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山水之间 向美而变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07 10: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山水之间  向美而变

山水之间  向美而变

整治后的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荒山披绿,风景如画(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欣泽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引领着向美、向新的生态之变。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于2016年共同发起,变以往生态保护修复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为倡导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项目(简称“秦岭山水项目”)是我省唯一被纳入全国‘十四五’第二批山水工程的项目,共35个子项目,生态修复总面积3.5万公顷。”西安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周院伟介绍,该项目覆盖了秦岭北麓核心区西安辖区,涉及西安市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四区两县的部分行政区域,实施期为2022年7月至2025年7月。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项目,看秦岭山水项目如何护绿、增绿、活绿,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如何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山水林田相融,筑牢安全屏障

洋峪河发源于秦岭山脉月牙山北坡,流经蓝田县焦岱镇,滋养两岸田地、养育当地百姓。

4月25日,记者站在蓝田县焦岱镇东光村的石桥上,远远望去,清澈的洋峪河两岸绿油油的农田和一排排农舍,在秦岭的映衬下,呈现出宁静祥和的乡村风光。

对东光村村民来说,以前想过安稳安全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汛期暴雨多,洋峪河河水会漫出河堤,有时候会冲毁农田,造成灾害。”村民周建鹏说。

2023年8月15日,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示范项目在焦岱镇开工建设,当地居民的顾虑得以消除。

“开工前区域内的生态问题很多:水源涵养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土壤质量整体退化、局部土地土壤养分不足;植被单一;数次发生洪灾,河道冲刷严重,岸堤边坡破坏明显。”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示范项目负责人白羽东说。

生态修复刻不容缓。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示范项目从山、水、林、田多个方面进行修复和提升。

“在水土流失治理和林地提质改造工程施工中,由于林地深处没有道路,运输苗木比较困难,我们就用大型无人机和滑索进行苗木运输,同时配备专人落实无人机的升降地点,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白羽东说,“除了对现有林地进行补植,我们还采用乔木、灌木种植和草籽混播的方式,修复重建完整坡面植被,做到以林护土。”

河道岸堤修复工程通过在两岸铺设浆砌片石,在河道内修复、新建跌水等方式,有效阻挡泥沙下河,提升河道生态群落丰富性,保护河道沿线居民房屋及道路的安全。

“项目将于今年5月完工,计划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09.81公顷,河道堤岸修复长度9.13公里,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白羽东说。

良田如画,骊山更秀

鸟瞰骊山,山势逶迤,秦岭保护区红线绕山一周。打开临潼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布局图,代表土地综合整治、林地提质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的红、绿、黄等色块布满骊山秦岭保护区北部。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5078.23公顷。

4月16日,在骊山浅丘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代王片区项目现场,西安市临潼区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水项目负责人刘进虎介绍:“该区域实施了表土剥离、梯田修整、土壤翻耕及改良等工程,治理面积21.08公顷。目前,7.64公顷的梯田修整工程已完成。”记者看到,30多块梯田层层叠叠,每一阶的田坎处都用石料铺设,稳固又美观。

“这块地以前地势高低不平,耕种和收割都靠肩挑背扛,因此,有劳动力的家庭会选择种植庄稼,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只能将土地撂荒,这块地逐渐成了‘插花地’。”临潼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兵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田埂修筑、土壤改良和土地翻耕等,不仅扩大了可耕种面积,还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田块被整合连通,便于机械耕作,村民的耕种积极性随之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骊山浅丘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还涉及穆寨街道、仁宗街道、小金街道和斜口街道,建设总面积2766.1公顷。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促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还将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改善农田小气候,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临潼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设计师刘康佳介绍:“目前,秦岭北麓林地提质改造、南山支流综合治理等10个子工程正在实施,将进一步修复骊山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借绿生金,绿富双赢

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的荞麦花海已成为“网红打卡地”。2023年“五一”假期至今,该地共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450万元,带动5个村实现集体收益180余万元、民宿和农家乐实现营业收入1100万元。

“蓝田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以来,荞麦种植面积从原来的264亩增加到758亩。今年,这片花海会比以前更加漂亮!”4月17日,蓝田山水项目建设管理处综合办公室主任辛媛说。站在山顶上,记者看到,山坡上长满了荞麦苗,层层叠叠向下铺开。

从杂草丛生的土坡到景美富民的肥沃土地,是九间房镇荞麦生养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功劳”。

雲涧凡尘民宿负责人李荣见证了这里的变化。“民宿周边的土地被利用起来了,树林茂密了,河道修整了,路也修好了,景色更加优美了。”李荣笑着说。

正如李荣所说,九间房镇荞麦生养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是对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提升。

“以前,该区域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林地被侵蚀、河道冲刷严重。2023年开始,土地综合整治、坡改梯、林地提质改造、水保林、清淤疏浚等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该项目负责人、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施工经理侯长龙说。

“蓝田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使多鳞铲颌鱼、金丝猴、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辛媛说。

