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1: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有一种人,情绪一旦上来了,就没有啥是他不敢干的,干完了之后,清醒过来了,又陷入无穷无尽的后怕和悔恨之中。司马昭就是这样的人,他当街刺死皇帝曹髦就是让他后怕不已的事。

“弑君门”事件发生后,对司马昭的政治生涯有什么影响呢?那就是他很难洗白自己和他们司马家了。毕竟你司马昭干的是全裸连马赛克都舍不得打的无节操事件。也就是说,司马家想以看起来还算体面的方式给曹魏政权更换产权证,几乎不可能了。

思来想去,司马昭觉得想要洗白自己的途径只有一个——立无上之功、灭国之功,这样才能勉强做到将功赎罪。

当时的可选目标只有蜀汉和东吴两个。从交手战绩来看,曹魏打东吴非常有心理优势,从曹操时代开始,曹魏将领就没少拿东吴刷战绩,升级练号,效果一直都杠杠滴。但吴国相对来说,势力较强,疆域较大,灭起来投入会更多。可如果选择体量较小的蜀国呢,曹魏从曹操接应张郃退出汉中后,就压根没法踏入汉中半步,反而被丞相、姜维等人轮番、高频率地跳出来挑衅过,那是跟小铁蛋般让人闹心的家伙。

权衡来权衡去,司马昭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先拿蜀国开刀,于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士争蜀”终于来了。

司马昭伐蜀的背景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其实正常情况下,司马昭是不可能优先选择蜀国作为自己终极篡权的垫脚石的。因为蜀汉这个政权被灌输了创始人的精神和意志,那根本就是一只打不死小强,再加上八百里秦川那种魔鬼赛道,灭蜀,想想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太认真。

要知道,曹操从汉中之战撤退后,曹魏这三十多年了,除了曹真、曹爽父子别有用心地象征性伐蜀过,其他时候都是被动挨打居多。蜀国有多难摆平,相信司马昭从他父亲司马懿那里会听到很多声音的。

但司马昭为什么必须先选择灭蜀呢?主要是他自己作过头了,不搞点有难度的动作,估计很难平息过关。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司马昭必须率先拿下蜀汉:第一就是前面所说的难度系数问题,你司马昭捅了天大的篓子就必须用天大的功劳去补;第二就是曹魏和蜀汉的政治冲突更为尖锐,蜀汉一直在大张旗鼓地跟曹魏争夺政统合法性,东吴更像一个和稀泥的,灭蜀效果显著,灭吴则不痛不痒;第三则是蜀汉方面主动露出了破绽,让司马昭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蜀汉的破绽是啥呢?是姜维同志提出“敛兵聚谷”之后,又在最后一次出征魏国不利后率领着三万左右的蜀国军队在沓中屯田,这就导致汉中此时的守备力量不足两万。而且蜀汉还放弃了对各入川要塞的把守,因为姜维同志的心太大,一心想搞把大的,要放魏军进来再关门打狗。另外,姜维所在的沓中离汉中远隔崇山峻岭,难以做到及时相互策应,魏军可以从上邽和狄道两个方向对姜维进行阻击(后面他们也是这么干的)。总而言之,魏军只要拿下汉中那一万多人,就能打开益州的北大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司马昭赶紧组织开战前分析大会,会议得出来的综合情报就是:

一、计蜀战士九万;二、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三、然则余众不过五万;四、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能把姜维沓中和汉中这两块首尾离绝,这场仗就十拿九稳了。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蜀汉此时的实际情况确实跟曹魏分析的大致八九不离十。汉中的汉、乐二城明确各有五千人,再算上阳平关的守军,汉中此时应该在1.5-2万兵之间。姜维手中应该在三万人左右,而成都加各郡备兵不过四万人。战争还开始,底牌就对方摸得一清二楚了,这仗怎么打?

关键是,姜维这货在得知曹魏厉兵秣马要伐蜀后,第一时间考虑的并不是回去保疆卫国,而是自己那三万兵力不能冲在最前面。他发电报给刘禅,要刘禅调集首都和其他各大门户的兵力,让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我姜维是进攻为王的,防守这事让其他人去做吧。我手里这三万大军是另有大用的,堵口子就由你朝廷去安排落实吧。别说什么你朝廷有难处,反正信息我及时反馈给你了。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姜维这次“死道友莫死贫道”的小心思,相当于扒掉了蜀汉最后一层防弹衣。因为刘禅不可能采纳姜维的意见的。把首都防卫力量抽空,政变怎么控制?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把各大门户的防御力量抽空,有人趁虚而入怎么办?

