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7 12: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与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曾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却选择了退兵。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成为历史上一个谜团。直到临终前,司马懿才对儿子说出了真相。这个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一、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首次交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曹魏一方,曹操虽已去世,但其子曹丕继位为帝,国力强盛。蜀汉一方,先主刘备虽已仙逝,但幼主刘禅继位,名相诸葛亮辅佐左右,志在匡扶汉室,兴复汉朝。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为实现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宏愿,决定首先攻打魏国边境的一些据点。当时,曹魏名将曹真正驻守长安一带,诸葛亮便命大将赵云、邓芝分兵两路,直扑陇西、祁山。

消息传到洛阳,曹丕大为震怒。他知道诸葛亮用兵如神,不可轻敌,于是派出大将张郃前去增援。张郃到达祁山后,与曹真合兵一处,准备迎战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张郃来援的消息后,心中暗喜。他对部将说:"张郃虽然勇猛,但却性情暴躁,容易冲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圈套,将他擒获。"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于是,诸葛亮命赵云、邓芝佯装败退,一路撤向街亭。张郃果然上当,率军紧追不舍。赵云和邓芝边战边退,一直退到街亭附近的山谷中,伏兵四起,将张郃的部队团团围住。张郃拼死抵抗,最终还是被生擒活捉。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不仅生擒张郃,更挫败了曹魏军的锐气。然而,接下来的一个失误,却让诸葛亮的北伐之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原来,诸葛亮在街亭一战后,需要尽快攻下祁山,巩固战果。但守卫祁山的魏将马谡,自恃才高,不听劝阻,将所部军队全部驻扎在山顶,想要一举歼灭来犯的蜀军。谁知曹魏大将张合早已识破其计,率军切断了祁山的水源,并在山下严阵以待。

马谡不听忠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蜀军被困山顶,陷入绝境。诸葛亮闻讯赶来,也无力回天,只得忍痛斩杀马谡,率残部退回汉中。

街亭失守,令诸葛亮的北伐大业遭受重创。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此时曹魏朝廷已派出了一位更加强大的对手——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的名将,也是曹丕的心腹。他早就洞察诸葛亮的北伐野心,此番奉命出征,正是要趁蜀军失利之际,一举击溃诸葛亮,彻底扼杀蜀汉北伐的念头。

司马懿率大军来到祁山,与张合会合,兵锋直指诸葛亮的大本营汉中。诸葛亮眼看大势已去,只得率军退守汉中,准备迎接司马懿的致命一击。

就在此时,一个绝妙的计策在诸葛亮心中浮现。他决定孤注一掷,用一招空城计,逼退司马懿的大军。这一招,不仅考验着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也考验着司马懿的判断力和决心。两位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就此在西城外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二、空城计的布局

诸葛亮退守汉中后,面临着司马懿大军的步步紧逼。他手下兵力本就不多,又刚经历了街亭之败,士气低落。若在此时与司马懿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必将一败涂地。

然而,诸葛亮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西城这个天然屏障,设下一个局,来迷惑司马懿。

西城地处汉中西北,三面环山,易守难攻。诸葛亮命令士兵在城内挖壕沟,加固城墙,做好迎敌的准备。同时,他还秘密派人运送粮草,确保西城内有足够的给养,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困守。

布置妥当后,诸葛亮又开始了他的空城计。他下令将所有军队撤出西城,只留下几千名士兵看守城门。这些士兵被命令换上百姓的衣服,手持扫帚和水桶,在城门附近打扫卫生,浇洒道路,装作一切如常的样子。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挑选了一批文官,教他们弹琴下棋,在城楼上悠闲地品茶聊天,仿佛完全不知外敌来犯。诸葛亮自己则披上一件鹤氅,手持羽扇,与几个随从在城头漫步,不时望向远方,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精心布置的一场戏。他要让司马懿相信,西城内兵力充足,守备森严,自己对来犯之敌毫不在意。他要用这种从容不迫、泰然处之的态度,来迷惑司马懿,让他生出疑虑和顾忌。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果然,当司马懿率军来到西城下时,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远远望见城头的诸葛亮,身着鹤氅,手持羽扇,神态悠闲,完全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感。城门大开,却不见一兵一卒,只有些许百姓打扫卫生,浇洒道路。

司马懿心中狐疑,不知这是何意。他派人前去侦查,却发现西城内一片祥和,毫无异样。司马懿更加疑惑,难道诸葛亮真的如此有恃无恐?还是这其中另有玄机?