项目实施还让受损的森林、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调节功能逐渐恢复,优化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占比,重要生态系统保育保护率达90%,生物多样性保护率达90%,水土保持率达90%,对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蓝田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穿越山水之间  解密秦岭的“生态之变”
...红利”的受益者。生态屏障不断优化自今年8月14日开始,蓝田县焦岱镇大洋峪村、鲍旗寨村的村民经常到家门口的洋峪河边转转、看看,即便是近来气温骤降,这样的习惯也仍未改变。洋峪河发
2023-12-25 03:26:00
修复变“造富” 一颗荞麦里的生态账
...种植的荞麦(航拍图)。受访单位供图峪口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镇,因坐落于秦岭倒沟峪的入口而得名,这里的荞麦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近两年,陕西启动了“秦岭山水项目”,通过实
2024-09-19 12:18:00
涉秦岭两起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审结
...某公司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洞渣堆放于蓝田县某村老学校段河道周围的土地上,侵占农用地并堵塞秦岭峪口流水,危及河道行洪安全,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蓝田县两个行政机关怠于
2024-03-18 18:56:00
乡村行·看振兴丨陕西蓝田:为乡村产业添“美”增“智”激发振兴活力
...初冬暖阳,秦岭脚下,荞麦岭上的游客渐渐散去,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吝朋涛总算可以短暂休息一阵。“从开春忙到现在,有时前来旅游的车辆要排好几公里。”吝朋涛说,游客
2023-12-01 15:35:00
把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诉前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蓝田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诉源治理模式把矛盾纠纷解于萌芽止于诉前蓝田县法院工作人员(右二)为基层群众调解纠纷。 本报记者 蒲茜文/图地处秦岭北麓的蓝田县,在
2023-09-20 04:45:00
小小荞麦花开成了“致富花”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荞麦岭上——小小荞麦花开成了“致富花”在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的荞麦岭上,游客在荞麦花海中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记者 顾荣 “从2021年
2023-10-29 02:46:00
...商网讯 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天气,自8月19日12:00开始,对蓝田县秦岭山区所有峪口峪道实行封闭管理(只出不进),除公务、救护、抢险等必要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请勿进入山区。蓝田
2023-08-20 08:33:00
荞麦花开村民笑 荒岭蝶变致富田
...地的能量有多大?12月12日,记者一行从西安出发,来到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一不小心种出一片风景今年“五一”“十一”的赏花季,漫山的荞麦花迎风绽放,一层层、一片片,粉白色点缀
2023-12-25 01:27:00
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三地秦岭山区所有峪口封闭管理
...至11日强降雨天气,9月8日18时起,西安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对其辖区内秦岭山区所有峪口峪道实行封闭管理,除公务、救护、抢险等必要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请勿进入山区。长安区封
2023-09-09 07:5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临沂市河东区作协“弘国粹·写中医”走进康宇中医院
鲁网11月14日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体验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核,挖掘地方中医诊疗战线中的人文故事
2025-11-14 12:10:00
辽沈大地“北粮南运”再提速 织就粮食安全黄金通道
在昌图县,新开通的铁路专用线直接接入企业粮库院内,实现了粮食从粮库到列车的“无缝衔接”。中国网发 国铁沈阳局供图中国网11月14日讯(记者 唐佳蕾 通讯员 刘健楠 吕长军)初冬时节的辽沈大地
2025-11-14 12:10:00
东南网1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
2025-11-14 12:14:00
皖西学院银杏大道向社会公众开放,市民纷纷持证去“打卡”
大皖新闻讯 时值初冬,金叶满园,皖西学院里的银杏大道再次迎来最佳观赏期。鉴于广大师生及市民朋友的观赏需求,该学院保卫处近日发布通知
2025-11-14 12:39:00
“十四五”期间山东累计动员606万名青年志愿者在服务强省建设各领域担当奉献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祝令方 实习生 孙雨婷)11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5-11-14 12:42:00
“青年优驿”成了很多青年来鲁的“城市第一站”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祝令方 实习生 张依萍)11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5-11-14 12:43:00
e网情深促发展 最优营商看江南丨人才港里看营商温度 无锡锡山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大皖新闻讯 11月13日,“e网情深促发展·最优营商看江南”2025国内知名微信公众号主编无锡行活动走进长三角(无锡)国际人才港
2025-11-14 13:12:00
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4日表示,今年我国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
2025-11-14 13:28:00
中国网11月14日讯(记者 张艳玲)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5件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
2025-11-14 13:45:00
鲁网11月14日讯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的成山卫,曾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东端的海防要塞,其永宁、迎恩、镇远、武宁四座城门见证了明清两代的海疆风云
2025-11-14 13:54: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紫仪)点外卖、通宵熬夜、奶茶“续命”……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背后,潜藏着一位隐形的健康杀手——糖尿病。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2025-11-14 09:51:00
“互联护苗2025”总结评议会召开 多方聚力共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
11月11日,由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的“互联护苗2025”主题网络活动总结评议会顺利召开。政府管理部门
2025-11-14 09:56:00
华电福建高砂水电:“三年整治”助推老电站焕发新活力
华电福建高砂水电公司航拍。东南网11月14日讯(通讯员 许琰 文/图)蓝色地面步道现代明快,白墙大LOGO简洁醒目,“太空舱”入厂通道科技感十足……11月13日
2025-11-14 10:04:00
石家庄市教学评估观摩交流现场会在新乐市召开
河北新闻网讯(巩振欣、牛雷涛)11月11日上午,石家庄市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观摩交流现场会,在新乐市东长寿学校召开
2025-11-14 10:06:00
2025雄安产业带跨境电商出海战略交流会在雄安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雄安官网11月13日电(李鑫)11月13日,2025雄安产业带跨境电商出海战略交流会在雄安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智汇雄安电商启航”为主题
2025-11-14 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