但是,刘禅还挺讲究的,他没有明面驳斥姜维,而是用不调兵的实际行动暗示姜维:都啥时候了,内院都要起火了,你还搁外围看热闹,赶紧给我回防吧。

一边是你赶紧增援,一边是你赶紧回防,赌注是国家的安危。这就是最顶级的内耗。谁怕谁,都别过了呗!

这件事,刘禅有错,错在不该拿祖宗基业去赌,他的正确做法是该梭哈的时候就梭哈,如果渡过了这个劫,再找你姜维好好喝喝茶。但更大的错是在姜维,他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要肩负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你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打工人,你凭什么不顾公司安危,让公司的有限资源为你的个人想法服务呢?你那三万兵力蜀汉的子弟兵,不是你姜维的私军,国家的子弟兵不用保家卫国,而是用来为你这个将领的个人意愿服务的?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之后,司马昭开始强力推动伐蜀了。但即便如此,司马昭这次伐蜀行动还是相当尴尬的,比如司马昭一度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总指挥。为啥?人家看清了你司马家的底色,恶心呗。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家惹得起躲得起呀。

最后,司马昭选择钟会做总指挥。尤为讽刺的是,钟会在司马昭那个核心小圈子里是被广泛背书的,司马昭幕僚邵悌、妻弟羊祜、钟会哥哥钟毓、司马昭妻子王皇后、钟会推荐上位的王戎等,都曾跟司马昭说过,钟会这个人必反,所以不可委以专任和重任。但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为何还不得不用钟会?因为钟会是唯一的一个有能力并支持他伐蜀的圈内人。讽刺不?你司马昭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就必须咬着牙齿去承受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262年冬,钟会被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大规模的南征兵源与物资开始向关中汇聚。

就在钟会即将出兵的前期,对蜀一线最大牌的邓艾仍然在反对,邓艾这些年虽然对姜维的战绩颇为亮眼,但对于伐蜀这事却并不积极,最后司马昭派心腹师纂当邓艾的政委并传达最高思想,邓艾才从命。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钟会那边司马昭也不是没有后手,他命廷尉卫璀持节监钟会、邓艾军事,行镇西军司,并给兵千人。这就相当于一支独立的纪检部队。类似于监军。

秋八月,洛阳召开誓师大会,直到誓师出征的当天,军中其实依然有反对声音,将军邓敦公开表示蜀未可伐,撞枪口上了,被司马昭杀将祭旗。

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

就此,司马昭终于排除了万难,启动了灭蜀之战。

“二士争蜀”的大致过程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公元263年秋,钟会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余本部人马自狄道向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率州军三万余人向阴平桥头截断姜维的退路。魏兴太守刘钦带东三郡两万人由子午道出与魏军主力会师。

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

看明白了没有,人家这战术多清晰。秦岭的子午道、倜洛道、褒斜道、陈仓到、祁山道,你们蜀汉都放弃防守了,要打开门做生意,咱就不客气了,大摇大摆、不急不忙地往你汉中进军就是了。你汉中就那么一万多防御力量,没法临时分兵。你姜维不是喜欢打外围吗?咱分梯队阻击你增援汉中,如你的愿,让原本不想回去再难回去了。

你们蜀汉既然敢打开门做生意,咱就每条道下注。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你们没法去堵每一个缺口。假设姜维真的及时回防了,与汉中兵力合在一起,堵住汉中周边的要塞通道,那真是绰绰有余。关键是,我们姜维同志还打死也不愿回来。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姜维的持兵自重到了什么程度呢?直到钟会已经带兵入了骆谷,邓艾带兵进入沓中,刘禅惊恐了,发兵派廖化去沓中救姜维(不能让他投降了);派张翼、董厥等去阳安关。姜维才有起兵向汉中靠拢的意愿。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

这就是大家心目中忠义化身的姜维!原本就应该主动回防,却非得逼着老板给自己认怂才动作;原本可以顺利战略收缩,却非要在友军的支援下层层突围。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如果姜维这点任性没耽误大事,也就可以翻篇了,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嘛,内部有点矛盾和小心思在所难免。关键是姜维误了大事,大家想一想,汉中那一万多人马,能顶住三路齐进的魏军吗?蜀军只能收缩防线退守汉、乐二城。汉中大门也没法要了。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

