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主动阅读:始终保持“一扇窗户”开着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有位教师问我关于读书的事情。我指着桌子上的六七本书说,这是我平时阅读的内容。他不解,我解释说,读书就像给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但长时间看一本书或一类书很容易厌倦,所以,我总是把几本书放在一起,适时地交换,始终保持“一扇窗户”是开着的,始终保持一种主动的阅读状态,时间久了,自己的阅读耐力和视野也宽了很多。

客观地讲,近些年全国上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读书问题越来越重视,读书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确实改善了很多,各种读书团队、读书活动线上线下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朋友圈读书打卡、多人共读一本书等随处可见。从“不读书”到“读书”的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些形式去推动,以便让更多人卷入其中,培育一些读书的种子教师,并通过这些教师去影响一批又一批孩子是我们的初衷。从这一点看,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推动读书的人和各类平台。

随着读书的深入,我觉得读书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我们个性化、系统化的高质量阅读上,即要成为一个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具有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的阅读者。读书的本质是为了解决每个人精神成长的需要。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教师职业要求我们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品质应该更高,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使这种高品质的阅读传承下去,培育出更多的“读书人”。本文着重谈谈我的四点读书主张,即专业阅读要少而精,文学阅读要广而宽,史学阅读要深而慢,团队阅读要灵而活。

专业阅读要少而精

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其中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专业阅读。我理解的所谓专业阅读,应该是指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阅读。早在2006年,我们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借鉴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关于专业阅读的研究成果,通过共读《给教师的建议》为起点,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区域性系统化教师专业阅读。共读的书目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课程论》《“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这三本书对改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近些年,不少教师团队和学校也做教师的专业阅读,个人觉得一些书目不适合拿来共读,比如关于教学技法和教学实录方面的技术性书籍,再比如选择一些作家的散文随笔拿来共读,等等。其实,对于一线学科教师而言,在入职以前都有教育学和学科专业的系统学习,进入教学岗位之后,应该在工作的头几年下苦功夫在实践中去进行这些理论的印证性实践阅读。同时,应以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名著为辅助,去构建个人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这个阅读的黄金期,既要虚心请教,更要独立思考,专业书籍的阅读要少而精,要啃读,要通读。

文学阅读要广而宽

关于文学书籍阅读好处大家都清楚,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是那个时代鲜活的“现实与思想的切片”。阅读它们,也意味着可以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态和文化思想。

然而选取哪些中外名著作通读书目,我的体会是,以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书单作为个人中外名著阅读书目为好。从课程的设计看,这些书应该是中国未来公民所必备的人文底色,而作为中小学教师,这些书我们理应去认真阅读一遍。

四年前,我曾以这个书单为目录,组建了涉及全国1500多名教师和家长的“阅读360”共读群,以每月集中阅读一部名著的方式,对初中36部中外名著进行了长达36个月的共读活动。其实在活动之初,我也没有真正通读过这些书,是这次共读活动,才让我通读了这些书,大体了解了书目的编配目的,与很多教师一样,对很多书有了新的认识。比如《飞向太空港》这部报告文学,读了它我们才明白我国当初把航天技术推向世界是多么艰难。这36部中外名著基本兼顾了区域与时空、文化与历史,有着很强的课程意识,是中小学教师进行人文阅读的理想“书单”。在阅读中,我们当时采用的方法是选择同作者、同题材的作品交叉阅读,整体推进,这样的阅读虽然很慢,但过程却很扎实。

史学阅读要深而慢

人们都喜欢用“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来证明团队读书的意义。我倒是觉得,读书的最大乐趣在于“独”而非“众”。每个人的精神诉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也是千差万别的。具体到书籍上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为教师,一个文化的传承者,首先应该构建中国文化之根的阅读谱系。应该在阅读中,不断问询我们的过去,审视我们的现在,展望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不清楚“我们是谁”,那么,就很难回答“我们要往哪里去”。回顾我的阅读经历,我先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四大名著作为阅读起点,之后选择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为重点,中间穿插了“百年百部”人物传记的阅读系列。这些书单穿插在一起看很杂乱,但我的阅读方向是很明确的,具体的书籍定位也是很清楚的,因此,每一类书籍的阅读,都有对应的阅读方法。比如《红楼梦》的阅读,把能买到的不同版本都买来,把不同时期研究的代表人物作品也买来,进行比较性阅读。之后,按照一回写一篇书评的方式,逼着自己去欣赏和梳理。这种慢阅读陆陆续续长达八年,共整理了52万字的《红楼梦》书评。对于《史记》系列,我采用古人抄书的方式,先读通注释,再抄写原文,在一个篇目读熟想通之后,才动笔写人物评述,这样前后用了四年时间,把《史记》的70篇列传读完。再比如读“百年百部”人物传记系列,我选择了1840年以来,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读他们的传记、回忆录、书信、年谱等不同的材料,力求发现这些历史长河中真实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挫折、困难和成就,以此来思考我们中国所经历的苦难辉煌。

