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6 05:34: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自从建立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灭亡在这漫长的二百多年里,一共出现过三位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奶奶。

第一位是诚孝昭皇后张氏,第二位是孝肃皇后周氏。这两位皇后都成为太皇太后,不过不同的是张太皇太后是真的做过皇后,她是仁宗的皇后,宣宗的母亲,英宗的奶奶,所以名正言顺的当了太皇太后;而周皇后则不一样,她只是英宗的嫔妃,因为英宗皇后钱氏没有生育,她生下了长子朱见深,即后来的宪宗皇帝,故此周氏被立为皇太后成为英宗名义上的皇后,后来孙子孝宗继承皇位,她再升一级变成了太皇太后。

第三位是明宪宗的王皇后,她本是嫔妃,但是因为吴皇后被废,她被封为皇后。她没有子女,但是因为她是皇后,是嫡母,所以在孝宗继位后成为皇太后,武宗继位后成为太皇太后。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其中只有周氏没有当皇后,不过她最后成为了太皇太后却是人生大不幸,为什么是这么说?因为她升到这一级别,就表示了她的丈夫和儿子离开了人世。

英宗和宪宗的去世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不过好在她还有一个儿子在世,就是崇王朱见泽。

朱见泽是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有名的孝子,可是这个孝子却因为生在皇家却始终无法对母亲尽孝,在森严的皇家规矩之下,就连给母亲送终都无法做到,最后郁郁而终。

景泰六年,朱见泽出生在北京南宫。面对自己第六个儿子的降生,明英宗没有一点喜悦的表情。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朱见泽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代表了明英宗一生最黯淡的时刻。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景泰和南宫,这代表在明英宗因为土木堡被俘后回到北京被弟弟朱祁钰囚禁,过着毫无尊严的太上皇生涯,每天都充满了憋屈不满,因此对于儿子的降生也无法让他高兴。

不过这个儿子对于周氏来说是个好消息,一来这是她的儿子,做母亲的怎么不疼孩子,二来这个儿子的降生巩固了他在英宗嫔妃中的地位,加上长子朱见深,她两个儿子已经确立了无人能够撼动她了。

景泰八年正月,明朝爆发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夺回了皇位,朱见深成为了皇太子,周氏也一步登天成了周贵妃,随后朱见泽被封为崇王。

不过朱祁镇并没有看到朱见泽长大,在天顺八年他就去世了,朱见泽的哥哥朱见深继位,母亲周氏晋升为皇太后,这一年他才十岁。

按照明朝规定,皇子成年后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就藩,从此生活在封地,没有皇帝命令终身不能离开。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太后实在舍不得儿子,毕竟她就两个儿子,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就要离开自己,而且终身都不能再见面,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个结局,而且朱见泽这个人对母亲十分孝顺,处处讨母亲高兴,周太后也实在舍不得这个儿子离开,因此在她的干扰下,朱见泽的就藩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到了二十岁还没有离京就藩。

周太后不舍得儿子离开,朱见深也没有明确弟弟就藩,大臣们却不能再等待了,他们纷纷表示大明自有规定,藩王成年就要离京就藩,崇王如今都二十岁了,早已经成婚,是成年人,现在还留在京城,于礼不和,早日让崇王就藩。

说一遍宪宗还能拖,说两遍还能拖,再说下去就不能拖了。崇王为什么不就藩,大臣们不禁开始思考起来,而且说的多了朱见深也开始思考母亲为什么不让崇王就藩?想着想着朱见深想起了汉朝窦太后喜爱小儿子梁孝王的故事,他猛然一惊,自己现在不是和汉景帝一样嘛!窦太后有两个儿子,汉景帝和梁孝王,窦太后喜爱梁孝王,想让小儿子继承景帝皇位,为此梁孝王长期不去封地在朝中活动。自己的母亲喜爱朱见泽,如果这样下去母亲会不会让自己立朱见泽为继承人,而且自己这个时候确实夭折了两个儿子没有继承人(其实此刻他有一个儿子就是孝宗,只不过他不知道被隐秘的养在后宫)。一想到这里朱见深就开始不安,于是他坚定了要让朱见泽离开的决心。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当周太后得知大儿子的意思后,她很不高兴,可是她并不顽固,她也要为儿子的前途着想。虽然他们两个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君臣名份已经定下来了,如果自己还让朱见泽留下,那么无异于害了朱见泽,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兄弟产生间隙,最后难免骨肉相残,最后周太后同意了让朱见泽就藩。