钟会顺利进入汉中后,人狠话不多,派李辅带一万人围住乐城的王含,派荀恺带一万人围住汉城的蒋斌,自己带十余万人迅速朝阳安关而来。啥打法,逐个封锁再逐个击破呗。

阳安关本是天险,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政治、军事也都是挺过硬的。但是家贼难防呀,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副将蒋舒因为曾受到处分,愤而报复,开门投降了。

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

傅佥(他爹也是一条硬汉)最后战至一兵一卒而死,阳安关失陷。讽刺呀,刘备当年打了一年多拿不下的阳安关,曹操当年要靠有如神助才能惊险拿下的阳安关,就这么丢了。先主,您泉下有知,能瞑目不?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阳安关这个门户丢了,汉中就根本守不住了。钟会为了减少战争成本,采用了攻心计,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此时除了汉、乐二城以及黄金戍等围守,汉中基本上全面投降。

钟会也不理会那些躲在炮楼子里面的蜀军,很简单,你敢出来我就弄死你,你不出来就在炮楼子里面做吃等死吧。钟会率大军继续南下。

此时的姜维在干什么?他确认魏军进入汉中,才正式决定退还。

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

要是按《晋书》中的说法,比这更过分,钟会都打破阳安关后,姜维才决定挪脚。

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之,引还

战场上分秒必争,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忠心耿耿的姜维咋就这么沉得住气呢?若是早走一个月,蜀汉有多大的主动权呀。分兵堵住钟会出秦岭的口子可以不?把魏军分批放进来,依据天险消耗他们可以不?最不济,汉中也不至于这么快崩盘吧!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姜维撤退时,被邓艾、王欣给咬住了,一边吃败仗一边撤退。

欣等追蹑於强川口,大战,维败走

别急,前面已经说了,诸葛绪已经率兵堵住你姜维的退路了。人家把守的就是你姜维不要的阴平、桥头,是退路上的必经之地。

没说魏军的前截后追就一定能弄死姜维,但你姜维要想从此路过,必须得留下买命钱吧,你不死也得脱层皮吧!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这个时候,姜维开始抖机灵了,他带着部队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那意思要断诸葛绪的粮道并从武都方向跑。

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

诸葛绪慌了,急退三十里去赶姜维。然后姜维趁机猛回头,越过了阴平桥头,等诸葛绪察觉上当时,姜维已经走了一天了。有一说一,姜维这次还是干得挺漂亮的,有点教员四渡赤水的味道在里面。

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卻,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然后,姜维终于遇到了北上增援他的廖化,但同时也确认了他原本的目标地阳安关已丢。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

简单总结一下,等到姜维赶急赶忙回家的时候,益州的北大门已经彻底沦陷了,蜀汉的武都、阴平二郡以及关键点武兴等等蜀汉经营数十年的要塞全部送人了!

无奈之下,姜维同廖化退回白水,另一路救汉中的张翼、董厥此时刚刚赶到汉寿(葭萌关),一起合计之后,最终决定去剑阁守那最后一道关。

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这里,姜维再次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那就是放弃了白水关和汉寿(葭萌关)!这两个关卡其实都是魏军南下的必经之地,这样的战略要地,既可以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和保障,又可以增加敌军进军难度,震慑更前端的战线,咋能拱手相让呢?邓艾后面那么肆无忌惮地偷渡阴平,真的好好谢谢您。

九月,钟会打到剑阁。

十月,各路军捷报频传,臭不要脸的的司马昭借此往自己脸上贴金,终于被封为了晋公,进位相国,加九锡。

至此,司马昭的战略意图其实已经实现了,也就是说,后面还打不打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但是,邓艾觉得自己没过瘾,为啥后面再说。他要绕过姜维把守的剑阁,走阴平道进入江油,直插成都平原。

阴平道七百里无人烟,崎岖难行,对于军队来说,基本上就是一条死路。也正是因为这,诸葛绪在邓艾邀请他共同冒险时,他都表示不带你这样玩,赶紧拉倒吧。

后面的剧情就是:在剑阁前观望的钟会趁机玩了权力小游戏,告黑状说诸葛绪畏敌不前,把人家绑了送京城去接受审批,顺势接管了人家的军队,使得自己帐下的兵力达到15万左右。与此同时,邓艾率着他那三万部队,以富贵险中求的大无畏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连滚带爬地最后剩一万多叫花子,抵达了江邮。最后凭借这一万多叫花子军队,让蜀汉全面放弃抵抗,最后给蜀汉政权彻底判了死刑。

