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2:10:00 来源:戏说三国

《永乐大典》一书下落不明,从时间轴上观察,西方的科技开始腾飞,难道这只是偶然的吗?

我们今天要聊一个话题:近一两年来网上流传的有关永乐大典的传言。有人说永乐大典被西方人偷走了,他们通过学习和模仿永乐大典中的科学内容,才有了工业革命,西方的科技都是从这里来的。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这个说法最初是有人玩梗,大家开个玩笑,倒也无伤大雅。但是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这当真了。如果再不以正视听,恐怕这个讹传就会越传越广了。

比如说,只要出现一个现代科学发明,就会有人说出自于永乐大典。前一阵子刚热起来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刚一出来,就有人说永乐大典里面有记载。永乐大典哪门哪卷哪一册里面有记载?

永乐大典就像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什么垃圾都往里塞。这怎么能行呢?

那么?永乐大典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首先,它是一部类书,就是把别的书的内容集中到一起。它基本上属于工具书,记录了各种书籍中的材料,按照其门类或按其字韵来编排,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作诗词歌赋的时候方便检索。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在那个没有电子检索的年代,如果我要作诗词歌赋,要用典故,要了解某个历史人物,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编这么一个东西,用来检索。

另外,科举考试也可以拿这个东西来做帮手。所以有人说类书的功能是“览者亦为功,作者资其用”,这就是类书的作用。

具体到永乐大典上来说,永乐大典现在已经可以说十不存一了,绝大多数都已经散佚了。这里边有没有西方人来偷取的呢?有。

他们的目的何在?主要是为了当古玩,为了收藏,以后卖给中国人赚钱。那么,永乐大典对西方科技有没有引领作用呢?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这种作用。那么,这部书现在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它本来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珍贵的文物。

从文物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追索其下落,我们有必要保护好现存的这些书册。第二,永乐大典在整理古书方面作用巨大。四库全书的编撰就曾经十分倚重永乐大典,还有全唐文、宋元学案、五代史等书,现在能够面世,有很大程度上是靠了永乐大典的帮助。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永乐大典,顾名思义,是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产物。当时永乐皇帝刚继位,就想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武功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那么文治方面呢,他想让谢晋来主持编撰这类书。

结果谢晋搞出来的东西是个急就章,搞得太仓促了,搞了一个《文献大成》。然而,当朱棣看过之后却非常不满意,认为它的体量不够,编排也不够精良。那么,怎么办呢?

他下令重新编撰。这次,永乐大典的编撰由姚广孝、谢缙和郑赐等人主导。这是我们所说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编撰可谓是大费周章。永乐皇帝对那些参与编撰的大臣说,不要在乎花费,只要是奇书,或是好书,无论花费多少银子,都要把它买回来。当时,参与编撰此书的人多达两千一百六十九人,这是有名字可查的。

至于那些打杂的或做后勤工作的,就不算了。在《永乐大典》的编撰过程中,制定了体例。它是按照韵目的方式来区分的,书中的所有文字都是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来进行编排的,以韵统字,以字统事。

这样的编辑方式,使得《永乐大典》拥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容量,读起来非常方便。举个例子,比如《水经注》,它的第一个字是“水”,在“水”字底下就能摘录一部《水经注》。

因此,很多书在编入《永乐大典》时,内容都是全文照抄的。这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很多内容都经过了修改。

众所周知,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也是毁书的过程,很多内容遭到篡改。而《永乐大典》与之相比就更加老实,内容也更加原汁原味。《永乐大典》一共收录了大约七八千种书籍,全书共有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编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字数约三亿七千万字。

现存仅有八百多册。由于《永乐大典》卷帙浩繁,体量太大,以致于永乐皇帝当时想把它开印出版,但发现这样做根本不可能,印刷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它一直只有抄本,没有刻印本。

