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07: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其人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而是李世民在跟李建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确实出力甚多。

李世民还曾亲口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但纵观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在权力场中的经历,在李世民执政时期,长孙无忌位重而权低,直到唐高宗李治执政时,长孙无忌才在李世民的安排下来了个大爆发,一跃成为让皇帝李治都忌惮的权臣。

在整个贞观朝时期,长孙无忌在相当长一部分时间内空有高位,却无实际权力,基本上只能算是李世民信任的顾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玄武门事变后,长孙无忌被李世民论定为功劳第一,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末,李世民安排长孙无忌以武将身份担任行军总管,负责剿灭李建成余孽罗艺的造反。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长孙无忌又由武职转文职,担任六部中首屈一指的吏部尚书,这是绝对的重要部门的实权职位。

同年,李世民又让长孙无忌升任尚书右仆射,很干脆的让他当了宰相,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事变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随后,长孙无忌就开始要玩消失了,开始了在贞观朝位重而无实权的板凳生涯。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因为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有了意见,而是为了平衡朝局,其中,长孙皇后起了不小的作用。

长孙无忌拜相后,先是有人“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这是官员集团中有人担心长孙无忌占据了太多的权力蛋糕,不安心了。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然后,长孙皇后也担心长孙家出了个皇后,又出了个太子,再要是来个宰相,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劝说李世民不要重用兄长,《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中记载: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李世民的态度是拒绝,于是长孙皇后逼迫兄长自己去请辞,李世民才同意,改授长孙无忌虚职,“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的表面态度是反对的,有人上表说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时,他直接把表奏递给长孙无忌看,以示绝对信任。

当长孙皇后劝说他不要重用兄长时,李世民又表现出拒绝的态度,直到长孙无忌自己请辞,李世民才勉强同意。

这其中有没有所谓的皇帝心术在作怪?很难说。

李世民或许是真希望长孙无忌担任宰相帮助自己,也有可能他意识到朝局要有平衡,不能意气用事。

长孙无忌刚刚当上宰相,且以他跟李世民的亲密关系,都马上有人出来反对,可见,长孙无忌的任用是影响到朝局的稳定了。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但官职都给出去了,李世民只能等待长孙无忌自己意识到不妥来辞官,再顺水推舟同意。

聪明的长孙皇后最早看出了不妥,她是李世民的枕边人,对李世民的心态看得比谁都透彻,她的劝说也是真心实意的,盛极必衰,儿子李承乾都当皇太子了,兄长再去当宰相,确实会让很多人不放心。

因此,长孙无忌在贞观朝刚刚有了宰相的实权职位不久后,就退下来了,然后他跑去修纂《贞观律》,一修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李世民或许感觉到不好意思,在虚职上又给长孙无忌加了码,让他担任司空。

到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时,长孙无忌又进拜司徒。

直到此时,贞观朝已经过了一大半时间,长孙无忌一直都是位高而无权,李世民很信任他,大事小事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但长孙无忌始终没有实际权柄,只相当于国策顾问。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而长孙皇后早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时去世,她那里希望长孙无忌不受重用的阻力早已消失,可李世民还在执行尽量给予长孙无忌虚职,却不给实权的方针。

直到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皇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李世民任命了新的皇太子李治后,长孙无忌才摆脱顾问的身份,慢慢又获得了实际权力。

李世民改变态度的原因也很简单,原本的太子李承乾被废,新的太子李治是李世民在比较适合的几个儿子中慎重挑选出来的。

在李治之前,李世民还考虑过较年长的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

而李治因为年幼,早前也没有想过去争夺皇位,没有自己的班底,相比起李恪和李泰,势力要薄弱得多,他即使当上太子,也需要有人保驾护航。

长孙无忌是坚决支持李治当皇太子的,“固请立晋王治”,是他让李世民否决了李恪和李泰,再加上他本来就是李治的亲舅舅,由他来为李治撑腰再合适不过。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所以,李世民选了李治当皇太子后,为了儿子的皇太子之位能稳固,再也不能忽视长孙无忌,不能让他没有权力了。

