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2 02: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

——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刘 恕

5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光明生命科学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向记者讲述了钟超的故事。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钟超研发的智能活体胶水黏合材料,可自主修复海底输油管道。他虽手握技术,却一直融资无门。直到入驻深圳市光明生命科学园,钟超才迎来了曙光。目前,由他成立的企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市场估值超过10亿元。

在光明生命科学园,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坐落于此。它们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团队牵头建设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脑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赋能,这里已吸引落地50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市场估值超过300亿元。

“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来”

深圳先进院脑所副所长、脑设施总工程师鲁艺介绍,脑设施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包含脑编辑、脑解析和脑模拟三大技术模块,具备跨物种动物模型制备,以及跨尺度神经结构功能解析的能力。

传统研究模式布局零散,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模式动物和技术手段存在较大差异,这不利于协同创新。而脑设施配备标准化、规模化的技术体系,统筹各类科研资源,通过资源开放共享,降低了科研人员的试错成本。

然而,随着科技成果的加速输出,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开始凸显。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创中心”)自诞生之初,便承担起探索脑科学技术产业转化使命。

深圳先进院脑所所长助理、脑创中心负责人黄天文介绍,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该中心为脑科学领域小型微型企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脑创中心建成以来累计吸引落地60家脑科学相关企业落地,中心内部现入驻42家脑科学相关企业,成功孵化4家企业 ,累计获得融资已突破3亿元。

“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来。”黄天文表示,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对资本和企业进行双向赋能,打造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

形成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在脑设施同体建筑的另一侧,便是有着“生物铸造工厂”之称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记者注意到,玻璃间隔开的各类实验室集成排列,实验室里的机械臂正将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精准放进微孔板。科研人员只需下单,智能机器人就能把所需的物料配送至自动化功能岛区。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所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该大设施集“云端实验室”和“智能实验室”于一体,包括设计学习、合成测试、用户检测三大平台。

大设施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构建合成生物研究装置,实现生物元器件、复杂网络、人工细胞等的合成、组装、测试。

与脑设施运行逻辑一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融合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BT),将繁琐的实验从纯手工转为自动化,低通量转为高通量,随性化转为标准化。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使得实验周期缩短,实验效率提高。那么,如何答好科技成果转化这道题?

罗巍揭晓了答案:“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栋楼里就可以碰撞火花,既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瓶颈,又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光明区已累计吸引104家合成生物企业落地,产业集群总估值达300亿元。

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是深圳“20+8”产业集群中规划的未来产业。“20+8”产业集群行动自2022年6月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该产业集群已成为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并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0.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出成果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一款重量仅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能直接透过大脑皮层,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中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
2024-01-03 04:04:00
...事先协议约定比例划转给高校。通过改革,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围绕科技成果尽职免责具体行为界定难、程序执行缺乏标准等问题,我省将构建科技成果尽职免责
2023-11-07 04:25:00
...绍,青海科技部门将依托第二次青藏科考,助推优秀科考成果转化落地,促进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青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记者陈杰)
2024-05-11 08:54:00
...展试验区建设最新成果出炉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基本搭建 基础设施一体化不断健全本报讯(记者 于忠虎 吕聪)7月26日,记者从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获悉,《西咸新区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
2023-07-27 03:55:00
...员谈科技自立自强③】◎本报记者 陆成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再立新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新进展。3月2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传来好消息: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3-03-08 07:15:00
...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下阶段,工程中心将深化科技赋能和成果转化,筑牢国家安全底座。
2023-11-10 10:33:00
让科技创新与园区发展“环环相扣”
...高效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首选地。有“核”可环 打造科创平台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全名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2024-05-07 16:58:00
...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作用中,充分释放大科学装置的成果转化效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澄清一个认知误区对于大科学装置,人们虽已认识到其具有引领创新的功效,但是对其科创成果转化
2024-02-02 03:01:00
成都出台10个方面28条具体政策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都出台10个方面28条具体政策7月20日下午,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科技成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
2023-07-21 02:4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