正统十四年,南京的文渊阁发生火灾。《永乐大典》原本是在南京修订的,修订完成之后,随着迁都也搬到了北京,然后藏在文楼。而《永乐大典》所依据的那些古本,也就是它抄录的那些书,都放在南京的文渊阁中,结果在正统十四年的火灾中被烧毁了。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到了嘉靖三十六年,北京宫中又发生了一次火灾。嘉靖皇帝非常喜爱《永乐大典》这套书,这次火灾给他提了个醒,认为《永乐大典》不能再孤本独存,必须为它制作副本。于是,找来抄书匠,又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把《永乐大典》原样抄了一本,这就是嘉靖副本。

《永乐正本》在文渊阁,《副本》在皇史宬,大家知道皇史宬在北京城里相当于国家档案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嘉靖年间的副本。

那么,正本哪里去了?到现在都是一个无头案,谁也说不清正本去了哪里。关键是现在明清的史料当中,你也找不到这个依据,说正本哪去了啊?清代的缪荃孙等人,他们就认为是毁于清代乾清宫之大火。

这里边其实有问题啊,乾清宫大火是嘉庆二年的事情,可是乾隆年间编撰《天禄琳琅书目》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录入《永乐大典》的正本。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乾隆皇帝还派人四处去找这个正本。可见在嘉庆之前,乾隆那个年间就已经找不到这个正本。

那么是不是清朝人把他给毁了,或者藏到哪里了?不是,明代的时候,正本就已经不见了。你比如说谈迁的《国榷》里边,就说万历末年《永乐大典》不存。

《酌中志》的作者是个宦官,叫刘若愚,他本来就是万历年间宫里边的宦官,他也说他没见过《永乐大典》。你想他在宫里边,按理说他是有条件,那时候宦官权势又很大,他要想见一下《永乐大典》是很容易的事,他也见不到,那么去哪了?这就众说纷纭了?

毁于大火说,这个基本上可以否定了。著名历史学家王中荤先生有个观点,他认为藏在皇史宬里边,他注意到皇史宬墙的厚度,超乎规格,不合理,最厚的地方达六米以上,很不合理。他认为,《永乐大典》的这个正本,可能藏在加墙里面。

但是,中华书局张忱石先生写的《永乐大典正本之谜》以及《永乐大典史话》,对这个观点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皇史宬那个墙那么厚,主要是因为隔温,因为这里要储存很多书籍,因此这个墙厚了之后能够保温,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墙厚了之后有利于抵御火灾,

尽管墙厚,《永乐大典》那个每一册的尺寸很大,不是我们平常见书册的大小,那个东西一万多册,要想藏在皇史宬墙里边,也不太可能。

他提出,嘉庆皇帝把书拿去殉葬了。坦白说,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会把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书籍用来殉葬,这个事情是屡见不鲜的。嘉庆皇帝生前,据说非常喜欢这套书,在嘉庆的桌头,经常摆上几册《永乐大典》,没事就翻一翻,所以他死的时候拿这玩意儿殉葬,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那么,我们刚才讲的是正本,至少在万历年间就已经不见了,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那些残卷就是副本。那么副本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丧失的?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学者叫徐乾学,他说这个《永乐大典》的清初的时候,副本就已经有残缺了,他叫做“鼎革之际”。

“鼎革之际”就说的明清换代之时,他说那个时候《永乐大典》副本就已有残缺。根据清朝的学者推测,这是李自成给毁的,但是这个事情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永乐大典》副本就由皇史宬移到了翰林院。

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对《永乐大典》副本进行过一次清查,发现已经缺了1000多册,总计缺了2422卷。而这2000多卷什么时候没的,也没一点线索。后来乾隆皇帝就加强了对《永乐大典》副本的管理,他发现,有的人简直是不像话,根本把《永乐大典》副本不当回事,管理制度并不严格。

后来终于让他抓到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四库全书”有一个编纂官,叫做黄寿龄。这个人就从翰林院里边偷偷地违反规定,带了六册“永乐大典”回到家中去阅读。结果家里遭贼,让人给偷走了。

