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辽阔楚江天,大潮永向前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09 06:04:00 来源:贵州日报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张研

冲开绝壁夺隘而出的长江水,在江汉平原浩荡奔流,汇聚起连片湖泽,孕育出浪漫灵动的荆楚文化,“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湖之省”湖北考察,第一站是孝感的云梦县。

云梦,这个如今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承继着华夏大泽恢弘壮丽的遥想——气蒸云梦,烟波浩渺。

4日下午,云梦县博物馆。入口处,迎面的巨大弧形高墙,以红黑楚漆为基调,璀璨灯光下,车乘、麋鹿、章台、旗阵……瞬间将人带入一幅灿烂瑰丽、大开大合的历史长卷。

走进出土秦汉简牍展厅,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一枚枚简牍前,睹物凝思。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田律》的记载,与今天的生态文明理念一脉相承。

“必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为吏之道》的诫训,仍能作为修身为政的镜鉴。

两千多年前,忠于职守的基层官吏,一笔一画写下家事国事,方寸之间,缀合成蔚为壮观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修复整理、可读可辨,当简牍里的历史一隅被重新照亮,先民的开拓进取、治理智慧,血肉饱满、纤毫毕现。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

一周前,总书记在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正是聚焦“建设文化强国”,强调“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此刻,望着这些穿越时空的文明载体,总书记语重心长:“要更好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学习”“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聆听总书记一席话,陪同讲解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心潮澎湃:“我们长年整理简牍,研究‘冷门绝学’,总书记的关心和了解,让我们觉得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5日上午,考察的第二站,咸宁的嘉鱼县。

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南有嘉鱼,烝然罩罩”,《诗经》中的悠悠吟唱,寄托着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江水滚滚东逝。从全面建成小康到乡村全面振兴,鱼米之乡的平畴沃野,正进行着一场新的接力。

江边的潘家湾镇,一座“振兴亭”立于阡陌之间。十里蔬菜长廊满目青翠,串联起生机蓬勃的希望之路。

沿着田埂走进菜地深处,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俯身按了按菜头,看是否紧实。甘蓝舒展,层层绿叶沐浴着阳光。“一看就会有个好收成啊!”

10多年前,这片菜地百分之九十种的还是进口种子。

“进口的种子价格高,货源不稳定,而且‘水土不服’。”现场的农技人员介绍,为打破种质资源垄断,他们苦心攻关,根据当地独特气候环境、土壤资源培育出中国种子,产量增了,成本降了,品质好了。

破土而出,茁壮生长。“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一粒种子的分量。

此次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勉励:“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汽车驶过一望无际的蔬菜田,驶进粉墙黛瓦的美丽村落。

村子名叫四邑村。聚民成邑,原先分散居住的村民在政府帮助下,迁到统一规划的成片新居。家门口办起了实惠的公共食堂,还有卫生室、儿童游乐室、游泳池、篮球场……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和城里社区没啥两样。

从村养老服务驿站,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再到村民家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细、问得细。

“我经常来农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看到了乡亲们为美好幸福生活在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一番话,让大家伙儿格外温暖。

聪慧坚韧的荆楚人民,深知幸福生活来自艰苦奋斗。

“村委会后面就是长江大堤,这段大堤叫四邑公堤,是北宋年间由四个县的老百姓一起挑土筑起来的,所以我们村叫四邑村。”驻村第一书记骆晓丽告诉总书记。

古往今来,这片江湖环抱的土地上,从来不乏为国为民的英雄事迹。

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嘉鱼县长江簰洲湾堤段民垸溃口,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军民团结共抵洪峰。洪水退去,记忆没有褪色,如今,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巍然矗立、永铭往事。

水,塑造了地理,塑造了人群,塑造了文化。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武汉,英雄之城,见证长江与汉江折冲融汇、聚合成势。

5日下午,考察的第三站,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这个科技和产业创新平台,简称“武创院”,名字中也仿佛透出一股英雄之气。

展厅入口,“因聚而变,惟创则新”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以需定研,供需速配,资源共享,共投共担……这里展出的不仅是湖北科技创新的前沿产品,更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探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这个头阵如何打?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迫切”二字,尤为醒目,“融合”二字,尤为关键。

来鄂之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部班”开班,总书记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武创院,正是大胆试大胆闯的生动实践。

“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做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就是要解决‘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的问题,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成为科学家的助跑者、企业家的加速器。”武创院负责人向总书记娓娓道来。

如今,湖北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4.5万家,完成供需对接7000多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

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总书记语气坚定:“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我看好你们,看好中国的创新人才,也看好我们的创新体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深秋时节,楚天极目,大江辽阔,风和景明。

再次来到这座经过洗礼的英雄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回忆起那段疫魔突袭、黑云压城、同仇敌忾的岁月——

“那些可歌可泣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亲历其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守着抗疫的决心、耐心与担当,顾全大局。经过了这场考验,今后我们遇到再大的风高浪急,一样可以处理好。”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考察中,湖北省负责同志汇报了湖北发展“实现从跌出主赛道、到重回主赛道、再到领跑主赛道的转折性变化”。

感受着荆楚大地的崭新气象,总书记倍感欣慰:“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

江汉水滔滔,心潮逐浪高!

(新华社武汉11月8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张研这一次,在福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一种精神:“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在安徽合肥,他引用了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理解总书记闽皖之行的一个关键
2024-10-21 06:07:00
...至今不过100多天。这次到四川,是在这百余天里,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调研走过的第七个省份。调研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这也是理论和实践生动结合的调研示范。去年党的二十大,总书记
2023-08-01 12:17:00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省委决定将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当市场主体跑步进入数字空间,干部队伍如何实现从“工业思维”向“
2025-02-15 21:11:00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趟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江淮大地,四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竞发。在福建,于美丽海岛感受乡村振兴
2024-10-21 08:54:00
...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
2023-07-08 07:02:00
新时代“长江之歌”从湖北唱响
...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长江文化”,并对长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指示。而湖北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拥有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2024-05-16 10:53:00
...胜利街不仅是沙市的荆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2024-11-14 23:45:00
风正好扬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纪实
...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时隔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即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并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听取意见建议。“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
2024-05-26 09:42:00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充分
2024-11-07 07:4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