最难解决的事情已经解决,下一步就是决定朱见泽去哪里就藩。由于朱见泽一直没有决定就藩,故此他的封地一直没有决定是哪里,而且现在觉得也来不及,因为必须要在当地修建配套的王府等设施,而这个工程需要大量金钱和时间。

朱见深深怕母亲改变主意,急于让朱见泽走,可是怎么能让朱见泽快点离开?时间来不及修建王府朝廷经费紧张,看来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就在朱见深君臣头疼的时候,朱见深想起了一个现成的地方,既省钱又可以让朱见泽马上离开,这个地方就是河南汝宁府。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汝宁府之所以能实现朱见深让朱见泽快速离开还省钱,就是因为这个地方之前有过藩王,一切都是现成的。

汝宁府在成化六年迎来了一位藩王就是英宗第五子秀王朱见澍。不过朱见澍就藩仅仅两年就去世了,他没有后人,王位废除,不过王府什么的都留下了。

朱见深随后决定汝宁府为朱见泽的封地,对于这个决定,周太后和朱见泽都没有意见,或许是他们都忘记了这位朱见澍和不知道明朝早年的故事。明朝有过先例,安陆最开始是郢王的封地,郢王无子去世,后来梁王被封了过去结果也是无子而亡,都没有传承下去。周太后要是知道这件事,估计一定会找朱见深算账,好在朱见澍不是周太后的儿子,估计她已经忘记了秀王曾经被封在汝宁。

成化十年,崇王朱见泽告别母亲和哥哥前往了汝宁府,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一辈子。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作为皇帝的亲弟弟和皇太后的儿子,朱见泽生活得非常滋润,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反正生活上毫无负担。可是在生活富足的同时朱见泽越发的思念远在北京的母亲,他渴望前往京城在母亲面前承欢膝下,给母亲养老送终,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作为藩王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随便离开封地前往京城的,他只能在汝宁思念母亲。

弘治二年,此刻已经是侄子孝宗在位了,周太后已经升级为太皇太后,这一年正好是周太皇太后六十岁大寿。古人十分看重这个岁数,孝宗对于祖母十分孝顺,他是秘密出生的,直到六岁才见到父亲,母亲随后被害死,幸亏祖母保护抚养,他才能长大成为皇帝,因此孝宗对于祖母六十大寿十分重视,下旨要隆重给祖母庆祝。

朱见泽十分高兴,他离开京城已经十六年了,他十六年没有见过母亲了,哥哥一次都没有下旨让他进京去见母亲,此刻母亲六十大寿,孝宗为人也孝顺,让母亲见见自己的儿子,总该允许吧。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于是朱见泽提前给侄子上书,并且为了顺利进京他还提了当年襄王入京的旧例。朱见泽的意思是堵住大臣的嘴,你们要是反对,你们可以看看英宗时襄王入京的事。

没想到明孝宗接到朱见泽的上书却产生了不好的感觉。崇王为什么要进京?难道仅仅就是参加太皇太后的生日庆典吗?为什么要提襄王进京的事?襄王是明仁宗嫡三子,作为张太后的儿子,是有名的贤王,在明宣宗死后长期被视作皇位继承人,而这一点不是和现在自己很像吗?张太皇太后和周太皇太后、宣宗襄王兄弟和宪宗崇王兄弟、英宗和自己,完全复制了当年的一幕,崇王难道是想效法襄王成为皇位继承人。一想到这里孝宗不寒而栗,可是儿子来参加母亲大寿庆典于情于理都没问题,自己要是拒绝不好说,而且会让祖母伤心,因此孝宗将这个难题推给了大臣让他们解决。

大臣们对于皇帝下发的崇王请求心领神会,他们表示崇王孝顺天下所知,但是目前汝宁一带灾害不断发生,形势危险,崇王要留在那里镇守,不能离开要防止意外发生,因此不宜进京。这个建议一出来,现在马上表示崇王是我的亲叔叔,我早就想见他,这样太后也会高兴,可是你们既然说以国家为重,那就只能让崇王留在原地不要来了。壬戌,诏免崇王见泽来朝。王,太皇太后子也。自以之国十六年久违定省,欲援襄王例来朝。礼部言王国地方灾伤,宜慎守封疆,未可轻动,恐贻他患。上曰:"王,朕至亲。欲许朝见,太后因得叙亲亲之谊。卿等既以地方藩屏为重,义难独违。"乃贻书止之。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朱见泽没想到侄子居然这样拒绝自己入京,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见母亲,可是侄子帽子扣得太大,自己也不好反驳,因此只能留在汝宁,遥远的庆祝母亲生日。

