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22:25: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有必要先向大家阐明一件事情,那就是:

六国此时由于数百年的征战虽然确实到了衰弱期,但他们之前的百年基业仍在,与秦仍有一战之力。

如果秦国事先没有做好充足的战略规划,统一六国其实也是很难的。

因此,如何挑选第一个对手并获得首战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而韩国由于“地理位置出色”、“人缘也很好”,所以经过嬴政君臣商议之后,成了第一个“交往对象”。1.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秦始皇灭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画面就是“六国合纵”。

因为六国如果真心联合起来,协力抗秦,纵使是强秦也无法抵抗。

而且到了嬴政时期,秦兼并六国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了,大秦再也没法用之前的借口迷惑六国了。

为了破坏合纵,大秦必须拿出更强大的武力作为威慑。

而韩国的灭亡,就是大秦能拿出的,最有力的证据。

此外,韩国地处交通咽喉,是秦国打通六国渠道的重要地区。

秦若想要兼并天下,灭韩必不可少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当然,到了战国末期,其实韩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落入秦国人之手了。

只不过此时的韩国虽然不是一条肥鱼,却也是一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

一旦处理不好,它也极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换句话说,韩国一日不灭,秦就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因为韩国扼守了秦的运粮通道和兵力输送路线,这些都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隐忧。

特别是此时的楚国已经将国都东迁到了寿春,秦国根本无法对楚国进行有效的军事威慑。

为了让统一大业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秦始皇于是听从李斯的建议:“先取韩以恐他国”。

韩国灭亡后,秦顺利控制天下咽喉,成功让其余五国产生了恐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韩国的灭亡敲响了五国覆灭的丧钟。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2.正确的政治策略是成功的保证

自范雎时代开始之后,秦国一直着力奉行“远交近攻”策略。

嬴政亲政之后,秦国更是兵临濮水,与齐国横断天下。

因此,此时的六国和秦国其实都已经接壤,都算是“邻国”,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由于秦国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而且即使后来秦统一天下,秦始皇奉行的依然是“关中之固,金城千里”的制衡策略。

因此,距离关中最近的韩国自然而然成为了秦国最理想的打击目标。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3.苦不堪言的小韩

自三家分晋,韩国立国开始,它就是三家里最弱的国家。

甚至韩国能立国也都是一个巧合。

此时的韩国经过秦国历代军队进攻,早就已经残破不堪。

到了嬴政亲政时期,韩国更是只剩下了南阳郡和新郑这两块地方。

“首战必胜,慎重之重”,这是封建时代用兵的首要原则。

如果兼并六国的第一战就遭遇不利,这对大秦绝对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国力弱小,且距离最近的韩国自然是秦国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了。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4.弄巧成拙的韩国

面对灭国压力,韩国统治者自然绞尽脑汁求生存。

只不过他的办法十分神奇。

面对强秦,弱小的韩国统治者自然明白自己无力抵抗,于是他就选择“智力取胜”。

韩国的应对策略是:忽悠秦国忙起来,让秦国无暇顾及韩国。

为了让秦国忙起来,韩国先后三次派遣大批说客入秦,游说秦王修建郑国渠。

秦王也听从建议,派遣劳工修建郑国渠。

可令韩国没想到的是,秦国不仅修建郑国渠,还修建的十分成功。

随着郑国渠的建成,巴蜀地区彻底成为了天府之国,秦国的国力也随之大增。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这个记载很幽默,充斥着黑色的味道。

贫穷和弱小限制了韩国的想象力!

