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创纪录!对中国创新药需求井喷,上海药企凭授权狂揽美元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9-15 11:25:00 来源:第一财经

过去一年是“从业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到最后拼的就是现金流。”有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人近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金流支撑越久越好。”

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生物医药作为“烧钱”行业,资金困难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在今年资本市场并不火热的背景下,生物医药公司出海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周在上海召开的BFC医疗健康峰会会场座无虚席。作为接洽资本、跨国药企和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的平台,BFC已经在上海连续9年举办峰会。

BFC集团董事总经理陈大东在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尽管国内资本环境正在经历低谷,但是海外药企和投资人仍然持续看好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陈大东援引BFC的统计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生物医药合作项目中,4家来自上海的药企通过对外授权项目获得首付款接近10亿美元,创下了有史以来同期的最大规模。

创纪录!对中国创新药需求井喷,上海药企凭授权狂揽美元

高效研发:“你们难道不睡觉吗?”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承压、投资意向收缩之下,出海成为中国生物药企最佳的变现途径。

“尽管资本市场表现低迷,但是我们看到海外企业对于中国创新药的需求仍然不减,反而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尤其是在细胞治疗、小分子、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等新兴领域。”陈大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包括和黄医药、西比曼生物科技、映恩生物、赞荣医药在内的中国生物药企与跨国制药公司武田制药、强生公司、德国BioNTech以及罗氏签署了对外授权协议。

映恩生物是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该公司创始人兼CEO朱忠远曾是医药行业投资人,过去十几年间担任过通和毓承等投资公司合伙人。朱忠远拥有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并于2020年创立了映恩生物。

今年4月,映恩生物与德国制药商BioNTech公司达成两项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授权合作,这也是BioNTech公司继新冠疫苗之后,再度与中国生物药企合作。这次BioNTech公司瞄准的是中国肿瘤创新药的开发能力,以支持全球庞大的肿瘤药市场。

朱忠远在BFC峰会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家公司首次正式会谈是在今年1月的JPMorgan生物医药投资大会上。他回忆称:“BioNTech联合创始人CEO乌古尔·萨欣(UgurSahin)博士亲自来参会了,还把他的核心团队带来了。我们都没想到他会这么重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在首次谈判后的两个月时间内,BioNTech就与映恩生物签署授权协议,针对一款HER2(肿瘤靶点)ADC药物和另一款基于映恩生物技术平台的第三代ADC药物进行合作,首付款接近2亿美元。近期,作为此前合作的拓展,两家公司又签署了针对第三个ADC药物的合作授权。

朱忠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跨国公司在决定是否与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合作时,通常都会非常谨慎,会做足尽调工作。而中国团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高效。

“曾经有外国公司来我们公司做尽调后,在确认我们产品的真实性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是说,你们的临床数据是真的;第二是问,你们难道不睡觉吗?”朱忠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说道,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通常能激发海外企业的活力,把他们也一起“卷起来”。“萨欣博士在与我们合作后非常开心。他认为中国团队不仅自己高效,而且让全球团队的效率都提高了。”朱忠远说。

中国生物药企的高效是全球很多跨国制药商有目共睹的,这离不开中国初创公司越来越国际化的领导团队,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时候。

陈大东认为,中国团队的国际化背景是推动他们走向海外的最大优势。“跨国公司和投资人都已经看到中国研发体系的成熟,中国的临床数据也逐渐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现在资本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国际化团队,帮助他们来开拓国际市场,未来中国生物药企和跨国公司的跨境合作,将会是一大趋势。”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创纪录!对中国创新药需求井喷,上海药企凭授权狂揽美元

长期投入:制药行业不能靠“摘樱桃”

潘大为(DavidPreston)曾在赛诺菲和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公司担任CEO,如今他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潘大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越是困难的时候,领导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很多中国生物药企的高管,都拥有非常丰富的跨国公司经验,他们知道如何应对挑战。”

他表示,这些中国药企管理层不仅拥有跨国公司经验,而且对于全球的市场、监管都有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们能够如此有效率的原因。“中国的研发与全球相比,都是非常快的,生产力也是非常高的。”潘大为说道。

潘大为还对第一财经记者道出了跨国制药巨头为何如此积极地与中国创新生物药企合作的根本原因——专利到期。

专利是药企的核心资产。药品专利到期后,将会面临收入断崖式的下跌,这会令企业提前拼命去寻找能够填补专利到期后的收入缺口。这一过程也给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大量的海外授权契机。

“机会是巨大的。据我们观察,未来五年内,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专利药产品会到期,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制药行业都需要拿出新的产品来填补这一空缺。”潘大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相信未来5~10年,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产品将会来自中国。”

“没有任何一家跨国医药公司能够忽视中国市场,现在问题是它们要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继续在中国市场开拓。”潘大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跨国企业主要面向美国市场开发药物,因为这是它们认为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但现在它们必须要看到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创纪录!对中国创新药需求井喷,上海药企凭授权狂揽美元

对于跨国制药企业而言,他们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在潘大为看来,早期的投入必不可少。“生物制药行业不能采取‘摘樱桃’的方式,等到成果都能看见了才去投入,而应该在早期的时候就要有判断力,与中国合作伙伴发展一个长期的关系。”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天境生物首席商务官唐伟敏在分享中国药企出海策略时说道:“如果急着要赚钱,那就不要去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把钱赚了。”