母亲过生日要以国家为重被拒绝入京,那要是母亲病重呢?到了弘治七年,周太皇太后突然病重,这个消息传到汝宁,朱见泽十分担心,因此马上上书希望入京看望母亲,毕竟母亲年事已高,这次病重极有可能出现意外,如果真这样自己作为儿子不能见母亲一面实在说不过去。

当这份奏疏送到孝宗面前时,孝宗十分尴尬,自己确实不想让叔叔进京,上次过大寿,自己不让叔叔来情有可原毕竟以国家为重,现在祖母病重,如果不让叔叔来就太说不过去了,因此他再次将这个麻烦推给了礼部。

礼部官员马上表示"今各处灾伤,人民穷困,正上下交修,慎守封疆之时",国家不稳定,亲王不宜离开而且编造了"太皇太后圣躬近已康复"的谣言,表示太皇太后已经逐渐康复了崇王没有必要再来并且崇王如果来一路风餐露宿难免会得"风露之疾"要是崇王生了重病有个好歹,那太皇太后不得急死,这样一来崇王反而不孝顺,因此为了太皇太后,崇王还是不要来了。孝宗对这个理由很满意随后下旨崇王留在汝宁不要前来。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崇王没有进京看望母亲很是着急,好在太皇太后经过治疗到了次年才好转,这才让朱见泽安下心来。

不过周太皇太后得知了自己病重时崇王要求进京的事,结果被孙子拒绝,她很生气,毕竟她已经六十多岁没有多少天了,而且病重时刻可能就死了,自己就剩这一个儿子已经快二十年都没见一面了,孙子居然阻止,这是什么意思?

周太皇太后越想越气,于是找来孙子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老了,就剩下崇王一个儿子了,想要见见崇王,希望皇帝同意。

明孝宗一听祖母要召崇王进京,脑袋都大了,他是时刻提防着叔叔才多次拒绝让叔叔进京,怎么今天祖母要见崇王,让崇王不就说明自己之前都办错了吗?可是不让崇王进京,自己也说不过去。而且祖母语气明显是对自己不满孝宗实在不敢违抗祖母。不过孝宗毕竟是皇帝,长年和庙堂上的老油条算计,马上想到了对策,他表示祖母相见崇王有什么难的,自己马上下旨让崇王进京。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随后孝宗"驰敕召之",但是在下旨召崇王进京的时候,孝宗召见首辅徐溥让他照天顺年间襄王入京流程办理。孝宗的举措让老太太很高兴,可是徐溥却糊涂了。藩王入京只要按照相关流程办理就行了,这件事礼部完全就能干,为什么皇帝要让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去查天顺年间襄王入京旧例?

徐溥作为榜眼,一路干到了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宰相了,这样的人绝不会是个傻子,脑子特别灵活。他疑惑了一番后马上想明白了,明朝藩王入京在宣德之后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临终前,英宗要襄王郑王荆王淮王入京,这次入京和当今太皇太后要见崇王一样是孙子请叔叔入京见太后,而第二次入京则是天顺年间襄王入京。皇帝不让自己按照正统藩王入京的流程办理而是按照天顺年间旧例办理,这是因为皇帝暗示自己,不要让崇王进京,只不过皇帝不好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明白,皇帝无法阻止太皇太后,要让他们大臣阻止。

徐溥苦笑这是一个苦差事,皇帝要让他们背锅。不过差事再苦也要去干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了。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于是徐溥马上上书表示皇帝召崇王入京的旨意大臣们已经知道了,但是他查阅了襄王入京流程后发现襄王入京和召崇王入京不一样,现在国家到处闹灾,百姓流离失所,实在没有办法让崇王入京,如果太皇太后疼爱崇王,派人去汝宁对崇王多加赏赐就可以,没必要让崇王入京。

看到首辅反对后,皇帝没有说话其他官员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随后主管礼部的尚书倪岳表示襄王入京"虽则笃亲亲之谊,实以释其嫌疑,是非常例。"也就是说襄王入京是向英宗解释自己被拥立的事,这是特例。更有人表示如果让崇王入京会对崇王不利。太皇太后之所以欲见崇王者,爱之也。崇王之所以安富尊荣,实赖陛下绍祖宗而保有天下也。欲爱崇王,必自爱陛下始。若苟顺一时之情,取王来京。人民骚扰,国势动摇,则亦将有不利于王矣。且府部大臣陛下之股肱,六科十三道陛下之耳目。交章论列,陛下俱未俞允。虽所以曲顺太皇太后之意,其如宗社生灵之计何?孰大孰小,陛下试为太皇太后恳恳言之,未必不释然而悟也。

