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河北平泉:科技养出“精品菇” 撑起农民“致富伞”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8 20:5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这几年,大部分菌种使用了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广的0912品种,种菇的技术创新了,菇农们的利润高了,积极性也高了。”在河北承德平泉市卧龙镇百家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处基地内,10余名村民正在棚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将香菇菌棒分拣、装车,为来年有个好收成打下坚实基础。合作社理事长于海超乐呵呵地说,靠着新品种,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发展到600多个食用菌大棚,吸引入驻农户60多户,带动周围农民就业180多人。

依托独有的气候和资源优势,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自发开始栽培种植,到政府支持引导,平泉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但经过四十年产业发展,传统种植规模和技术已经接近“天花板”,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摆在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平泉市经过深入调研,用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痛点,从食用菌种植下手,在菌种生产、培育等环节不断增加“科技味”。

2019年,平泉市建成运行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了“平泉食用菌菌种保藏与维护体系”项目,以平泉主栽种类香菇为代表,进行种源维护、一级种筛选和优良个体的超低温菌种保藏技术研发。0912香菇品种就是近两年通过菌种保藏与维护体系进行维护的一个食用菌品种,出菇实验表明,每标准袋能增产15%—25%,优质菇率提高了40%。用上新品种后,发菌快,产量稳定,还有一定增产,所产香菇个大肉厚、菇形圆整,受到客户的普遍青睐。

“去年,前几茬菇每斤都能卖到5、6元,后面再产的菇也能卖到每斤2到3元,这样算来每万棒菌棒能收入3万元左右。”于海超说,香菇卖得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今年合作社又新建一处基地,用地120多亩,建设香菇大棚80栋,将吸引入驻农户19户,至少能带动60多名附近村民致富。

现在,“平泉食用菌菌种保藏与维护体系”项目已成为促进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据了解,两年来在平泉市推广70万袋优质菌种,推动全市种菇农户实现节本增效,直接增收3000万元以上,从源头上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在科技力量的强劲带动下,平泉市食用菌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该市发展了香菇、滑子菇、黑木耳、杏鲍菇、平菇、灵芝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培育了森源公司、金稻田公司、希才公司、瀑河源公司等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40余家,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2000万美元;食用菌产业年吸纳12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下岗职工等再就业,并带动了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王畅、胡倩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河北平泉市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袁德华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常力强“原来一个菌棒只能产1斤多香菇,现在用了新菌种,产量能到2斤多,而且菇形好卖
2023-09-16 05:25:00
河北平泉:“榆黄蘑”试种丰收 农民采摘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近日,在河北省平泉市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春风食用菌家庭农场种植棚里,整齐排列的菌棒架上,一朵朵鲜嫩肥硕的“榆黄蘑”绽开金灿灿的菌朵,散发出阵阵诱人菌香,农
2024-07-12 09:50:00
河北平泉: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 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近日,在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镇苏达营子村60亩香菇种植基地的菇棚里,一朵朵香菇圆润饱满,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菇棚外的树荫下,菇农们正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
2024-07-30 21:17:00
平泉市加快食用菌种质创新选育和新技术成果转化科技赋能菇农增收“老梁,我按照你传授的新技术栽培,这是出的第二茬菇,目前这个棚已经出了1.8万斤了,比去年这时候多收3600斤!”“老
2024-08-13 17:44:00
平泉市:油杏熟 果飘香 农民采摘忙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平文)7月4日,笔者在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喇嘛店村千亩珍珠油杏基地看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油杏树连成一片,一颗颗黄澄澄、个大饱满、色泽光鲜的珍珠油杏挂满枝头,随
2024-07-10 19:08:00
河北平泉:万寿菊飘香 农民采收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初秋时节,河北省平泉市平北镇种植的万寿菊进入盛花期,农民们抢抓农时采收、收储万寿菊。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当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万
2023-08-21 10:01:00
...:承德日报本报讯(记者马思稳,通讯员宗文斌)日前,平泉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通过省专家组检查验收,森林网络等5项重点任务、30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目标,符合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2023-02-01 09:46:00
平泉:“榆黄蘑”试种成功 农民采摘忙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平文)7月7日,笔者在平泉市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春风食用菌家庭农场种植棚内看到,整齐排列的菌棒架上,一朵朵鲜嫩肥硕的“榆黄蘑”绽开金灿灿的菌朵,散发出阵阵诱人
2024-07-10 19:20:00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平泉香菇如何撑起乡村“致富伞”——河北“土特产”闪耀中国农民丰收节④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9月22日,平泉市茅兰沟乡永盛村一家香菇种植基地内,一筐筐新鲜香菇准备发
2023-10-02 04:4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正式落户南京,为市民健康注入“传统动能”
近日,一家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专业医疗机构——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铭医堂”)正式落户南京
2025-11-13 17:14:00
打好防治“组合拳”,抵御流感病毒“年年变”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流感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流感似乎每年都会出现,甚至在同一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为什么流感病毒总能“卷土重来”
2025-11-13 16:35:00
禾伊希凭 280 道尔顿 “超级肽”,掀起口服抗衰技术革命
当 “分子量”“吸收率”成为口服抗衰的核心评判标准,人们早已告别 “盲目跟风”,转而追求 “科学精准”的护肤方案。禾伊希 PQQ 鲟鱼子酱胶原蛋白三肽凭借一项核心技术突破 ——280 道尔顿鱼胶原蛋白三肽
2025-11-13 11:50:00
以专业与爱心守护肌肤健康!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用仁心仁术点亮患者康复希望
在白癜风等皮肤顽疾诊疗领域,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都白癜风医院”)凭借十余年深耕积累的专科优势与人文关怀
2025-11-13 10:33:00
胃癌预防,从了解胃镜筛查开始
日常生活中,“胃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吃点东西就肚子胀气、胃里反酸灼烧、动不动就腹部痛,大家往往习惯买点药对付一下,但需要警惕的是
2025-11-13 06:45:00
全面解析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护理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就像食品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处理人体摄入的各类食物。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成了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5-11-13 06:45:00
癫痫患者的记忆力为何会越来越差
癫痫是以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周期性惊厥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记忆减退是癫痫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损害
2025-11-13 06:45:00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正确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甲减症,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甲减症的治疗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11-13 06:45:00
脑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导致大脑供血不畅,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2025-11-13 06:46: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直肠癌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应注意什么
直肠癌病因复杂,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癌变过程涉及多阶段染色体改变与基因参与
2025-11-12 14:06:00
脚后跟开裂、皮肤粗糙皲裂,不只是缺水!东城中医医院杜兵主任提醒:防治遵照这三步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干燥,皮肤不知不觉间变得粗糙皲裂,尤其是脚后跟,不仅干燥起皮,有些地方甚至还开裂了!通常认知是觉得缺水了
2025-11-12 14:08:00
专访上海都市医院“保宫”专家杨冰:帮女性患者保全子宫,是我的毕生追求!
在妇科肿瘤领域,如何在高质高效解除病痛的同时,完整地保留女性的器官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5-11-12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杜若桑:经期大便干结难排,多是“津亏肠燥”
杜若桑,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房繁恭卵巢早衰&盆底病工作室成员。擅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
2025-11-12 14:38:00
全科医生的专业选择:新西兰籍医生在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成功接受CAR-T治疗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再传佳音:一位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国际患者,在接受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治疗后康复良好,已于10月底出院
2025-11-12 15:57:00
深圳永福医院:便秘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问题的困扰。根据研究,大约有15%的人口受到便秘影响,而这个比例在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中更高
2025-11-12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