他却是为了东吴利益,为了陆家存续,道义自然也被他放在了脑后。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如果是陆康的话会如何选择,毕竟陆康一生也算是光明磊落,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陆逊便没有了过多的选择,很快他就又为孙权解决了谋取荆州的“售后服务”——夷陵之战。

一把大火烧走了刘备,烧成了陆逊的用兵之名,烧成了孙权对他推心置腹,但殊不知,陆逊最终竟然还是死在了孙家的祸事之中。

孙权称帝后,他的后代自然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操作”——夺嫡,太子孙和守擂,鲁王孙霸攻擂,双方就太子之位展开了一场攻夺战。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到了后来,孙霸技高一筹,孙权也有了废立太子的心思,孙和便买通了宫人,藏在孙权的床底下,听到孙权和大臣杨竺商议废立的事情。

孙和将这事告诉了自己的亲信,陆家子弟陆胤,请求他找陆逊帮忙说情,太子太父吾粲也写信央求陆逊,帮孙和说几句好话,陆逊便真地和孙权说起了此事。

结果孙权一听,这些不都是自己和杨竺所说的悄悄话吗?陆逊是怎么知道的?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孙权一路查下去,将杨竺、陆胤、吾粲等人全都关了起来,陆逊虽然没有被关进大牢,却依然被孙权写信责备了一番。

谁知杨竺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他见势不妙,胡乱咬人,竟然说出了陆逊的“二十大罪”,而陆胤不只是吓傻了,还是真的忠心护主,竟然对孙和之事一言不发,咬死了要自己来背这个黑锅。

陆逊见状,顿时气到脑血上涌,这口黑锅是陆胤能背得下来吗,最终还不是要整个陆家来扛。

不久陆逊又见到了自己的“二十大罪”,竟然就此气地卧病在床,不治而亡了。

孙策杀了陆逊的“父亲”,为何他还选择辅佐孙权

陆逊死后,他儿子陆抗承袭爵位,后来孙权也废除了陆逊的“二十大罪”,并且对陆抗诚恳地承认了错误。

可这一切,陆逊都不知道了,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背着“杀父之仇”、“认贼作父”一般地来辅佐孙权,就是为了陆家能够保存,可最终竟然还是被自己陆家的无知后辈连累,死在了孙家内斗之中。

但其实,这也并不只是陆逊的悲哀,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这是新旧时代的碰撞,是门阀政治的挣扎和平民崛起的碰撞,在这种乱世之中,陆逊的悲哀,着实令人感到了无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23: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孙权晚年为何看陆逊不顺眼?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
2023-03-08 18:27:00
孙权为何将陆逊活活骂死
一、孙权为什么和陆逊是世仇?陆逊的家族是江东大族,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就代表了统治阶级,陆逊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官的,但很可惜,他们都去世得很早,但陆氏家族一向同气连枝,于是陆逊就
2023-06-04 13:49:00
他是东吴的不世功臣,称得上是“王佐之才”,为何被孙权逼死?
...入相”。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光辉人物”,最终却受到了孙权的逼迫,忧愤而死,到底是怎么回事?1.陆氏家族说到陆逊的家族,笔者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吴的势力分配。东吴的皇族当然是孙
2023-05-10 10:37:00
孙策死后陆逊为何为孙权守土二十多年
...陆康抚养长大。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孙权麾下四大都督之一。一把火烧掉了刘备的伐吴大军,名声大振,奠定了长达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时代。陆逊在孙权麾下四十余年,把持吴
2023-06-04 15:13:00
陆逊这一生贯穿始终的是谋、忍、忠
...寄人篱下,一鸣惊人,终位极人臣。一路走来何其艰辛,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评价之高。陆逊一生都是以退为进,无论是军事还是在政治,但是他与司马懿的隐忍有不一样,要争之
2023-04-21 10:54:00
三国时代最难以捉摸的一对君臣,却没有善始善终
孙权与陆逊也算是君臣相宜,不亚于刘备与诸葛亮,而陆逊晚年的不幸实际上并非孙权对陆逊不满,而是出于对江东士族的戒心,再加上陆逊对于孙权字在帝位传承上的过度干预,引发了孙权的极度不满
2023-06-22 16:08:00
东吴第一重臣、孙策女婿的陆逊必死的原因分析
...在感极低。二十年出将入相终成东吴第一名臣,最后却被孙权逼死,当中有什么隐情?二宫之争公元229年,孙权自立为帝,登基之后册封庶长子孙登为太子。不幸的是,公元241年,经过多年
2023-04-20 16:22:00
李术之死:孙权继位后的首次胜利和对江东统治的巩固
孙策为孙权长兄,孙策选定孙权为继承人,孙策死后孙权如愿继位,事实也证明孙策没有看错人,孙权完全可以掌控全局,任人唯贤。他不仅能举贤任能,而且有本事把父亲的老部下,与哥哥的部下以及
2023-09-28 11:37:00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赞叹的不是孙权的军事能力,而是他的早熟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老板对孙权最著名的评语,要说军事能力,孙权可不算一流高手,孙十万的外号广为流传就是证明,孙权别说比不上同龄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孙权比诸葛亮小一岁,比司马懿小三
2023-05-18 1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