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1-19 15:20:00 来源:老来乐·乐言乐娱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协助康熙收复台湾的段落无疑是整部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剧中,姚启圣为康熙献策:朝廷平台,当以政略为主,战略为辅,二者结合。朝廷对台湾,应该坚持“三必剿”:

1.郑经等人孤悬海外,早有裂岛为疆,另立皇朝之意,所以一必剿在于“剿其心”;

2.台湾水师所以横行无忌,是因为其水师胜过大清水师,二必剿在于“剿其兵”;

3.台湾荒蛮之地,既缺银又缺粮,无论军需民用,全仰仗与大陆通商,所以这三必剿在于“剿其海陆”。

这其中的“剿其海路”就导致了后来福建沿海“五府十三县一百一十八万”沿海军民通通搬家的原因,也就是著名的“迁界禁海”。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电视剧作为艺术作品,难免演绎,事实上,姚启圣并不是提出迁界禁海的人,不但如此,他还是迁界禁海的反对者。

史料记载,顺治年间就有人明确提出了迁界禁海。

比如海澄公黄梧上奏朝廷,密陈“灭贼五策”,其中的第一条就是:郑氏仰仗区区弹丸之地,能一直坚持到今天,真正的原因就是沿海的人民铤而走险,“粮饷油铁桅船之物,靡不接济”,“若从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尽徙入内地,设立边界,布置防守,不攻自灭也。”

比如房星焕也曾献策:岛上什么都缺,物资都从我沿海居民贸易交通而来。如果把沿海之民迁入内地,“画地为界,仍厉其禁,犯者坐死”,岛上于是就会失去物资来源,即使前来掠夺,也一无所得,这样他们就会“如婴儿断乳,立可饿毙矣。”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的迁界禁海,并不只是福建沿海的五府十三县,而是涉及5、6个省份,所涉及的人口也绝非118万,而是更多。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原因很简单,以水师的机动能力,完全可以到达我国的大部分海岸线,仅仅福建一省迁界禁海,是起不到作用的,只有沿海各省同时严格执行才会有效果。

百姓迁界要迁多少呢?电视剧中似乎没有交待,史料中有的说向内地迁30里,有的说40里,有的是50里乃至200多里,就按30里来算,五六个省加起来,这会造成何等规模的土地抛荒?会让多少老百姓失去自己的家园?

据康熙朝工部尚书杜臻记载,迁界禁海实施后,仅广东一省,就因为迁界禁海荒芜了31692顷土地,福建的数字是25940顷,两省合计抛荒5759600亩!这只是两省,数字就已经如此惊人。

所以,迁界禁海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劳师动众,主动让出沿海的大片土地,实在是下下策。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如广东巡抚王来任就曾上疏反对:“缩地迁民,弃其门户而守堂奥,臣未之闻也。”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也曾上疏反对说:何必为了郑经这个盘踞绝岛的“残孽”,而把五省边海的大片土地划为界外?自古帝王致治,得一土则守一土,怎么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呢?

满清的军功贵族们怯于海战,眼看天下大定,只想安享富贵,他们完全不介意为此牺牲一部分沿海老百姓的利益乃至性命,其积极推动“迁界禁海”,原因就在于此。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在上谕中说:之前因为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时常有郑氏前来侵犯,以致生民不得安宁,所以“尽令迁移内地,实为保全民生。”

实施迁界禁海的官员也对百姓说:海寇时常出没,抢夺你们的财物,皇上为了你们的身家性命,所以让你们迁到内地,避其锋芒。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榕城纪闻》记载,迁界禁海命令下达的当天,带着妻子背着孩子的老百姓遍布道路,他们的房子被烧毁,片石不留。迁移的过程中,“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幸存者赶到内地,没有一点口粮,饿死就在眼前。

《莆变纪事》记载,老百姓被勒令迁徙,他们的房子被毁坏,墙被推倒,“民有压死者”。很快,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片无人区,官府又下令砍树,老百姓们所种的果树果林、合抱的松柏树都被砍伐殆尽。

迁到内地的百姓有的全家服毒自尽,有的钱尽投河。青壮年可以去当兵,老的就只能填沟壑。“谋生无策,丐食无门,卖身无所。辗转待毙,惨不忍言。”

康熙元年,礼科给事中胡悉宁上述描述了迁界禁海一年的成果,其中写道,据他了解福建已经死亡8500多人,死而未报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闽浙总督李率泰在他的遗书中给康熙写道:我之前在广东时,百姓尚有生存的依赖,最近因为迁移,“十不存八九”。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由此可见,清政府只知道强令迁移,而在善后安置工作上,几乎没有做什么安排,这造成了大量百姓的死亡。

迁界禁海对沿海的百姓,完全是一场噩梦,数千里肥沃的土壤让给了蓬蒿野草,搞得“鬼怨神恫,山愁谷怒”。

而且,迁界禁海对沿海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其损失是相当巨大的。广东巡抚王来任曾说,广东一省每年就要因此损失30多万两的赋税,这还不包括盐税、渔税和商税。一省如此,五省六省呢?

