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04 05:49: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国工程院《工程(英文)》期刊影响因子从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

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本报记者 谷业凯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4日 第 19 版)

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工程(英文)》编辑在讨论期刊选题方案。

周海川摄

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科技视点·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近期出版的《工程(英文)》期刊。

周海川摄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出台《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到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我国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取得哪些成果?如何进一步办好科技期刊?科技版即日起推出“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系列调研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工程(英文)》是中国工程院2015年创办的全球发布、开放获取的工程科技综合性期刊。近年来,《工程(英文)》持续强化期刊学术品牌建设,努力将期刊搭建为高水平工程科技交流平台,推动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工程(英文)》的影响因子从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在世界工程科技综合期刊中名列前茅,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计划”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国工程院坚持全院办刊,提升期刊学术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组织15位院士开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办一份世界一流的中国学术期刊”。彼时,刚刚面世的中国工程院院刊主刊——《工程(英文)》创刊号以“机器人和3D打印”为专题,刊发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文章,获得了海内外工程科技人员的好评。

“只有约到高水平的论文,期刊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不妨采取‘专题约稿’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特定主题的好稿”“要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中英文同步出版,方便我国工程科技工作者以母语阅读和理解工程技术的先进成果,对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具有推动作用”……那次会议上,周济、郝吉明、陈赛娟等多位院士专家为这本刚刚诞生的科技期刊献计献策。

“我国工程科技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来发布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我国工程科技界有实力也有能力创办一流的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工程(英文)》执行副主编、《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延建林表示。

起步阶段,针对办刊时间较短、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中国工程院坚持全院办刊,提升学术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中国工程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工作的意见》《中国工程院院刊发展规划》,加大办刊资源支持,发动全院9个学部的院士力量,广泛吸引国内外优质稿件,共同支持期刊快速发展。”延建林介绍。

276名学科编委,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各国工程/科学院院士164人;组织出版60余个前沿热点专题,形成9个常设专题,60%以上稿件来自国际顶尖团队;读者覆盖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期刊出版周期从季刊、双月刊缩短到月刊,年度发文量从70篇增加至300篇……

8年过去,许多院士专家的期待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面向全球工程前沿策划专题出版,提供内容知识的“增值服务”

期刊出版环节多,除了选题策划、邀稿组稿、同行评议、编校加工、印刷出版等内容生产步骤,还包括文献推广、信息服务、品牌运营等。吴向是《工程(英文)》的执行副主编之一。8年来,每周一次的主编例会和学科主编月度工作会议,几乎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特别是选题方向,真正的前沿、热点在哪里,是我们尤其关注的。”吴向说。

把握科技前沿、策划专题出版,是综合性期刊实现高水平办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2017年以来,《工程(英文)》每年依托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通过对专利、文献、报告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专家研判,筛选全球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前沿,梳理形成期刊重点选题、组稿方向,超前部署专题。

“我们每年遴选约10个前沿热点作为专题进行组稿,并针对高影响力专题进行‘滚动’组稿,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深地物质等,每个专题由国内外专家单独组成编委会,研讨各前沿领域课题。”吴向说。

特色栏目集中反映科技期刊的办刊定位、方向和风格,《工程(英文)》非常注重特色栏目建设。比如,“新闻热点”关注工程科技最新进展,“观点述评”表达学术新观点,“工程成就”每年发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特色栏目不仅丰富了期刊内容,也使得《工程(英文)》成为涵盖工程科技各领域,融工程研究、实践、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

优化出版流程方面,《工程(英文)》在编辑初筛、外审修回、在线出版等环节都设置了“控制节点”,提高审稿效率、确保稿件质量。“同时,为提高出版效率、保障出版进度,编辑部还明确学科编辑岗位的‘主线—副线—快线’工作任务,每位编辑负责1至2个学科,做好编委和作者团队服务,提升稿件处理时效,提高出版水平。”延建林表示。

在延建林看来,完成文章发表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内容知识的“增值服务”。“要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需要期刊提供便捷化的内容知识服务、体系化的推广支撑。”

近年来,《工程(英文)》加快建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起数据平台合作、多媒体传播等多元化文献推广体系。《工程(英文)》还坚持“刊会联动”,涵养期刊学术“生态圈”。吴向举例说:“文章发表后,相关专题编委会经常组织小规模的学术论坛,把‘小同行’科学家召集起来,让作者介绍研究成果。此外,还依托学科编委和青年通讯专家举办前沿论坛、青年前沿论坛等学术活动,让科学知识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

