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同室操戈、祸起萧墙的事还少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05:53: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六年正月,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刘邦听取了谋臣田肯的建议,封远房堂弟刘贾为荆王,弟弟刘交为楚王,长子刘肥为齐王,拉开了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序幕。到了高祖十二年,现存的同姓诸侯王共九个,包括齐王刘肥,楚王刘交,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燕王刘建等。其中七个是他的儿子。

刘邦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是在分封异姓王之后。他已经意识到异姓王不可靠,会威胁皇权,引起国家的动乱。问题来了,异姓不可靠,同姓就可靠吗?难道刘邦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答案是刘邦也意识到了。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后,曾让人给刘濞相面,知道刘濞的面显反相之时,他心里就有点后悔,但一国之君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于是就拊着刘濞的背说:“五十年后东南地区有人叛乱,不会是你吧?天下刘姓一家人,千万不要谋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七国之乱”,为何没有参与叛乱的齐王也自尽了?
...,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发动了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因为吴、楚是主要反叛力量,往往也被称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刘
2023-01-28 15:39:00
...和大臣扶立上台,汉文帝势力单薄,不仅不敢削弱现存的诸侯王,反而还要分封新的诸侯,例如分封刘遂为赵王、刘泽为燕王、刘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刘武为代王
2024-04-29 22:14:00
削藩政策结果丰-汉平七国之乱
...祖庶子的身份继统,地位不是很巩固。加之汉初所封的各诸侯王到这时都经历了两三代的更替,与文帝的血缘关系已经不那么紧密。因此,文帝即位后,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2023-07-12 21:07:00
他密谋造反多国力挺,因何又落下三月即败?
...国家。刘邦建立汉朝初期,认为秦王就是任用异族子弟为诸侯王而灭亡的,所以他认为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才能确保中央的稳定。于是乎平定天下后汉高祖刘邦开始消灭异姓诸侯王,赵王张
2023-05-08 08:48:00
西汉齐王一系的沉浮:从刘肥到刘将闾的权力斗争
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刘邦在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然而同姓诸侯王依然是西汉中央的重大威胁,实力前列的诸侯王更是闹出了“乱七八糟”之一的“吴楚七国之乱”。
2023-09-21 01:47:00
西汉“七国之乱”,七大诸侯王因何参与叛乱
...帝时期,由于诸侯国实力太强,且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王对中央朝廷威胁极大,汉景帝遂在晁错建议下推行削藩,结果此举引发了诸侯王的激烈反抗。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
2023-07-14 17:09:00
刘邦的烦恼:统一还是分裂?汉帝国如何才能保证千秋万代?
...伍,但是当外患消失内忧就会浮现的铁律是不可改变的。诸侯王功勋卓著,在封国内拥有独立的司法、财政、政务甚至军队,实际上属于半独立割据状态。而且有些人还想着二次创业,向皇位发起挑
2023-09-08 10:49:00
西汉七国之乱七国国王分别是怎么死的
...诸侯国的联合叛乱,起因是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趁机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
2023-04-28 12:16:00
汉朝的削藩和明朝的削藩有什么不同
...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削弱高祖刘邦留下的同姓诸侯王。汉景帝的堂叔,吴王刘濞当年正月,正式起兵造反,很快就有其他六个藩王参与了造反,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在
2023-07-08 13: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