潘大为认为,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估值正在接近合理,跨国公司未来将会购买更多优质的中国生物医药资产。“3年前,我认为不是很好的投资时间,因为当时生物医药行业充满了泡沫,现在我认为行业估值逐渐趋于合理了,可能到明年年中,我们会看到投资收购或者合作授权更加活跃。”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另一方面,国内生物药企与跨国药企进行合作并非一劳永逸,也面临跨国企业自身业务调整的风险。例如,今年7月,制药巨头艾伯维就宣布终止了与国内药企加科思药业的授权合作。

加科思董事长CEO王印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由于艾伯维内部的策略调整,但在几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授权的这款SHP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进展,也得到了近10亿人民币的授权费和研究经费。所以,尽管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走向全球的路不是一帆风顺,但依然是努力的方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生物制药逐渐深入全球化
...药企业,再到如今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和中国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之前讲起。1
2023-12-18 22:00:00
上海创新药获批数量全国第一,今年目标超过9000亿元
...自贸试验区中外企业家交流座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外企业家交流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表示,希望现场的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产品今后开展临床研
2023-05-29 01:40:00
...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摩根大通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战略合作伙伴,很高兴有机会见证、参与并推动这个关键产业的发展。尽管医疗一二级市场仍然面临挑战和承压,随着政策
2023-10-16 16:25:00
创意也有机会,首届“上证杯”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赛道启动
...焦多个领域和赛道,其中,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承办的生物医药赛道以“汇聚英才 健康领航”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围绕创新医药、医疗器械、现代医疗服务和医疗数字化四大
2024-04-04 00:30:00
...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近日举办的2024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上,“出海”成为关键词。“上海医药创新企业2024合作出海
2024-03-13 01:01:00
大咖云集,宋志平、林鑫华等共话上市公司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委会主任李斌等出席活动,共同探讨上市公司战略管理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科研专家学者,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企业代表,金融服务机构等相关单位及行业协会200余位代表出席线
2023-09-11 11:30:00
2023进博会 | 拜耳Co.Lab共创平台首次落地中国!携手上海医药赋能早期创新
...创平台。在上海相关部门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拜耳与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就Co.Lab共创平台达成合作根据合作协议,拜耳与上海医药在即将落成的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携手共建面
2023-11-08 10:28:00
...到13件,较前一年翻番。经过一轮“欧美认证热”的国产生物医药行业,正在上演新版的“下南洋”,并通过授权出海、自建渠道等方式,逐步扩大中国药企在新兴国家的品牌影响力,以期真正实
2024-04-07 05:55:00
砥砺三十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崛起
本文转自:文汇报二〇二三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今天揭幕砥砺三十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崛起 ■本报记者 张懿作为上海全力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开放合作平台,2023
2023-10-16 05:52: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上港集团成立商业管理新公司,注册资本24亿
近日,上海长滩之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4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物业管理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上港集团(6000
2025-11-11 10:12:00
福建汽车年出口量首破10万辆大关
连续8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福建汽车年出口量首破10万辆大关东南网11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李凤灵 陈雅莹)记者昨从厦门海关获悉
2025-11-11 10:34:00
中建海峡西南分公司重庆中医药学院二期北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近日,由中建海峡西南分公司承建的重庆中医药学院二期北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25-11-11 10:38:00
南京国博射频二期项目冲刺收尾
11月10日,中铁建工承建的南京国博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二期)项目冲刺收尾。该项目位于江宁区,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
2025-11-11 08:02:00
吴薇获批担任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
1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发布关于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吴薇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2025-11-10 15:43:00
李莹获批信泰人寿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11月10日,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关于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李莹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
2025-11-10 15:45:00
“胖东来模式”点亮区域品质消费!永辉超市清镇店焕新首日销售火爆
11月7日,永辉超市清镇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正式焕新开业,玻璃门推开的瞬间,烘焙区的麦香混着果切的清甜扑面而来
2025-11-10 15:47:00
榕江县:“榕商汇”企业家沙龙促进多项企企合作
11月6日,由榕江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企业之家联合组织的第二期“榕商汇”企业家沙龙暨青年企业家、创业者培训活动举办
2025-11-10 15:48:00
重阳传情暖桑榆 邮储服务显担当
10月29日,值此重阳佳节,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以“旺季营销”为契机,精心组织辖内各分支机构开展重阳节主题营销活动。作为全年业务冲刺的关键节点
2025-11-10 15:54:00
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旺季营销劲头足
近日,邮储银行六盘水市分行成功落地贵州邮储系统首笔委托贷款业务,向当地重点领域企业精准投放资金5亿元。此次业务的顺利开展
2025-11-10 15:55:00
5亿元授信支持滇商企业,邮储银行黔西南州分行旺季发力开门红
近日,黔西南州云南商会成功举办第三届换届选举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受邀出席参会。会上,邮储银行兴义市支行与黔西南州云南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5-11-10 15:55:00
邮储青年勇担使命 金融服务谱写新篇
近日,在“青年文明号开放周”号召下,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青年以“号声嘹亮·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积极践行使命担当
2025-11-10 15:55:00
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推出“视频查勘”服务 养殖险实现远程定损、快速赔付
为破解传统农险理赔流程长、时效慢的难题,阳光财险贵州分公司近日推出基于“线上视频”查勘技术的远程定损服务,实现养殖险案件“足不出户
2025-11-10 15:55:00
工行六盘水分行:金融活水润乡土,跨境扬帆助外贸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石迪)为深入贯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工行六盘水分行从实际出发,基于“汇初心”外汇服务站的建设
2025-11-10 16:58:00
工行兴义分行“慧餐通”智慧赋能 重塑校园缴费新体验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罗丹)为深入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工行兴义分行以“慧餐通”智慧缴费平台为战略抓手,精准破解校园缴费难题
2025-11-10 1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