皇帝勃然大怒,一方面下令要惩罚黄寿龄,另外一方面下令步军统领衙门,赶快给我搜查书的下落。结果那个贼把书偷了之后,由于满京城都在找“永乐大典”,吓得没有任何人敢收他这个赃物,他出不了手。最后只好悄悄地在夜里头,把这六册书包在一个包袱里头,扔在了玉河的桥边。最后,“永乐大典”这六册书失而复得。至此以后,乾隆年间就加强了对“永乐大典”的管理。

但是道光以后,管理制度又松弛了。《永乐大典》据说堆在房间里,满身的蜘蛛网灰尘,根本没人管。于是就有人开始偷,主要是官员来偷。比如文廷式,据说文廷式是一个人就偷走了100多册。

再加上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进入中国,然后开始以每本10银子,甚至更高的价格,在社会上收购东,就导致偷《永乐大典》的人是越来越多。

而另外,还有两次浩劫。一个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据说英法联军获得了一部分的《永乐大典》。有人说这是他们攻入北京城占领皇宫之后偷的。其实,这个可能不准确。为啥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英法联军当时没有进北京城。英法联军去的是圆明园,圆明园在城外,所以这帮子士兵是从哪获得《永乐大典》的,尚不清楚。

张升先生写了一个“永乐大典副本流散考”,他认为不是是英法联军的军人,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北京设置了各国的公使馆,而各国的公使馆,东交民巷靠近翰林院,然后西方外交官以及这些西方商人,他们重金收购,就诱导诱使翰林院里边,有些人偷书给他们,是这样盗窃咱们国家的《永乐大典》的。

另外,到了光绪年间,光绪元年清点翰林院藏书的时候,发现“永乐大典”已经不到5000册,换句话说,已经不到一半了。到了光绪20年,也就是1894年,翁同龢到了翰林院清点《永乐大典》,发现只剩800多册。

结果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翰林院那时候遭到了毁坏。杜泽逊写的《四库底本与永乐大典遭焚叛逆考证》说,翰林院被毁主要是义和团所为,因为这地方靠近东郊民巷,而这个翰林院被毁的时间是,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前54天。在这个50多天的时间里头,《永乐大典》是没人管的,很多就散落在砖石瓦块当中,被义和团团民拿走了一部分,八国联军进来之后又拿走了一部分,随着八国联军进来,这帮西方商人又在社会上重金收购,就导致进一步的外流。比如说英国人莫里逊,他就收购了六本。

然后,日本的大连满铁图书馆,收购了49册。1914年,民国的一个官员叫董康,又卖给了日本人17册,书就这样逐渐的流失到海外去了。

“永乐大典”里边这个内容对我们现在最大的帮助,一个是我们的民族的情怀,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就是对我们古书辑佚有重大的帮助。

主要是这套书里面辑出的书实在太多了,不仅仅是最佳的善本,甚至还有孤本。它里面抄录的内容,基本上在其他地方见不到,所以对古籍考证是相当有帮助的。

我们举几个例子,说几个重磅级的作品。比如说《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是宋太祖时期,让薛居正等人编撰的五代史。结果等到欧阳修等人的《新五代史》出来之后,《旧五代史》比不上《新五代史》,就逐渐在社会上消亡了,找不到完整的版本了。

结果后来,在清朝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邵晋涵等人发现《永乐大典》中收录了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于是,便把这里面的内容给辑录出来,然后用《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契丹制》、《五代会要》等书来进行补充、校注。最后这才形成一个《旧五代史》的基本框架。

再比如说《全唐文》。当然,《全唐文》不能说是全靠《永乐大典》辑录出来的,这肯定不对。但是,嘉庆年间在编纂《全唐文》的过程中,《永乐大典》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分内容来源于《永乐大典》。

还有就是《宋会要辑稿》,那才有意思。《宋会要辑稿》当时编撰的时候是怎么回事?这纯属于干私活的结果。

当时,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徐松,在负责编纂《全唐文》的时候,注意到这里边有佚失的宋代的《宋会要》。你知道,《宋会要》是政书,是关于宋代典章制度的一部专书,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也知道,宋代以前有《唐会要》,《唐会要》现在就非常重要。

那么,《宋会要》当然也重要。可是原先是见不到的啊。当然了也不能说完全见不到,比如说这个《宋会要》,起码国内现在还有南宋的残卷。

但是要说这个最多的内容,当时就是保留在《永乐大典》里头。徐嵩上级给他委派的任务是让他编纂《全唐文》,那么你给搞了个《宋会要辑稿》?你这不是干偏了嘛,对不对?

