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张楠
王锦(右)、李震正在对供暖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本报记者 张楠摄
推开贴着新春福字的大门,身穿统一工作服的王锦和李震进入昌平区龙城花园小区锅炉房内,开始对正在运行的供暖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检查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阀门,随后在运行记录表上一笔一划认真写下巡检记录……万家团聚的新春佳节,来自河北张家口的“赤城供暖人”留守京城供暖一线,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温暖首都千家万户。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与北京延庆、怀柔两区接壤。在赤城老家,54岁的王锦是家中顶梁柱,一家四口,以前全靠他进山“刨药材”赚钱生活。进山采药既要看天,也凭运气,早晨6点出门,晚上天黑回家,赶上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下大几百元。但每年国庆节后,土地上冻,采药的生计只得中止,“半年时间没得干,只能在家干坐着。”
2014年,王锦赶在供暖季来临前进京,在锅炉房当起了季节性维修工。这一干,就是十年。“今年这是我在北京过的第十个春节。”不善言辞的王锦总是一脸笑模样,干起活来心里有谱、手上有准。
“家里暖气有一组不热”“暖气一边热,一边凉”。两户从外地回京过年的住户打来报修电话,听到这样的报修信息,经验丰富的王锦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家里一直没人住,供暖初期没能及时给暖气排气造成的,估计放放气就行了。”
几分钟的工夫,骑着电动自行车的王锦已经一溜烟赶到了居民家门口。进屋,他伸手往暖气上一摸,心里已经有了九成把握,“应该是窝气了。”
王锦手上麻利地检查暖气阀门状态,打开排气阀,边放水边排气。随着暖气中的空气逐渐排出,原本冰凉的暖气片渐渐有了热乎气。“好了,一会就热了。”他利索地旋转排气阀将其完全关闭。说话间,热气已开始向房内散去。
这个春节,王锦多了个新搭档。“去年底,在村里听人说北京招收供暖维修工,我就动心了,想着来试试。”61岁的李震同为赤城人,和老伴在老家种了10亩玉米地,辛苦一年下来,落到兜里不足万元,平时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在北京干供暖这行,按月结工资,一个月能发5000块钱左右。等北京停暖了,我们再回老家呆半年,该种地种地,该采药采药,什么都不耽误。”从看天吃饭的村民,一下子成了连续数月有稳定收入的上班族,王锦和李震幸福感满满。
整个春节,北京恒之鸿业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在龙城花园小区锅炉房二楼的报修客服电话几乎很少响起。“挺轻松,今年没什么报修电话。”王锦笑着说。
原来,早在上一个供暖季,负责龙城花园小区供暖的恒之鸿业公司就发现,小区主管道存在漏水问题。于是,2023年9月,在新供暖季来临前,供暖公司着手对曾经出现漏水问题的供暖管道进行维修。“去年9月,我听说有管线维修的活,就提前来北京了。”王锦和维修工人们一起,用一个月的时间,为小区更换了1000余米老旧管线,为达标供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如今,像王锦、李震一样在冬天进京守护万家温暖的“赤城供暖人”已达近万人,他们中既有司炉工、维修工,也有客服员、安全员,甚至还有“二代传承供暖人”和“夫妻档供暖人”。
打算哪天回老家看看?面对记者的询问,王锦腼腆地笑了:“过完正月十五,回老家看一眼,就算团聚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7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