李治被选为皇太子后,长孙无忌马上被委任为太子太师,成为皇太子东宫臣僚第一人。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期间,令长孙无忌随军出征,让他代理侍中一职,并给长孙无忌安排了领军作战的任务,帮助他积累军功。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时任中书令马周去世后,李世民马上安排长孙无忌顶上,让他以宰相身份处理所有朝政,“中书令马周卒。司徒、赵国公无忌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至此,到李世民去世的前一年,长孙无忌又如同贞观元年时那般,成为有实权的真宰相。

在整个贞观朝时期,长孙无忌就是两头强,中间空,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有地位但没有实权的境地中。

他的实际权力几经变化,如果李世民册封的第一任皇太子李承乾能安稳的等到继位,长孙无忌或许一直不会有太高的实际权力,因为,李承乾是不需要长孙无忌保驾护航的。

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的好几年时间里,依旧不给长孙无忌实权,实际上是考虑到了重用长孙无忌的弊端。

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太亲密,这种亲密反而让他在高层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虽然信任长孙无忌,可为什么又不给他实权?

如果不是因李承乾谋反导致朝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孙无忌很可能继续蹉跎下去,被高高拱起,但没有实权。

或许正是因为长孙无忌获得权力的过程比较坎坷,直到贞观朝快结束了才有了权力,长孙无忌对权力的欲望也被放大了。

到了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期,长孙无忌才真正体会到权力的妙处,更加舍不得放弃来之不易的权柄,在掌权时,长孙无忌有了压制皇帝的行为,也导致了他最后被唐高宗李治干掉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11: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高宗李治真的懦弱无能吗
...帝李渊一样,他们的存在感都是非常低的。前有千古一帝李世民,后有女皇武则天。 这就是李治面临的环境,那么后人所认为的,李治是懦弱无能的,事实真的如此吗?李治能够坐上皇位,与他
2022-12-29 14:21:00
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之位,为什么得利的是李治?
...白忙一场却落了空,而无心插柳的却绿树成荫。李治这个李世民娇宠的小儿子,连无心插柳都没有,最后却得到了一整片的森林,可以说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幸运只是别人看到的他人头顶的
2023-03-07 21:14:00
李治封武则天为后,背后有一场高明的阴谋
唐朝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厉害的皇帝,他就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只不过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才得到的,从这一点来说,李世民的皇位肯定是受到诟病的。不过好在李世民在位期
2023-09-16 19:42:00
他是名将之子唐朝宰相,因反对武则天当皇后,卸甲迎敌力战而亡
...都是终身制的,所以来济也走向了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后,来济还是朝廷中一名普通的官员,不是属于李世民的旧臣,不过这并不妨碍来济的未来,因为他还很年轻
2023-04-26 15:28:00
李治登基后差点被架空,他如何摆脱老臣的控制的?
...其实还得从之前唐太宗的去世说起。公元649年,一代雄主李世民,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历史上对于李世民的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得了病,也有人说他是吃丹药吃死的。反正
2023-06-10 17:16:00
为何说房玄龄是被长孙无忌活活气死的
...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
2023-10-09 15:00:00
李世民杀兄屠弟篡夺皇位,没想到历史却在他儿子身上重演
李世民依靠篡权夺位的方式登基,为此杀掉了自己的兄长的弟弟,逼迫父亲退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来看,李世民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堪称千古恶人。只不过李世民执政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人们选择
2023-01-26 21:46:00
这个皇子连李世民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无缘帝位,实在可惜
...比较高。然而这种事情也有例外,比如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就并非嫡长子,而继承他皇位的也不是他的嫡长子,只是他的嫡子。不过李世民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他是李渊众多儿子当中,最
2023-01-29 22:35:00
揭秘唐高宗李治:如何巧妙铲除异己,独掌大权
...明的雄主皇帝。就算是身经百战,打服天下英雄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对自己这个儿子看走了眼。李世民本人是唐朝建立的第一功臣,只有扫平江南的李靖能在功劳上与他分庭抗礼。所以当李世民与李
2024-04-20 06: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