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邓艾灭蜀的过程中,唯一遇到的强烈抵抗是丞相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战死,满门忠烈,当之无愧。但需要提一句的是,诸葛瞻原本是可以挡住邓艾的,因为他背后是当初挡住刘备一年多的雒城,可是由于蜀汉当时忠奸难辨、汉奸横行,诸葛瞻担心被自己人卖了,不敢守城,只能选择在城外与邓艾拼死一搏。何其悲壮,亦何其悲哀。

那么,此时此刻的姜维在干什么呢?邓艾拿下江油的时候,他没搭理;邓艾继续南下的时候,他继续没搭理;直到诸葛瞻都战死了,他才又有了反应!啥反应?放钟会十万大军过剑阁,自己全军撤退。他撤退是去追击邓艾、保卫首都吗?并没有!他东向去了巴中的广汉!

维等闻瞻巳破,率其众东入于巴;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

钟会入蜀之后,与邓艾争功,最终发生内讧。最后,姜维、钟会、邓艾三英枭首,全部零落成泥,这便是“二士争蜀”的过程。限于篇幅,更多的细节要放到姜维的“一计害三贤”中了。

相关逻辑分析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钟会为什么老早之前就被司马昭和身边人识别出来有反意?不是因为司马昭和他身边那些都是神棍,而是钟会这个人天生就反常。他是他爹钟繇在70多岁的高龄生下来的小儿子,出身名门而又才华横溢,天生就不是屈居人下的料。更为关键的是,钟会当时没有结婚生子,也就是说他没有什么难以割舍的人质被司马家拽在手里。再加上你们司马家名声臭了,人家钟会逮到机会就想跟你划清界线,是相当可以理解的。

那司马昭为什么不得不用有异心的钟会呢?曹魏不是人才济济吗?主要还是司马家的行为太过火了,没人愿意跟他们司马家一起待在粪坑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曹魏上下很多人都不买司马昭的账,比如西北军大佬邓艾。这个时候,司马昭要用人就必须要用那种有能力又有想法的人,讲白了就是互相利用呗。这种情况,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某个口碑败坏的人想做生意,必须用巨大的利益捆绑才能找到合作伙伴,道理就在这。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邓艾为什么前面那么抗拒司马昭伐蜀,后面伐蜀过程中又那么卖命呢?前面抵触是因为对司马昭给他安排的任务不满意,我特么一个战功卓著的西北军大佬,战绩功劳、地位能力都摆在那里,你能我给钟会去打辅助,牵制姜维,给钟会创造立功条件?老夫不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司马昭战略目的达到之后,邓艾决定豁出去搞把大的,要么死在灭蜀的路上,要么立下盖世奇功,三万多兄弟们,你们也别犹豫了,老夫都不怕死,你们就都跟我往鬼门关去闯一闯吧。不成功便成仁,咱们要么是大魏的英雄,要么是大魏的烈士,怎么看都是不亏本的买卖。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二士争蜀”其实本质上就是邓艾、钟会、姜维三人争权、争利、争名的畸形产物,源头就是邓艾要争功。钟会早有自立之心,人家黑掉诸葛绪的兵权就昭然若揭了。若是邓艾不搞这么一出,这家伙大抵会慢慢转化为另一个张鲁。但邓艾来了这么一出,就更有意思了。你邓艾不是爱逞能吗?那你去冲好了,你若死在灭蜀路上,我少了一个政敌;你若真的偷渡成功,让你和蜀汉守军去厮杀好了,正常情况下,你是从地狱之路走出去的孤军,大概率会被蜀汉剿灭。你们两败俱伤之后,我钟会还是受益者。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姜维不及时驰援成都平原,其实也是有小心思的。其实江邮投降时,他就应该分兵回防。剑阁是天险,邓艾是快站不稳的孤军,你这个时候去追击,效果会非常好。或许是他高估了蜀汉集团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意志,觉得邓艾必死无疑,或许是他想做那个兴灭继绝的盖世英雄,他一直等到诸葛瞻战死后才回援,还不是直接去保卫首都,而是到广汉去看子弹飞。你姜维很难不让人怀疑你的用心。有一种见义勇为是慢慢等、慢慢看,等到待救之人快要咽气了才出手,姜维或许就是这么喜欢挑战极限的人。

