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但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安康在做客人民健康推出的“人民健康会客厅”栏目时,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误区、危险因素及个体化健康管理提出专业建议,并呼吁公众通过科学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来筑牢心血管健康防线。
吕安康认为,公众对心血管疾病通常存在两大认知“盲区”:
一是“不痛就不是心梗”。部分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胸痛,仅通过心电图确诊,但患者及家属常因症状不典型而拒绝接受诊断,延误治疗;二是“非典型症状归因错误”。冠心病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牙痛或胃痛,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导致漏诊。“加强心血管疾病科普,提升公众对隐匿性症状的警惕至关重要。”吕安康说。
早发现早预防,常见疾病体检筛查很重要。“相比传统体检模式,个体化体检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吕安康表示,传统体检模式往往基于群体,难以精准评估个体健康风险。而个体化体检通过问卷调查和危险分层,能够根据个人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通过个体化体检,可以精准筛查出高血脂、高血糖等潜在风险人群,并根据风险等级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议,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和预防。
针对体检中发现血脂、血糖偏高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人群,吕安康建议,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作息,可以有效控制这些指标,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