在完成《史记》之后,顺着中国历史的长河继续向前,去读诸子百家,去到春秋战国聆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这些人的声音。因年代久远,加之个人的学识浅显,未必能读懂他们的主张,但这种没有功利心、没有共读压力的个性化阅读,反而让自己更从容地走进诸子百家,力求还原真实的人,以个人的方式去理解老子、孔子、墨子,以及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代。这样坚持下来,也许会发现一些我们未曾发现的“秘密”。

团队阅读要灵而活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很多教师团队阅读的通病。早在2006年,我就组建过共读小组,至今这个阅读团队几乎没有中断过,多少也算有点儿“经验”。对于教师团队阅读而言,首先,关键是要选好适合的经典书籍,才对得起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其次,要注意团队阅读的方法。我们的团队目前在共读《史记》。读得很慢,一个月读一篇,假期会增加到两篇。每月利用双休日集中半天时间交流。平时让大家在微信群内提出个人阅读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求是“百度中最好找不到答案”,以此逼着大家独立思考,深入研读。一篇古文,读得不熟、想得不透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再有就是要写300至500字的书评。字数不能超,以此训练大家写短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游戏规则看似简单,其实确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既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提问和写作,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是一个团队,大家同写一文,自然有比较、有挑战。这是共读《史记》的办法。

多年前我们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时选用了共读批注的方式,在共读《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时则又选择了主题式集中跟帖式阅读。我认为,每一部经典著作都有一把打开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适合自己高质量阅读的方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阅读中寻找和运用。这种意识增强了,阅读的质量自然会高起来。

总之,教师的阅读形式要灵活,要通过阅读让自己动脑、动手、动笔,同时要付诸行动,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改进个人的育人质量才是根本,千万不能为了证明读书而去读书,那将是一件可怜的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谭晓颖:用责任和爱心书写乡村教育答案
...,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防线,让孩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窗户,沐浴一缕缕爱的阳光,绽放一朵朵生命之花。C 团队合作 带领青年教师成长“我处在一个学习、科研氛围特别浓的团队中,所以我
2023-01-08 08:48:00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中国科大科研团队研制新型智能窗户可动态调控太阳光辐射本报讯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近日,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智能窗户制备新策略,利用气-液界面协同组装的方
2023-06-09 02:04:00
从小学生教到博士后,王立群这次为孩子讲《史记》
...、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师。王立群还是教过中小学除体育课外所有课程、包括音乐课的教师。“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
2023-12-12 11:16:00
...组班”的个性化学习新方法,为更多学生打开追逐梦想的窗户,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新解法。教学团队同备同研切合更多学情的好课程如何讲好《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
2023-04-20 09:06:00
...是一本书,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指导教师:毛雪琪)
2024-04-25 07:35:00
“每日一画”扮靓校园思政
...伏案看书。从后面望去,一缕朝阳温暖地洒进教室,方格窗户的倒影飞跃在黑板上,青年学子的求学热情充满了画面感。”看见此情此景,李丰成立刻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张青年晨读的照片。收到投
2023-05-31 09:06:00
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康复院区听力语言康复部办公室的墙上,挂有一面印有“素手护宝贝幸福传声人”的锦旗,表达了患儿家长对听力语言康复部团队成员的感激之情。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康复院区听力语
2024-11-16 18:27:00
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
...无法坚持阅读。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李继朋提出“1510300”读书规划,让忙于奋战高考的高中生也能抽出时间一年内坚持阅读300万字。李
2024-04-20 00:03:00
...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主动研读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内涵“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而促进
2024-04-03 09:2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