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7 19:15:00 来源:戏说三国

《无名烈士老山插旗》这张照片非常有名,它常常用来与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相提并论,震撼并感动了无数人。

在老山战役中,战地记者拍下一张名叫《无名烈士老山插旗》的照片。这张照片表现的是在老山的主峰顶上,一个战士已经牺牲,但依然紧紧握住手中的红旗,以冰冷的身躯支撑着红旗屹立不倒。然而随着后来网络越来越发达,有个叫何天华的保安却说,那个旗手就是他,他并没有死。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无名烈士老山插旗》这张照片非常有名,它常常用来与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相提并论,震撼并感动了无数人。它不光是老山战役最具标志性的照片,而且还悬挂在云南麻栗坡老山作战纪念馆的正面。不过,随着网络的发达,又有人怀疑这张照片是摆拍。也就在这时候,一个叫何天华的保安出现了,他说那张照片其实是他,而他并没有死。烈士突然活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张照片究竟是不是摆拍呢?

当时,记者闻讯找到了何天华,准备一探究竟。何天华拿着那张《无名烈士老山插旗》的照片,激动地说:“这就是我。当时我的左臂负伤了,没法抬起来,身上也被弹片伤到了好几处,因此我只能用右手握住旗杆,用全力把它撑起来,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的姿势。”

何天华眼含热泪,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1984年4月28日凌晨,一场收复老山主峰的战役即将打响。

早在那场战役之前,何天华就由于作战勇猛,被选入了突击队。那天,他和战友们已经在山脚下的灌木丛中潜伏多时,一直在等待进攻命令下达的那一刻。

何天华说,老山是热带雨林气候,它不光山高坡陡,地形复杂,而且还潮湿闷热,地上又多毒虫爬蛇等。而他们往往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过,由于他们怀着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因此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在我军向越军占据的高地发起炮火攻击后,何天华和战友们跟着副连长张大权一跃而起,迅速冲向主峰。

在这之前,张大权已经向战士们布置了作战计划,他们将采取隐蔽接敌、秘密穿插、侧后攻击、速战速决的手段,抢先夺取主峰,再配合主力部队歼灭守敌。作为旗手,何天华必须尽快把红旗插在主峰的山头上,以鼓舞战士们的斗志。

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何天华和战友们很快就拿下了越军的前哨阵沿21号高地,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攻下了52号高地。

当时,在张大权的指挥下,何天华等人一边对越军进行火力压制,为其他部队争取进攻的机会,一边继续向主峰靠拢。

然而,就在他们将要冲上主峰时,却发现实际的地形,和地图上显示的有差别。原来,在地图上主峰只有一个山头,但当他们攻下山头后,却发现老山的主峰居然是由两个山头组成,中间还有一段100米宽的凹地。并且他们占据南边山头低于越军占据的北边山头。也就是说,越军完全占据了地理优势,可以居高临下,用火力压制他们。

显然,要攻下主峰,还得再把北边山头拿下来!

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大,但在张大权的率领下,何天华和战友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冲向凹地,准备向北边的山头发起进攻。然而,在越军疯狂的射击之下,冲锋在前的7名战士全部阵亡。这时,南边山头没有被剿灭的残余越军,也从暗堡和掩体里钻了出来,对他们发起了火力攻击。很快,又有4名战友壮烈牺牲。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处在凹地的我军,前进非常困难,但回撤也一样非常艰难。此时,何天华和战友们已经杀红了眼,大家一边高喊着“死也要死在主峰上”,一边继续向北边山头冲锋。

为了阻止何天华和战友们的进攻,越军都把机枪对准了这支队伍,一时子弹和炮弹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由于没有掩体隐蔽,何天华和战友们都有不同程度地伤亡。比如副连长张大权就被一颗子弹击穿了左手腕,但他顾不得包扎手腕,就用右手夹着机枪,把机枪架在左手臂弯,继续向北边山头冲去。何天华的左手臂也被一块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但他顾不得多想,就跟着张大权向前冲。

好在这时候,4连和7连已经顺利地从两翼向北边山头包抄过来,加入争夺主峰的战斗中。眼看着一道道防线被我军击溃,惊慌失措的越军,一边收缩防御阵地,一边利用明碉暗堡和坑道继续负隅顽抗,火力也更加凶猛。尽管突击队伤亡惨重,但眼看着就要攻下北边山头,不少战友身负重伤,却仍然在顽强作战。

这时,何天华不仅左臂受伤,身上也多处受伤。当时,他的战友2排5班副班长罗仕忠和他距离最近。看到他受伤严重,罗仕忠在抗击越军的间隙,劝他下去,别继续作战了。但何天华想到自己的任务,怎么也不肯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开炮火隆隆的战场。

何天华说,那场战斗非常惨烈。他看到张大权在冲锋的过程中,先是被子弹打穿了左手腕,接着腹部也被子弹打了一个窟窿,肠子随着鲜血涌了出来。张大权只用三角巾作了简单的包扎,就继续往前冲。可惜的是,就在张大权将要登上山头的那一刻,因头部中弹,最终壮烈牺牲。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除了张大权,还有许多战友都在那场战斗中阵亡了。看到鲜活的战友们一批一批地倒在战场上,悲愤成了何天华和其他活着的战友们前进的力量。大家高喊着“为战友们报仇”,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的明碉暗堡,把手中的手榴弹扔进洞中……