因为这段记载,所有有许多历史学家推测韩非求秦可能想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韩非当年求仕秦国可能是韩国故意为之。

目的是为了效仿苏秦“弱齐存燕”的故事,影响秦国国策,让他们把首要目标改为楚国。

靠强大的楚国消耗秦国的有生力量,让秦陷入战争不能脱身。

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反正韩非最后没能活下来。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5.没得办法的办法

韩国黔驴技穷后,面对秦国的进攻,只好选择“委曲求全”。

公元前231年,为了示好秦国,韩王主动把南阳地区进献给了秦国,希望可以保住宗庙社稷。

可秦国显然没有什么“伸手不打笑脸人”的习惯,面对韩国的示好,他们先是答应,并接收了南阳。

一年后,秦国内史腾顺利接手南阳后,秦国立刻翻脸,举兵攻韩。

韩国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举手投降。

秦国与韩国的博弈:统一六国的关键之战

最终,这个天下枢纽地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落入了秦人的手中。结语

面对威胁,韩国统治阶层虽然有敏锐的认知,却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应付方案。

面对秦军,他们既没有修筑防御工事,也没有积极练兵,反而将希望寄托在“扰乱对手”身上,失败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甚至扰乱失败后,他们竟然还想通过卑躬屈膝来获取和平,更是无稽之谈。

而事实上,这些做法也最终加速了韩国的灭亡。

韩国灭亡后,大秦统一之战也正式打响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05: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国的霸业之路:从伐蜀到统一六国的战略转变
...又无从下手。恰在此时,韩国又“第三者插足”派兵入侵秦国边界,这就让本就纠结的秦惠文王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秦惠文王这边想先打韩国,再打蜀国,又担心苴蜀两国早已停战,自己两头不
2024-04-13 06:59:00
从地理、政治到变法,秦国统一六国的多维优势
导语:本是青铜的秦国,秦国没有魏国强,没有齐国富,没有楚国大,为何偏偏能够统一六国,成为天下的王者战国时代,虽然是七雄并立,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最强大,齐国最富裕,楚国疆域最
2024-01-14 05:44:00
秦国“毒计”揭秘:离间计如何助嬴政一统六国
...心动魄的大战。这引发了人们的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秦国一路轻松顺利地征服六国呢?原来,秦王嬴政除了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外,还运用了一条毒计,使得六国在正式的大战之前就已经“中毒
2024-02-10 05:36:00
从秦孝公变法到嬴政统一六国,聊聊秦国艰难的晋级之路
秦孝公之前,秦国已经失去河西之地了很多年。河西之地是秦国东进的第一个滩头,是秦国东进的第一个战略前沿。没有河西之地的秦国,国都咸阳前面几乎没有像样的城防,也就是说,此时的秦国几乎
2023-06-06 12:56:00
秦始皇的征途:六国兴衰与统一大业的背后故事
...国家变得富强,从而可以侵占其他国家没最后统一中原。秦国便是诸多诸侯国之一。最开始的秦国十分贫穷落后,常常让周边国家欺负。但是秦国人很团结也很勇敢,于是也很少有国家愿意主动攻打
2024-03-03 14:35:00
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灭韩国,韩国怎么惹到秦国了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天下的战争,这时秦国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当然,有些人说韩国比较弱小,很容易灭,所以秦国才最先灭韩国。其实,真实的状况远远不是这么简单。韩国虽然弱小,
2024-06-16 16:11:00
嬴政统一六国:英勇军力与外交手段的完美结合
...赢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更重要的是他使用了很多有利于秦国统一的外交手段。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嬴政或者他的部下到底用过哪些手段?嬴政的宰相是李斯,李斯的很多建议嬴政都是可以听进去
2023-10-30 15:16:00
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六国的国君下场如何?
...、秦、魏、楚包围,几乎没有发展的空间。也正因如此,秦国才选择韩国为首要攻打目标。从公元前231年秦国发动灭韩之战到公元前230年秦军攻陷韩都新郑,弱小的韩国仅仅坚持一年就被秦
2023-01-06 21:16:00
盘点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让六国胆寒的名字
秦国,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第一个改“封建制”为“郡县制”的集权帝国,它是怎样从一个中原诸侯眼中的“戎狄”之国崛起为令六国胆寒的帝国的,我们一起来盘点——秦国祖先世代为周王养
2024-05-18 18: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