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青头潜鸭重回迎风湖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02 04: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青头潜鸭重回迎风湖

生态变好旅游有前景,垫江不少青壮年返乡创业

青头潜鸭重回迎风湖

近年来,垫江迎风湖湿地生态持续向好。(本组图片均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湖水碧绿清澈,与蔚蓝的天空相接,一群群飞鸟从湖面划过……2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垫江县普顺镇的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观鸟爱好者刘斌正架着“长枪短炮”,在湖边“打鸟”。

“在这片水域,我已连续两年观测到青头潜鸭。”刘斌滑动手机相册,展示他拍摄的照片。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水质要求很高,全球仅1500只左右,“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迎风湖受到污染,鸟儿也飞走了。这几年,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鸟儿又回来了。”刘斌说。

湿地曾经生态退化

湖岸渐渐没了鸟儿身影

迎风湖本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座小E型水库,兼具了灌溉、饮用、防洪等功能。

刘斌打小在普顺镇长大,在他儿时记忆中,迎风湖曾经经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飞鸟,“一到秋冬之交,就有大批雁鸭类冬候鸟飞来过冬,迎风湖也被老一辈称为‘老鸹凼’。”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不少农户开始在水库养鱼,“高峰时期,密密麻麻的网箱遍布湖岸。”刘斌说,养鱼污染了水体,也让周围植被遭到破坏,渐渐地,湖岸四周再也没了越冬候鸟的身影。

转机出现在2009年,迎风湖被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当地政府启动了湖岸湿地修复工程,通过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打通水系鱼道,最大限度修复湖滨湿地生态,强化迎风湖生态屏障功能。

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自觉拆除网箱围汊。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干部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趟不行,就跑两趟、三趟……直到将800多口养鱼网箱全部拆除。

整个湿地修复持续了整整七年。2016年,迎风湖重现山青水绿的美好景象,正式获批为垫江县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筑牢湿地屏障

迎风湖成为鸟儿天堂

迎风湖紧邻金华山,湿地公园范围内就拥有2600多亩林地,这些山林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守好山、育好林、净好湖、护好鱼都是筑牢湿地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顺镇镇长何维权说。

2020年,他们将湿地公园纳入封山育林区,开展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等。“不同于普通的营林、造林,我们在提升湿地生态屏障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景观打造,使整个迎风湖更加宜人宜游。”何维权说。

高海拔地区以针叶林为主,当地依托生物防治和人工干预,加大对松材线虫等疫病、疫木的防治清理,对枯死的患病马尾松及时处理,做到发现一棵、清理一棵、定位一棵,有效降低了疫病疫情的扩散。

在低海拔地区,则因地制宜栽种了美国红枫、彩红杨、落雨杉等景观树,形成针阔相交,林相季相丰富多变的景观林,打造出“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森林景象。

“现在的迎风湖已成为鸟类的天堂。”刘斌说,这几年,他在岛上观测到的鸟类就有20余种,数量最多时有好几千只。

好生态带动乡村游

返乡游子不走了

良好的生态也让迎风湖成为垫江乡村旅游的网红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

刘斌的另一个身份就是迎风湖农家乐的老板。这个春节,他一天就要接到十几通预订电话。迎风湖的蜕变带旺了他的生意,农家乐年纯收入达五六十万元。

“依托迎风湖的自然生态,我们正大力发展康养民宿游。”何维权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争取到相关扶持资金,对8公里环湖路面进行了油化,打通了从迎风湖通往金华山的旅游通道,以迎风湖为核心,布局了果园、度假村等旅游项目。

去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黄仁权回来了,一口气投入500多万元,在金华山上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打造避暑养生度假区,下个月即将开门迎客。十余栋由土家农房改造而成的民宿错落有致,并在装饰中融入了各种农耕元素,以唤醒游客的乡愁记忆。

“生态好了,发展旅游大有可为。”在福建打工的黄吉祥过完年后也决定不走了。他同样看好镇里的旅游前景,打算在金华山上打造一个烧烤、露营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以来,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已陆续吸引20多名青壮年返乡创业,寻找致富机遇。“迎风湖是普顺的自然瑰宝,只有保护好它,发展才可持续。”何维权说,为了解决乡村旅游的污染问题,他们在环湖周边修建了污水处理系统,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式处理的方式对各类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迎风湖。

相关新闻>>>

重庆目前共有各类湿地420万亩

本报讯(记者 左黎韵) 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2月1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了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加大了对湿地的修复与保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湿地420万亩,初步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已成为我市生态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我市以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科学开展湿地修复与保护,重点实施了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其中,在鸟类栖息地修复中,我市通过退养还滩(泽)、微地形塑造等措施,为鸟儿们提供适宜的、差异化的栖息地环境,为不同水鸟营造觅食地及活动空间,逐渐恢复鸟类生存环境,维护区域湿地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我市还合理利用小微湿地,探索出小微湿地与环境治理、民宿康养等深度融合模式,发展湿地生态惠民产业,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保护湿地只有进行时。”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快编制出台《重庆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进一步建立健全湿地监督管理制度,继续强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05: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汉“鸟类识别”系统“认出”200余种鸟
...16处湿地共计安装了监测探头210个。黄陂区祁家湾拍到的青头潜鸭种群。(视频截图)5月7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登录武汉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点开黄陂祁家湾青头潜鸭生境恢复示范点,大
2024-05-08 11:39:00
候鸟迁徙季拉开大幕,郑州黄河湿地首次发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来源:极目新闻青头潜鸭青头潜鸭鹤鹬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刘瑞朝通讯员武蓓本报讯寒露时节,秋色益深,候鸟南迁,将逐渐走向高潮。10月13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郑州市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
2023-10-16 11:50:00
“鸟中大熊猫”安家湖北崇湖
...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连续四年,我都在这里拍到了青头潜鸭的身影,每年拍到的数量越来越多,有时还是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宝宝。”8月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
2023-08-04 15:55:00
...021—2022年度增加了白头鹤、卷羽鹈鹕2种,其余4种分别为青头潜鸭、白尾海雕、东方白鹳、白枕鹤。白尾海雕2017年首次在衡水湖被记录,今年再次监测到它前来越冬。卷羽鹈鹕有
2023-01-13 11:50:00
全球约1500多只,不对游人开放的美景里住着这些“旅行家”
来源:极目新闻因为青头潜鸭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而且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所以要想拍摄到它们很不容易。位于江苏淮安的白马湖湿地,是青头潜鸭的越冬地之一,这几天,随着大量越冬候鸟陆续抵
2023-11-12 20:03:00
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赤山湖湿地
...湿地公园拍摄到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的清晰影像。拍摄者范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2月22日,他在赤山湖内湖进行鸟类监测时,发现湖面上多了不少雁鸭类
2023-02-24 21:16:00
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发布,江苏14地上榜
...栖息地主要保护物种有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小青脚鹬、勺嘴鹬、黑嘴鸥、遗鸥、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
2023-12-21 11:16:00
大美湿地 润泽齐鲁丨恋上湖区生态好,候鸟竟然变留鸟
...保护工作者发现,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喻屯镇辖区栖息繁育。原本是候鸟的青头潜鸭竟要在此长期落户,这标志着南四湖区生态环境不断修复提升
2023-10-24 17:46:00
中德财政合作“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圆满完成
...。“对比项目实施前,如今的衡水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头潜鸭已成为‘常住居民’,衡水湖也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近自然方式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修
2023-09-18 08:1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