大臣们说话完全没有孝宗那样要避讳,什么话都说出来了,弄得周太皇太后难堪不已,其实要是依周太皇太后的性格她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大臣,可是当看到将有不利于王矣这句话时,她害怕了。自己活着还能保着儿子,自己死了儿子怎么办?自己不能因为就见一面害了儿子,最后为了保住儿子,她同意不让崇王进京。而朱见泽就这样失去了和母亲见面的机会。

明朝三位太皇太后的命运与传奇

弘治十七年,周太皇太后去世。母亲去世了,活着不能见,死了怎么也得去见一面,送母亲入土为安,尽儿子的职责吧。

明孝宗估计早就预料到了这件事,在祖母去世不久,孝宗就发布了太皇太后的遗诏,其中特别强调崇王留在封地,不准进京。这封遗诏彻底断送了朱见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请求,朱见泽没有办法除了在自己府中痛哭毫无办法。崇王等王及诸宗室亲王各守藩屏,免赴丧,但遣人进香。

母亲的死和侄子的绝情让朱见泽悲痛不已,他心如死灰,在母亲去世一年多后的弘治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巧合的是在两个月前明孝宗也去世了,他和侄子前后脚都离开了人世,去见周太皇太后了。想必在另一个世界,明孝宗不会再阻拦叔叔和祖母见面,朱见泽终于和母亲团聚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后妃的命运:吕氏、吴氏、周氏的传奇人生
...驾崩,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后,为祖母上尊号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初一日,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享年七十五岁。当年慈懿皇太后崩逝之时,为了到底谁能够
2023-11-14 15:51:00
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两大封建王朝,里面许多地方存在争议。仔细去想明朝的十六位帝王跟清朝的十二位帝王,他们当中也发生过许多触目惊心的历史故事。王朝建立之初的国都前期都不在北
2024-06-29 20:13:00
大明女中豪杰:张皇后的传奇人生
...长卷中,有一位女性崭露头角,从王妃的地位一路晋升至太皇太后,她就是张皇后。这位女性在历史的舞台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她为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张皇后的一生,如同历史的明珠,
2024-02-18 20:02:00
汉朝上官皇后:从皇后到太皇太后的传奇人生
...位继任的皇帝是刘询,按照备份上官氏的身份又升级成了太皇太后。在霍光病逝后,刘询就找机会将霍光残存的势力连根拔起,但留下了上官氏的性命。于是失去了靠山的上官氏,在长乐宫过上了平
2023-10-20 05:57:00
明朝邵贵妃从克夫到母仪天下的传奇人生
...邵贵妃头上,又碰到了难题。按照辈分,邵氏应该被尊为太皇太后。但当时宫中最为强势的是孝宗元后、现如今的慈寿皇太后张氏,她如何肯接受邵氏这位平白无故多出来的太皇太后。而对于朱厚熜
2024-01-12 15:52:00
大汉传奇皇后窦漪房:是一个贤惠的皇后,也是一个跋扈的长辈
...。她处处为难儿子景帝,折磨得这个孝顺之子满头白发。太皇太后的末路,渐渐失去影响前141年,景帝去世,年仅17岁的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窦漪房成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意味着
2024-02-21 15:06:00
明朝皇后胡善祥:从平民到皇后的传奇人生
...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3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胡氏顿失靠山,她对这位处处关心自己、保护自己,比亲人还亲的太后的去世,悲伤不已,哭得死去活来。由于伤心
2023-10-09 15:42:00
明朝太皇太后张氏是怎么稳定朝局的
...之时还是个孩子,只有9岁,面对这种主少国疑的场面,太皇太后张氏是怎么稳定朝局的?明英宗朱祁镇,他是生于1427年11月份,他是明朝时期第六位和第二位皇帝,同时他也是朱瞻基的长
2023-05-31 16:35:00
聊聊从宫女逆袭成为西汉的太皇太后的窦漪房
...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一个普通的宫女逆袭成为了太皇太后,她的人生经历堪称一段传奇。窦漪房生于汉景帝年间,她的家庭并不显赫,但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丽容颜,被选入宫中成
2024-10-18 20: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