司马懿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在西城外扎营,严阵以待。他要静观其变,看看诸葛亮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就这样,司马懿的大军在西城外驻扎下来,一连几天,却见城内依旧平静如常,丝毫没有要出战的迹象。司马懿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他开始怀疑,诸葛亮是不是在城内布下了天罗地网,正等着自己中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的顾虑越来越深。他生怕贸然进攻,反中诸葛亮的奇谋,导致满盘皆输。可若就这样无功而返,又有损自己的威名。司马懿左思右想,终究拿不定主意。

就在司马懿举棋不定之际,诸葛亮的空城计已然初见成效。他用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高明的伎俩,成功迷惑了司马懿,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接下来,诸葛亮还要更进一步,彻底击溃司马懿的心理防线,逼他自行撤兵。这就要看诸葛亮如何继续发挥他的智慧,在心理战上与司马懿斗到底了。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三、司马懿识破空城计的真相

司马懿在西城外驻扎数日,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发起进攻。他每日派人前去侦查,却总得到城内一切如常的回报。司马懿心中的疑虑越来越重,他开始怀疑,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如此有恃无恐,还是在城内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自己中计。

就在司马懿举棋不定之际,他的儿子司马昭前来请战。司马昭年轻气盛,认为诸葛亮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西城内必然兵力空虚,不足为惧。他力劝父亲发起进攻,一举拿下西城,扫平蜀汉。

司马懿听了儿子的分析,心中却更加犹豫。他深知诸葛亮智计无双,不是等闲之辈。若真如司马昭所言,诸葛亮在虚张声势,那他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摆出一副悠闲自得的姿态?这其中必有玄机。

司马懿思前想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对司马昭说:"诸葛亮此举,必有深意。他素来谨慎,从不冒进,这次却如此大胆,其中必有蹊跷。我们不可轻举妄动,还是先退兵,再从长计议为妙。"

司马昭不解,追问父亲为何如此决断。司马懿叹了口气,娓娓道来:"你可曾听过'疑兵之计'?这是兵家常用的一种策略,就是利用敌人的疑虑和顾忌,制造一种假象,让敌人自乱阵脚。诸葛亮此番作为,正是用的这种计谋。他要让我们以为西城内必有埋伏,从而不敢轻举妄动。若我们贸然进攻,正中他的下怀。"

司马昭恍然大悟,连连称是。司马懿接着说道:"诸葛亮虽然此次布下空城之计,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认输。他这样做,无非是想保全实力,避免正面交锋。我们不妨顺水推舟,先行撤兵,伺机再战。只要诸葛亮还在,蜀汉就永远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场对决,不能急于一时。"

司马懿的一番话,道出了他退兵的真正原因。他之所以选择撤军,并非是真的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迷惑,而是看透了诸葛亮的深意,决定以退为进,先保存实力,再图后举。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对司马懿而言,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对手,也是一个难以撼动的威胁。只要诸葛亮还在,蜀汉就不会轻易倒下。司马懿深知,要彻底击溃蜀汉,除掉诸葛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在与诸葛亮的对决中,慢慢消耗对方的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击溃。

司马懿的这种长远眼光和深谋远虑,正是他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只顾眼前的得失,而是始终着眼于大局,在与诸葛亮的博弈中,步步为营,从容应对。

诸葛亮虽然用空城计暂时逼退了司马懿,但他也深知,这只是一时之计,并非长久之道。他与司马懿的对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司马懿,也在这次交手中,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日后的决战埋下了伏笔。四、司马懿临终前的真相揭露

司马懿在西城外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虽然以他的退兵而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认输。相反,司马懿从此对诸葛亮更加重视,视其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和威胁。他明白,只有除掉诸葛亮,才能彻底击溃蜀汉,统一三国。

此后的岁月里,司马懿与诸葛亮多有交手,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互有胜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多次北伐,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司马懿则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稳固,逐渐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者。

司马懿虽然权倾朝野,但他心中始终有一种隐忧。他深知自己的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一旦失去这种信任,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司马懿为人谨慎,从不轻易显山露水,但他的一举一动,却常常引起他人的猜疑和忌惮。

司马懿一眼识破空城计,为何选择退兵?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出了真相

随着司马懿的年事渐高,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将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到跟前,嘱咐后事。

