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一江安澜 两岸青绿
——水布垭镇以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富民廊道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向 华 刘 锋 陈美强
“这些尾水看不到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PH值均在标准区间,像自来水一样明净。”2023年12月13日,在巴东县水布垭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房,工作人员张雪辉站在一排在线自动监测仪前,查看各项指标浮动变化。
“这座厂区于2019年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680立方米。它就像是集镇卫生环境的‘净化器’,守护着清江的生态环境,我们绝不能让江水受一丁点污染。”张雪辉穿行在花草树木环绕的花园式厂区,指着不远处的水布垭大坝,语气坚定地说。
位于清江中游的水布垭大坝,以其举世无双的“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之美誉,成为独树一帜的地理标志。大坝毗邻水布垭集镇,沿途奇峰崛起,屏峦如画,飞瀑流泉,处于清江最美、最原生的河段,是恩施大清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俯瞰水布垭镇境内的清江,两岸分布着“全国文明村镇”围龙坝村、“香浓寨”景点所在地南潭村、巴人先祖廪君故里三里城等,一条江串联起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绿色崛起的故事。
为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水布垭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借助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建设等,构建“污水不横流、水土不流失”的水源涵养生态屏障。
“这个污水处理厂建好后,日处理污水可达400立方米。”距杨柳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00米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社区党委书记崔先朗称,“这一设施建好后,将彻底解决困扰社区环境的‘老大难’问题。”
杨柳池社区曾是乡集镇所在地,生活配套设施一应齐全,拥有医院、银行、中小学校等,常住人口近3000人。据崔先朗介绍,社区污水处理厂投资1200余万元,将一张近8000米的管网串联每栋楼,实现了“污水不落地、清水进江河”目标。
航拍杨柳池社区,线状的集镇横铺在山脊上,山腰间一块块整治后的高标准农田阶梯分布,和山脚的清江构成一幅天蓝地绿、土净景美的安澜富民画卷。
“以前这里的陡坡田地跑土、跑水、跑肥,庄稼作物都站不住脚,更别说丰产丰收了。”77岁居民刘佐秀难忘多年前一次突发山洪,家门前的河沟水位猛涨,冲刷掉了农田仅有的一层薄土,还卷走了1亩地。
刘佐秀耿耿于心的水患,在2022年画上了休止符。水布垭镇争取资金740万元,在杨柳池社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新修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等附属设施,一条3公里长的河沟成了景观轴,将沿线的梯田、房舍、院落等勾勒成绿富村居图。
“坡地改成了梯田,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也提升了好几倍。”覃道纯开着手扶微耕机挖土翻地,忙着冬耕冬种,他感叹:农田整治立了大功,田好种了,河沟里的水更清了。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税典俊介绍,2022年以来,该镇争取资金1400万元,对围龙坝、古树坪、龙潭坪等5个村1.9万亩农田进行整治,“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释放水土保持、稳产增收的双重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放眼水布垭镇,一条碧波荡漾的清江宛如绿色飘带,将1.1万亩茶叶、8000亩柑橘、4万余亩药材基地串联起来,点缀在希望的田野上,衍生出安居富民的生态廊道。
“清江是一条母亲河,我们以守江护江为笔,奋力写好‘山水文章’,通过项目建设、设施配套、生态治理等标本兼治手段,让‘水不出田、泥不下山、常年无洪流’,共治绿色安澜一江水,共画绿色发展一张图,为巴东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贡献力量。”镇党委书记贺齐政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4 1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