何天华说,罗仕忠是第一个冲上山头的。紧接着,他也冲上了山头。然而,由于左手臂受伤严重,只得用右手把旗杆插在山头上,但由于山头上的土很薄,根本插不稳,所以他只能用受伤的身体作为红旗的支撑,把红旗插稳。

战斗结束后,突击队的英雄事迹被广为宣传,何天华也因此被评为战斗英雄,被授予了二等功。

经过手术,何天华身体里的弹片,大部分都被取了出来。可是,他胸口的弹片却因为手术风险过大,所以就没有取出来。这样一来,何天华因身体原因,就无法继续在部队服役了。因此,在同年11月,他只得申请转业,告别了他最爱的军营生活。

起初,何天华被安排在贵州松桃乌罗镇供销社上班。上个世纪80年代,供销社还算是个好单位,能在那里工作相当体面。可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供销社面临着转制改革,这样一来,何天华就沦为了下岗工人。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学历也不高,何天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给人打零工糊口。由于妻子也没有工作,因此一家人生活非常艰难。

《攻下山烈士老山插旗》中这张照片居然有名

当时有人建议何天华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去找当地政府要救助,但何天华表示,他有手有脚,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再说了,和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战友们比起来,他已经很幸福了。正是因为何天华不愿意张扬,因此他才不知道照片的事。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何天华在贵州铜仁中级人民法院做了一名保安。在那之后,何天华又辗转到了一家物流公司做保安。

其实,何天华也有他的忧虑,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里的弹片给他带来的疼痛感越来越明显。不过,他是个乐观的人,他常说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不用他操心了,他只要再干几年也该退休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何天华还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立功证书和军功章。何天华说,他从部队转业后,很少和旁人提起当年参加老山战役的事情。但夜里睡觉,却常常梦到那些战死的战友们。如今日子不像从前那么拮据了,他决定找个时间去一趟麻栗坡烈士陵园,去看望一下那些长眠在地下的老战友们,以了却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何天华讲到,本来他也不想多说,但是因为网上有人说,这是一张摆拍的照片,因此他才非常生气,发帖澄清。确实,那些人之所以怀疑,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根本不知道战场上打仗有多残酷,也不知道为国拼杀的战士们,为了胜利,为了把旗帜永远高高竖起,心中装着怎样坚韧不拔的信念。所以才会自作聪明地对何天华产生怀疑。英雄不容侮辱,希望英雄何天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他的精神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20: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山战役最悲壮的插旗照,却被质疑造假,一保安:照片上的人是我
相信很多人对这张照片并不陌生,他就是《无名烈士老山插旗》。照片中的战士一只手端着枪,一只手死死撑着国旗。他的身体呈45度角倾斜,即便是自己都快要倒下了,国旗依然自立地树立在那。旁
2025-01-26 12:41:00
叶辛好花红书院举办“八一”联谊活动慰问英雄烈士亲属
...华,以及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的妻子范华敏等烈属代表。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者阴山战地卫生员安振江、《战友之歌》创作者杜兴成等专程从各地赶来参加。联谊活动中,臧雷深情讲述了张大权、
2025-08-03 00:21:00
老山英雄徐良的故事
...讲的英雄故事,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候,老山战役刚爆发不久,前线激战正酣,老山英雄事迹更是感染了不少热血青年。特别是徐良到部队慰问演出后,真切感受到了军人的魅力。他
2023-08-07 19:2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年参军奔赴南疆。硝烟最浓时,他所在部队正坚守收复的老山阵地。“越军偷袭那晚,我和战友一起坚守3米高的老山主峰碑,弹片突然就炸进了肚子。”他回忆时下意识摸了摸腹部,“缝了27针
2025-08-28 05:01:00
...院支部组织15名民革党员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老山、天保口岸、烈士陵园,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在老山战场,民革党员们参观了老山主峰战斗工事、神
2024-02-27 10:44:00
老山战场上,那个含泪亲吻濒死战士的女护士,后来怎么样了?
...苦难与牺牲? 战争的背景1979年,越南军队占领了我国的老山地区。老山的地形复杂,险峻的山脉使得越军得以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坑道、掩体和防线,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些防
2025-05-24 14:04:00
淬炼硬本领 实干促发展
...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布局情况;专程赴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党性教育,直观学习感悟“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内容充实开阔视野
2023-09-21 09:52:00
老山战役中,杨启良为什么被称为“英雄”?
杨启良早年参加过老山战役,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曾凭一己之力,击退过越军的多次进攻,歼灭越军18人。杨启良早年参加过老山战役,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曾凭一己之力,击退过越军的多次进攻,歼
2023-08-07 19:13:00
天津津南这堂课:跨越2800公里,穿越40年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共分21排,安放着960名烈士遗体。这里有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中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阵地英勇牺牲的张大权烈士,也有感动无数中国人的诗歌《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中的原
2024-08-18 13: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