司马懿对儿子们说:"我一生为魏国鞠躬尽瘁,官至太傅,位极人臣。但世人皆疑我有异心,我时常惶恐不安。你们要记住,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皇帝的信任和扶持。你们今后要辅佐皇帝,安定国家,不可有二心。"

司马懿的话,道出了他内心的忧虑。他虽然权倾朝野,但却始终活在猜疑和惶恐之中。他担心自己的权力会引来皇帝的疑虑,从而招致杀身之祸。他希望儿子们能够吸取自己的教训,安分守己,辅佐皇帝,不要重蹈覆辙。

司马懿还对儿子们说起了当年在西城外与诸葛亮交手的往事。他说:"当年我率军围困西城,本想一举拿下诸葛亮。但诸葛亮用空城计迷惑我军,我虽然看破了他的诡计,但却不得不退兵。这并非是我认输,而是为了避免中了诸葛亮的圈套。"

司马懿接着说:"诸葛亮虽然是我的对手,但也是我最敬重的人。他智计无双,胆识过人,是蜀汉的定海神针。我之所以多次与他交手,就是为了削弱蜀汉的实力,为日后统一三国做准备。可惜天不遂人愿,诸葛亮英年早逝,我也时日无多。你们今后要继承我的衣钵,完成统一大业。"

司马懿的这番话,揭示了他当年退兵的真正原因。他并非是真的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迷惑,而是为了避免中计,决定先保存实力,伺机再战。同时,他也对诸葛亮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认为他是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和最大的威胁。

司马懿的遗言,也预示了他的儿子们日后的命运。司马师、司马昭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先后掌控曹魏朝政,最终实现了司马氏取代曹氏的历史使命。而诸葛亮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智慧和谋略,却永远地影响了后世,成为千古传颂的一代名相。结尾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三国乱世的政治博弈。他们的斗智斗勇,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辈出。而司马懿临终前的真相揭露,更让后人看到了这位权倾一时的政治家内心的忧虑和无奈,以及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惋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7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空城计难道司马懿真的是被吓退的吗
...退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不过曾让众人疑惑不解的是,在空城计中诸葛亮被司马懿大军包围的对决中,表面上看似诸葛亮胜了,可有人却说司马懿赢了,那么到底谁赢了?难道司马懿真的是被吓退的
2024-05-14 20:32:00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不撤军他就输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曾翻阅过,书中第95话空城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浅薄的认知中空城计主要是通过描写诸葛亮以自身的聪明睿智智取司马懿的一个计谋,诸葛亮足智多谋他
2023-06-21 13:32:00
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是撤军了?孔明:仲达真乃我知音
...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此人都是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空城计则更是将诸葛亮的智谋展现到了极致,然而空城计虽然设得颇为精妙,但司马懿早就看穿了诸葛亮的意图,退兵不过是将计就计,回到
2023-09-13 14:58:00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还是选择撤军?看看专家怎么说
...下棋、了解两个有智谋的人巧妙的脑力博弈,三国时期的空城计就是两位有大智慧的人的“搏斗”。很多人都对这个历史故事耳熟能详,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情是孔明胜利了,完全骗住了司马懿,所以
2024-05-11 12:38:00
司马懿临死前,留下一句话,道出空城计真相,原来他当年是装傻
...亮选择了三,这也就成了后来三十六计中出名的一计——空城计,这当然是神仙打架才会想出来的办法,诸葛亮大开城门,底下几个仆从在打扫卫生,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本来想进攻,又想诸
2024-02-20 13:29:00
诸葛亮与司马懿:空城计故事的真相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司马懿此时并未在关中战场但实际上,诸葛亮这次忽悠司马懿的空城计并没有发生。针对诸葛亮此次的北伐行
2023-09-17 15:09:00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博弈:空城计背后的真相
...。不过诸葛亮就是诸葛亮,“多智近妖”的他凭借着一招空城计,成功吓退司马懿的大军,使得蜀军得以全身而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司马懿早已看穿了诸葛亮的计策,只是在陪着诸葛亮一起演戏
2024-01-15 11:36:00
司马懿的智慧:表面中了空城计计,实则是“将计就计”
...司马懿军兵退去,诸葛亮这才率领剩余部下撤出西城。“空城计”也由此传为美谈话。但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真的是司马懿人老昏聩,越发胆小怕事了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司马懿的
2023-05-20 14:28:00
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不撤只有死路一条!
...而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峙之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了。但司马懿为什么明明知道诸葛亮是虚张声势,却还选择撤退不攻?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司马懿司马家
2024-02-28 2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