另外,姜维放钟会十五万大军进入成都平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这种行为是值得严厉批判的。因为如果只有邓艾那一万多叫花军在成都平原,其实蜀汉是非常容易救活的。但放钟会十五万大军进来,蜀汉就在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一万多叫花子,想想办法是可以轻松搞定的,但十五万虎狼之师,蜀汉全民皆兵都搞定不了的。别说什么姜维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要看你以什么为筹码的,你拿国家生死去赌你的神机妙算?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教不出你这样的衣钵传人。所以别再说你是丞相的亲传弟子了,太膈应人了。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钟会进入成都平原后,和姜维一度亲如兄弟,有人说是因为钟会一直比较仰慕姜维。这种幼稚的话大家乐一乐也就算了,真实的逻辑是现在流行的那句话——我懂你的故作矜持,你懂我的图谋不轨。他们都是在为自己内心想法寻求最优解而已,还是互相利用居多,跟什么情怀、友谊、默契,没半毛钱关系。

鉴于这三个人还有一篇“一计害三贤”的剧本,所以就不过多介绍他们了。

司马昭的野心与蜀汉的危机:揭秘“二士争蜀”背后的政治博弈

最后,友情而又真诚地提醒大家:姜维、钟会、邓艾这三人其实是一类人,喜欢用冒险来证明自我。这种人大家一定非常小心,因为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无懈可击的外衣,比如姜维打的便是忠于汉室的旗号,比如钟会打的便是反对国贼司马家的旗号,比如邓艾便是打着冒死为国的旗号。但实际上,他们是拿着公家的资本去成就私人的想法。比如,你是老板,你的一个下属拽着你一大部分核心资产,想干嘛就干嘛,你还不能说他,一说他,他会回答:“我还不是想为你、为公司多赚一点”。他们会选择性地忽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最终解释权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权谋的悖论:司马懿如何在隐忍中重塑一个时代
...懿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出现在曹叡时代。面对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北伐大军,魏国上下震动。正是在这种危机时刻,司马懿被委以重任,开始了他与诸葛亮之间长达七年的战略博弈。这场对决不仅是军事
2025-04-30 08:36:00
立下大功的寒门子弟邓艾,仍是世家大族手中的一颗棋子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相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18万大军分三路伐蜀。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与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对峙于剑阁,邓艾则出奇兵,暗渡阴平,直插蜀汉腹地,兵临成
2023-01-25 21:36:00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博弈,为何说诸葛亮技高一筹
...什么不对攻只是死守,有点脑子的都明白很简单的道理,蜀汉是进攻方相比魏国又是一偶小国,维持这么长的山路补给线,粮草辎重后勤等等时间拖长了先夸的必然是蜀汉。看似是司马懿龟缩防守,
2023-09-12 00:57:00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三国乱世的政治博弈。他们的斗智斗勇,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辈出。而司马懿临终前的真相揭露,更让后人看到了这位权倾一时的政治家内
2024-08-17 12:01:00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绝不是意气用事,给关羽报仇不过是个借口,关键还是政治博弈。关羽兵败于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出兵建安二十六年。整整过去了两年之久,要是单纯的报仇,也不会等待两年的时间。其背后的根
2023-05-31 16:51:00
曹髦:为什么不趁司马昭上朝时杀了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
...捉弄人。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命中注定要与权势滔天的司马氏展开一场漫长的角逐。他即位之时,权臣司马师便已将朝政大权紧握在手,曹髦虽贵为天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力被剥夺。曹
2024-08-26 11:13:00
聊聊曹丕与司马懿的角力
...动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曹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限制司马懿的权力,最终他并未能成功遏制这位后来的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曹丕在位时期,虽
2024-10-25 20:48:00
孙尚香与刘备的政治联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两人的夫妻生活。孙尚香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被卷入这场政治博弈之中,她必须在维护家族利益和支持丈夫之间做出选择,这无疑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刘备在面对孙权的不满和压力时,
2024-04-16 19:08:00
三国时期,为什么东吴能坚持到最后?
曹魏被篡了,就不多说了。说说东吴和蜀汉。非但东吴可以坚持到最后,蜀汉其实也可以。曹魏不是非灭蜀汉不可,西晋也不是非灭东吴不行。而之所以相继灭了蜀汉和东吴,完全是因为魏晋内部政治发
2023-01-03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