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陆冠东
视觉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涵盖平面作品、建筑雕塑、环境艺术、影视动漫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字视觉艺术对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优秀文化“出海”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任、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数字视觉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并非简单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单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而是强调对学生数字艺术设计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字视觉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及教师应及时更新育人理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引导下,坚持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同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素养突出的优秀人才。通过开设《影视作品赏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数字艺术》等课程,从数字影视策划与制作流程切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字视觉艺术教学中。该举措可在传统文化艺术熏陶下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帮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切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数字视觉艺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落实民族化、本土化理念,注重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立研学基地、创办设计工作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全面渗透。该举措可显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在优秀乡土文化的精神引领下,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与精神内核嵌入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中,从而帮助学生在追逐视觉艺术设计梦想的道路上扮演好传统文化传播者、践行者的角色。
坚持守正创新
探索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国人内心深处,其所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教育中数字视觉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应坚持守正创新,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优秀艺术作品,回应广大受众的文化需求。
艺术作品要努力让文化“活”起来,建立和强化传统文化与年轻受众之间的联系。以火爆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它以北宋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采用跨界融合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搬上艺术舞台。舞蹈诗剧凭借独特的舞蹈语言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回忆,在阐释宝贵文物的同时,以迎合年轻受众心理的方式,拓宽传统文化的受众面、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积极指导着广大群众的文化走向。数字视觉艺术和传统文化融合,应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突破口,以数字视觉艺术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深化”“锐化”之路。通过该举措使更多年轻受众在视觉享受之余,能关注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高校要引导学生为数字视觉艺术作品注入人文情感,强化受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有效互动。湖北美术学院学生创作的“画说节气”系列插画作品,以独特的设计语言注解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以兼具传统意蕴与时代特点的视觉符号,讲述节气之中的习俗文化。部分作品充满生机与童趣,抓住艺术创作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平衡点,显著提升了作品的叙事性和趣味性,为大众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和回忆空间。数字视觉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须在视觉符号与情感记忆之间建立连接桥梁,为受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互动奠定基础。
保持技术理性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数字技术为视觉艺术的创新表达创造了良好条件,正改变着艺术创作的理念和思维。在数字视觉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技术理性,避免过度使用数字技术而埋没传统文化的魅力。数字视觉艺术和传统文化融合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驱动强化受众视觉体验,实现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表达和多渠道传播。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对视觉艺术创作发挥支撑作用。因此,技术运用应合理适度,切忌支配创作过程,更不能凌驾于作品内涵和艺术文化之上。
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避免数字技术应用的表层化和形式化。一方面,维护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尤其要在新闻摄影中追求新闻照片的权威性和见证性,不能以数字制作代替真实拍摄。另一方面,要在艺术作品中兼顾视觉体验与文化内涵。数字艺术创作是视觉体验与文化感知的双重享受,丰盈的视觉呈现并非只是为了给予受众短暂的冲击,而是依托视觉体验深化艺术作品的故事性、文化性和内涵性。正如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黄河之水天上来”意蕴深厚,“雪如意、冰丝带”浪漫唯美。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份文化大餐,数字视觉艺术尽显中国式浪漫。因此,数字视觉艺术和传统文化融合,要充分挖掘、解构和重塑传统文化要素,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发展研究”〈编号:2022SJYB2370〉、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育人模式方向探究”〈编号:2023HDJY19〉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9:47: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