高标准建设系列期刊集群,把中国工程科技期刊推向更广泛的国际学术群体

2017年以来,中国工程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按照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每个学部建设一份本学科领域顶尖科技期刊的架构,高标准建设系列期刊集群,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由中国工程院联合清华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是《工程(英文)》的子刊之一。期刊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王慧认为:“在环境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问题有很大不同,高水平科技期刊既能反映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引导我国科研人员聚焦细分专业领域,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我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加强与学会、协会合作等方式,努力将期刊推向更广泛的国际学术群体。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章的质量,如何吸引更多重要原创性成果发表在期刊上,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编辑张姣说。

科技进步离不开开放合作的学术平台支撑。《工程(英文)》自创刊起,就主动加强与世界主要国家工程院、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知名科学家的合作。目前,期刊国际编委比例超过50%,国际作者比例达到60%,每篇论文至少有一个审稿意见来自国际学术同行。

“除了要创办一流科技期刊,我们还要打造一流出版平台,提升科技数据资源的竞争力。”延建林认为,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要建设一流出版平台。吴向表示,随着科研方式的变革,科技数据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提供高水准的信息服务。

“办好一本高水平的学术期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延建林表示,“我们将继续依靠科学家办刊,切实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推动《工程(英文)》系列期刊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

(于小俪参与采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4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科技视点)
...建创新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科技视点)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张梁在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周晓璇摄前不久,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研发
2023-04-17 06:21:00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首次发布创建自主科技评价体系 推动国内外科技期刊等效使用3月13日,《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2023-03-15 09:52:00
...。科学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这点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我国科技期刊规模大、种类多、专业全,承担着发布和传播创新成果的重要使命。笔者认为,如果科技期刊出版抓住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的历史机
2024-05-17 07:03:00
立足科技前沿 服务学术同行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极端制造(英文)》:立足科技前沿 服务学术同行《极端制造(英文)》期刊2024年第二期封面。图片来源:《极端制造(英文)》编辑部【国际学术期刊拾萃】◎郭东明“
2024-06-21 03:36:00
2022中国科技论文:世界热点首次排名第一 高被引保持世界第二
...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被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2021年共有371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水
2022-12-29 14:25:00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重庆12月6日电(记者 钟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材料基因工程前沿(英文)》(Materials Genome Engineering Advances
2023-12-07 00:28:00
加快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报记者 黄晓慧 喻思南数据来源:中国科协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
2024-02-05 06:30:00
...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期刊列表,最终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同日发布的还有《全球科学论文分析报告》。通过对全球129本全学科顶级期刊2024年刊登的8.6万余篇论文的
2025-01-17 14:14:00
...排在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2022年在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9.36万篇,占世界总量的26.9%,被引用次数为64.96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
2023-09-21 09:4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普阳钢铁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宽厚板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一块宽厚板的靶向发力——“铁疙瘩”怎样变成“金娃娃”(十)从矿山到港口
2025-10-05 07:47:00
人气旺 厦门多个商场假日客流爆棚、销售额亮眼
集美大悦城商圈内,小朋友和机器人亲密互动。(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SM购物中心潮玩店内人气火爆
2025-10-04 09:20:00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
太燃了!无人机空中展旗!高新区国庆“氛围组”已上线!
2025-10-03 23:48:00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下单超100万元团购券
9月29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国庆中秋消费。抖音用户在@北京卫视 直播间下单超1万次
2025-10-03 18:36:00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首日盛况 打造国庆科技打卡新地标
国庆首日,“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在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国庆假期极具科技温度的打卡地
2025-10-03 19:06:00
走到白石山巅的尽头,这家建在悬崖边的“云端咖啡厅”绝对让你惊呼。
2025-10-03 11:37:00
泰康人寿发布新品“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百万药无忧”),以广覆盖、易投保、强保障、低费率为优势
2025-10-03 09: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林雨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数据要素分论坛暨大数据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研讨会”上
2025-10-03 08:38:00
兴趣-实践-视野:达芬奇金奖少年带来的教育启示录
摘要:2025“你是达芬奇”全球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创新赛圆满落幕,其中金奖获奖少年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AI赋能的新时代
2025-10-02 16:22:00
单日调用近1万亿次,高德助力北斗规模化民用跨入新量级
2025年10月1日,随着国庆长假首日出行高峰的到来,高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量接近1万亿次,支撑导航总里程数超90亿公里
2025-10-02 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