但他仍然偷偷把内容辑出来,冠以《全唐文》之名号,然后用官家的纸,用官家的墨让官家的书吏给他誊抄出来。那帮子书吏也是,估计也是躺平了,你让我抄啥就抄啥,你让我搞啥就搞啥。

至于为什么编纂《全唐文》里边儿全是些《宋太祖啊》、《宋太宗啊》,全是这些内容,那我是一概不问。总之一句话,就这样用这个方式把这个《宋会要》给抄录出来了,然后分装成了500多册。

所以你现在去看那个徐松编出来的那个《宋会要辑稿》,很多在卷首第一行顶格的地方,还写个《全唐文》三个字。这就叫做浑水摸鱼。

另外,那么《永乐大典》里边有没有科学书籍,里面的技术可以引领全球的?引领全球肯定是谈不上的,我给大家先泼点冷水。

他里面收录的科学技术书籍是不少的。你比如说卷一三一九四“种”字韵,一个“种”字就收录了,《种艺必用》和《种艺必用补遗》两本农书,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比如说元代的薛景石的《梓人遗制》,这是关于木工的,关于机械。这本书也收录在《永乐大典》里。此外,还有许多医学类的书籍也收录在这个里边。

但是,这些东西的内容并没有超出我们常见见的中国古代技术的范畴。它并没有比其他的技术类的书籍高明。它仅仅代表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平均水平。

绝对没有那些预言未来的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纳米科技了?对不起,这些肯定没有的。如果要说有的话,请拿出证据来。

我下面列举了一下,这个张忱实先生写的《永乐大典史话》里边,他列了一个表格,就不抄录了,我配个图,大家看一下,这个表格都是挂一漏万啊,只是随便摘取了一张,就是从《永乐大典》辑出哪些书等。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那么现在,《永乐大典》的这个搜索工作并没有停止。比如1983年,在山东掖县发现一个农户家里边有一册二卷《永乐大典》门字韵,刚才提到那个《梓人遗制》在这里边就有。这个能留下来,是当地一个不识字的这个农妇家里祖传下来的,平常是夹鞋样用的。

而且呢,为了用的方便,因为《永乐大典》太大了,他把“天”和“地”各裁去了一部分。好就好在,没有裁到文字那个部分,所以说文字部分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的。嗯,后来无意中被人发现,然后这家农户也非常的这个深明大义,就把书捐献给了国家。

那么他家这个书是哪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山东掖县?据推测,因为义和团的主力来自于山东,这个极有可能是某位义和团的团民,从北京把这个书给带回了山东,然后不知道是什么渠道,最后落到了这个农户的家里边。

但是不管怎样,这个农户家里发现了两卷书,虽然刚开始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但是人家还是把它保护下来了,出于朴素的敬惜纸字纸的一种意识,这就很好了。这就是朴素的文物保护意识。这就是在山东叶县发现书里面的部分内容。

另外,中国学者在海外也没有停止步伐,经常到欧洲去搜寻《永乐大典》。比如这封书信,这封书信就是大英图书馆中国馆的馆长,汉学家吴芳思女士,帮助中国学者北大的荣新江教授,在英国和爱尔兰寻找《永乐大典》时,给那个其他的图书馆写的介绍信。那么到了2020年的时候,2020年7月份又传来一个消息,怎么呢?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法国有个德鲁奥拍卖公司拍卖了两册《永乐大典》,结果当时国人不方便出国,因此很多人就委托在法国的朋友去拍,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家也非常热心,最后一位浙江的企业家出重金,640万欧元将书拍到。大家看一下,下图就是当时拍卖的《永乐大典》。

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永乐大典》为何下落不明?

