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加快发展大科学装置 打造基础研究自主平台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3-08 07: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代表委员谈科技自立自强③】

◎本报记者 陆成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再立新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3月2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传来好消息: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加持”下,我国天文学家发现,最古老的银河系薄盘恒星年龄约为95亿年。该成果为深刻认识银河系薄盘的早期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当数量的前沿科学突破都是依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的。

“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大科学装置发挥着策源地作用,基础研究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大科学装置。”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这一“国之重器”。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支撑平台

想揽“瓷器活”,就要有“金刚钻”。

“目前,有不少基础研究完全依赖大科学装置,它们通过大科学装置做无穷大或无穷小的研究,比如粒子物理、核物理以及天文学。没有大科学装置,这些研究无从谈起。”王贻芳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基础研究,如果没有大科学装置提供手段条件,研究就无法达到很高的高度,在同行竞争中就会落后。

可以说,大科学装置为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于获取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总工程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建成也持有相似的看法。大科学装置是开展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撑平台,而且,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理论突破后,还需要实验验证,大科学装置在实验验证上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建成说,在过去的40多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中,大约有40%来自大科学装置。

王贻芳曾做了一个统计:2011年以来,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的成果有22项入选国家科技“三大奖”,其中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因此,为了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目前,我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总量达57个,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拟新建20个左右的大科学装置,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迎来了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快速发展期。

大科学装置性能指标必须国际领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王贻芳多年参与设计、建设、运行和使用大科学装置,对此有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他说,相比国外,我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总投资规模偏小,这会限制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而且,虽然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但这些装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有一些大科学装置的独创性、领先性不够,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我跟着照做,一哄而上,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王贻芳坦言。

杨建成也认为,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性能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性能指标上必须是国际领先的。有了国际一流的平台,我们才可能做出国际一流的成果。”他说。

“从支撑基础研究的角度看,大科学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用型,比如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二是专用型,比如‘中国天眼’。”王贻芳认为,目前通用型大科学装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因为它可以支撑各方面的用户,而专用型大科学装置占所有大科学装置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显然不太合适”。

王贻芳建议,未来应该优化大科学装置投入的比例,建设更多国际领先的、有独创性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专用大科学装置。通过这些装置的引领,取得重大一流的科学成果。

结合自己多年深耕加速器研究的经历,杨建成表示,为了更好支撑基础前沿研究,我国要作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整体规划,优化大科学装置的学科和地域布局,从而加强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

大科学装置在面向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会发展很多高精尖技术。“有一些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我们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杨建成建议,国家对大科学装置产生的高精尖技术的转移转化应给予更多关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业由才广。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实践再次证明,大科学装置是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人才富矿”。所谓大科学装置,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既然是“
2023-07-16 03:27:00
北京怀柔科学城发布一批重大成果 向世界发出“邀请函”
...最亮的光源”发射第一束光更近一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自主研发出国际先进的极端条件物性测量系统和超快球差校正透射电镜、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打造出类脑认知智能引
2024-04-28 21:16:00
做大做优创新平台 推动发展能级跃升
...资源库……从支撑诸多学科前沿研究及交叉研究的大科学装置,到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再到推动科学成果走向产业化的成果转化载体,它们都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典型代表,不
2024-06-24 01:57:00
让科技创新与园区发展“环环相扣”
...“环环相扣”——杭州高新区(滨江)启动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内,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洪恒飞 本报记
2024-05-07 16:58:00
西部(重庆)科学城引进重大科创平台33个
...台33个建设中的西部(重庆)科学城 摄/雷键超瞬态实验装置效果图 金凤实验室 摄/曾诚万物葱茏的七月,正是踔厉奋发的好时节。日前,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提出,要聚力培
2023-07-17 05:15:00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将改造升级
...报锚定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目标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将改造升级长江日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胡浩)11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2023年10月23日,国家发
2023-11-08 05:06:00
...业雄心远远不够。早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就被确定为优先安排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即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经惠州市争取,最终这两大科学装置落
2023-05-30 06:47:00
王贻芳院士:中国已布局建设77个大科学装置 覆盖主要科研领域
...底,中国已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大科学装置,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达57个,已覆盖主要科研领域,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2024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
2024-04-28 21:14:00
种下神器 升起高地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从科学装置看自立自强种下神器 升起高地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20多年后的今天,给高端物理材料“做CT”的科研利器,有了“中国方案”。
2024-01-08 06:1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