朝廷的损失如此巨大,他们如何应对?答案是,责令界内的百姓摊赔。不仅界外的百姓要遭殃,界内的百姓也跟着倒大霉。

更严厉的事情在于,官府颁布了严格的禁令,所有百姓,凡是敢于越过边界的,杀无赦。

当时的边界上悬挂告示牌,上面写着“敢出界者斩”,“越界数步,即行枭首”。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当时莆田县有一个叫张安的千总,他在边界巡视时,只带一把刀,逢人必杀,十年之间,他杀的人数以千计。

有的百姓在边界定居下来后,他们豢养的牲畜家禽不识道路,越界之后,百姓跑去抓,被逮到就是死路一条。

《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起大虎门,西到防城,有三千多里的边界,百姓一旦越过边界咫尺就会被杀掉,所以,百姓误出边界而被杀的人“不知几何万矣”,作者感慨:“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关于迁界禁海给百姓造成的困难,电视剧《康熙王朝》也有表现,为了反抗这个政策,愤怒地百姓挖了姚启圣的祖坟,但姚启圣依旧无怨无悔,忍着骂名继续执行他的迁界禁海政策。

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的,无非是民众的不顾大局,和姚启圣的无私无畏。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但是,我们要问:是保存死人的尸骨重要,还是保存活人的性命重要?百姓无缘无故遭此大难,他们的反抗怎么反而成了愚昧无知,无理取闹?而那些视百姓如草芥,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和朝廷,怎么反而成了大公无私,目光长远?

还有一条我们要注意:如此严格的迁界禁海,势必导致沿海的贸易中断。从顺治18年到康熙20几年,我国的海上贸易之路为此断绝20多年之久!其中的经济损失又有多少?造成的历史遗憾又有多少?

有人或许会说,迁界禁海损失很大,但效果也还是有的,毕竟台湾最后收复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台湾外纪》记载,郑经面对清政府的迁界禁海,多次派遣士兵登陆入山,砍伐树木,修建船只,“又别遣商船前往各港,多价购船料,载到台湾,兴造洋艘鸟船,装白鹿皮等物,上通日本,下贩暹罗、交趾、东京各处以富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电视剧中,姚启圣所谓的“剿其海路”,前提是“台湾荒蛮之地,既缺银又缺粮,无论军需民用,全仰仗与大陆通商”。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康熙王朝》误人不浅,姚启圣的“迁界禁海”

首先“军需民用,全仰仗与大陆通商”是完全错误的。如上所引,郑氏的海路早就可以连接东南亚各国,日本、暹罗、交趾……而且,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陆地国家,宋明之际,中国的海上贸易何等发达?

其次,台湾是“缺银缺粮的蛮荒之地”吗?台湾收复后,施琅曾亲自上岛查看,并奏报康熙说,岛上“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茂树,遍地俱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且船帆四达……”

由此可见,迁界禁海是完全的败笔,不仅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也给清政府和中国带来了种种困境和难题,而对于郑氏来说,清政府的迁界禁海,则是主动让出大片沿海土地,是“赠我以田园,又予我以薮泽”,是完全的愚蠢。

康熙23年,台湾之所以能回归大陆,自有其历史必然性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但这些原因中,并不包括迁界禁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1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姚启圣:康熙时代收复台湾的幕后英雄
...复台湾,还离不了一个人,他正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贤臣姚启圣。大清因为是满族政权,所以在朝中大多都是满人比较多,可以说像姚启圣这样汉人做到那样的位置,足以看出康熙对他的重视。一、步
2024-03-02 14:06:00
康熙有哪两类物品从不赐人,却将其中之一赐给姚启圣
姚启圣是康熙王朝里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人物,与李光地并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两大谋臣。姚启圣学问渊博,见识远略,而又性格孤傲,令康熙帝既爱又恨。都知道施琅收复台湾,然而背后谋划,运筹帷幄
2024-06-21 17:34:00
康熙重用过的5大汉臣,不仅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都是谁?
...靳辅去世后,康熙下令在黄河岸边为他修建祠堂。四、姚启圣:平台功臣,功成身退在《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很特别,别人当官职位上升,他却反降,且脾气倔强。不过经周培公推荐,康熙认识了
2024-08-20 14:23:00
施琅与姚启圣的恩怨情仇
...作头等大事。▲康熙皇帝剧照为了平定台湾,他启用了姚启圣和施琅两位能臣,但两人在福建任职期间却多次发生不愉快。“将帅失和”在战场上本是大忌,但为何康熙始终不另选能臣,且成功收复
2023-12-14 18:43:00
姚启号称满清第一怪才,他究竟怪在哪?
...琅的功绩也终究是空中楼阁。这里的“少保”指的就是姚启圣,并且他的功绩可不止平台湾这一件,他的人生也相当曲折,堪称“满清第一怪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姚启圣这位怪才的传奇人生。
2023-02-16 21:43:00
施琅为何能成为郑成功麾下最年轻、最知兵善战的年轻将领?
姚启圣为收复台湾,做了不少功课。其一,削减郑军实力。三藩之乱时,郑经也遥相响应,派中都督刘国轩率军攻打清军。刘国轩能海战也能陆战,因此他利用这种优势一路凯旋,直逼泉州。时任福建总
2023-08-17 06:41:00
清代军队第一巨贪:姚启圣的荣耀与悲剧
...生——因为此人就是帮助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第一功臣,姚启圣。当年,在收复台湾的行动中,有两个功劳最大的人——一个是制定战略方针、保障后勤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另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进攻计
2023-11-13 14:49:00
姚启圣正直清廉才能卓著,康熙对他既爱又恨
...》中,有三名汉臣贯穿了整部电视剧,分别是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三人都才华横溢,但性格天差地别,最后也造成了三人结局的差别。清兵入关后,姚启圣游历于北直通州,受辱于土豪,一怒
2023-06-26 13:17:00
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恨不得杀一千次?明珠一句话道破原因
姚启圣到底何许人也,康熙对其恨之入骨却无可奈何。曾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仍无法缓解康熙心中的愤恨,康熙为何不在收复台澎之后将其杀之,原来康熙在下一盘大棋,天下人皆沦为棋子。姚启圣姚
2024-02-19 19:56: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