所以说探寻《永乐大典》的步伐并没有终止,随着搜集的越来越丰富,现在也不断的有新的整理和出版,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另外,我最后说一下,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永乐大典》里边有什么内容是闻所未见,预言未来的科学发明,是没有的。有人直接说,《永乐大典》是明朝时候,徐光启帮助西方传教士偷出去的,偷到了欧洲之后,欧洲就开始工业革命。也就是说,欧美的崛起是离不开《永乐大典》的帮忙。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的史料依据。我们言必有据,历史学讲究言必有据。

你如果是认为这个东西能对西方的物理,天文数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的作用,请你列出证据。此其一,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科学技术不是葵花宝典。有人说有一本书被偷了,从此我们国家就绝了根。偷去这个国家就把它发扬光大。这不可能。

既然是科学技术,它一定是被很多人掌握的东西。而且如果已经形成了极高的科技水平的话,当时全社会都已经开始有很多人掌握这个东西。

它不能因为某个人去世或某本书丢失,然后他就失传了。比如一个人,现在把北大清华图书馆的藏书都偷了,然后中国的科技就不发展了,可能吗?绝不可能!

甚至还有抬杠,你看永乐大典一丢失,从时间线上看,西方科技就开始腾飞。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这逻辑简直就无敌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福鼎在开国大典的彭德怀兼任司令员,三位副司令员是谁?
...陶峙岳在90岁高龄时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赛福鼎在开国大典的一张经典照片中,一位戴着礼帽的年轻人站在了毛主席的身后,而这个人就是赛福鼎。赛福鼎是新疆本地人,也是维吾尔族。他早年
2023-08-05 17:54:00
...始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就是能源危机。在俄乌冲突以前,欧洲的能源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因为欧洲对俄罗斯不断地展开各种制裁,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越来越少,反过来
2022-12-17 20:21
贪官朱大典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建立鲁监国政权。在鲁王的浙江政权中,有一位名叫朱大典的人,此人是华文殿学士,一品大官。在浙江金华可是说是呼风唤雨的一位人物,但他有个毛病,喜欢贪钱。朱大典剧照朱大典这个人领
2023-02-20 15:33:00
嘉庆继位时,乾隆在登基大典上做了一件事,吓到了嘉庆和大臣们
...琰,也就是嘉庆。乾隆在退位时还不甘心,在嘉庆的登基大典上还闹了这么一出,让人哭笑不得,就是乾隆将玉玺带走了。吓的嘉庆和大臣们不轻,在一众大臣的劝说下,乾隆才将玉玺交了出来,乖
2023-04-16 08:09:00
煤矿和殖民地:2大偶然因素让英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社会发展的进度,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格局。让欧洲一举成为全球的工业中心,保持了几百年的优势。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也让英国拥有了先发优势,发展成全球第一强国
2023-01-27 16:00:00
克里米亚战争:沙皇俄国的转折点
...价的。贝纳多特-施密特系统研究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前的欧洲外交运作,他认为:“沙皇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观察到欧洲并没有联合起来反对他,而不会放弃自己的要求,如果土耳其接
2023-02-04 15:22:00
你的“五一”,少不了它的功劳!
...前15—前14世纪冶铁技术流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战国铁口锄。 汉朝的人会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东汉末期
2023-04-30 19:28:00
祸害中华300年的不止满清,而是从明开始
...其实封建后期的近代化基础多半是明朝时期丢的,明同期欧洲殖民了几个大洲为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而明朝龟缩在长城之内守着三百万领土。明同期欧洲文艺复兴科技和思想逐渐活跃,
2024-09-25 18:10:00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他的儿子为何帮助英法联军?
...展,早已经积弊重重,反过来经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欧洲生机勃勃,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大航海带来的经济利益武装船舰到处横冲直撞。当来到东方的时候,严重挑战清朝在东亚的地位。龚自珍
2023-02-12 15: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