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大科普格局来了,科技期刊如何抓机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17 07: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包晓云

2022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科学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这点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我国科技期刊规模大、种类多、专业全,承担着发布和传播创新成果的重要使命。笔者认为,如果科技期刊出版抓住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将会加快推进发展转型。

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协作

一般认为科学普及是科普期刊的重要责任,学术期刊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文章被引率、提高影响因子等方面。但是,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仅靠科普期刊承担科学普及的责任是不够的。

我国科技期刊中学术期刊的数量远超科普期刊,学术期刊可以挖掘自身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可能性,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同时,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有助于解决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长期存在的专业性强、受众狭窄、传播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实现科学普及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共同的使命。

在落实科普职责上,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各有优势。学术期刊是科技原创成果的“孵化器”,更接近科学技术本身;科普期刊更贴近普通受众,具有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二者可以互动协作,优势互补。

学术期刊应向优秀科普期刊“取经”,在期刊内容科普化方面积极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广为人知。科普期刊应当通过密切合作交流,关注了解科学技术前沿动态,创作时代性更强的科普作品。

国内有些期刊已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航空学报》《航空知识》均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航空学报》是学术期刊,《航空知识》是科普期刊,两刊在内容方面都涵盖航空航天全学科。两刊办刊过程中共享期刊内容资源、共建期刊编委会、共筑期刊传播平台、共育期刊编辑人才、共同开展特色品牌活动,通过机制体制一体化创新,实现了融合发展,成效卓著。

科研成果发表与科学普及联动

经过同行评议得以在学术期刊发表的科研成果,其质量和价值都有专业的保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进行普及的过程,充分发掘了科技论文的附加值,实现了论文本身社会效益和应用范围的最大化,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都大有裨益。

科技期刊出版要以科研成果发表和科学普及的协作联动为目标,大力推动机制的创新优化。

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来看,联动机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研究成果形成后,学术期刊在刊登成果的同时,应当同步考虑科学普及。有资源的学术期刊可以创作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在科普期刊或者其他渠道刊登发表科普作品。这使得科学研究成果一面世,既为行业所知也被大众所知。

英国《自然》杂志作为国际顶流学术期刊的做法是:一方面增强专业科技期刊的科普功能,设置多个非学术论文栏目,发表大量科普文章,宣传、解读《自然》的学术论文;另一方面,通过电子邮件等渠道向重点读者及公众推送非学术文章,大力宣传其刊出的学术论文,扩大传播影响。这种做法显然一举数得。

我国学术期刊在科技期刊科普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良好成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科学基金》,每年年底邀请各领域科学家针对重要事件撰写评述文章,分析科学背景、科技进步意义、研究现状和差距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向非专业人士介绍各领域前沿。

从科普期刊的角度来看,联动机制需要增强主动精神。科普期刊从业人员通过与科学家、学术期刊的协作互动等途径,了解科技前沿动态、重大科研进展及重要科研成果,可以主动承揽科普创作任务。

比如《天文爱好者》就承担起科技成果与青少年读者之间的桥梁角色。有专业背景的编辑人员长期跟踪科研发展动态,通过“新闻速递”“前沿视点”等栏目,将近期的科技成果以深浅不同的层次进行介绍,并且优先刊登我国的重大成果。

科技工作者参与期刊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涉及科技、文学、教育等各专业领域,对创作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流科研成果要成为一流科普作品,离不开一流的创作队伍,创作人员既要熟悉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科普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科技工作者尤其科学家是科普创作的重要力量,由他们创作科普作品既有专业优势,又有自带流量的传播优势。期刊要善于通过聘请编委、组织活动等形式,把相关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会集起来,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科普创作队伍。

国内有很多期刊在建设科学家兼职创作队伍、形成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工作机制、促进期刊品牌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如《协和医学杂志》组建了“学术+科普”双强创作团队,云集国内外一批权威人士组成学术团队,又从学术团队中选择富有健康科普创作能力和网络人气的15名专家,组成“健康科普行动”主创团队,促进了期刊品牌持续提升。

总之,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对科技期刊出版形成了压力,也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科技期刊要顺势而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履行科普工作责任,为建设科技强国、提升国民科学素质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2版中国科普期刊概览与目录》将正式出版
本文转自:新华网《2022版中国科普期刊概览与目录》将于2023年2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上海市同济医院大健康工程管理研究所组织全国的科普、传媒、出版等各领域的专
2023-01-29 09:33:00
...5月10日,航空知识杂志社社长、《问天少年》主编、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编辑学报》编委俞敏走上第四十九期刊协讲堂,围绕《航空知识》《问天少年》两本科普期刊的定位和内
2024-05-13 10:01:00
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开幕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现场。刘成贺摄11月29日,由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第十八届
2023-11-29 19:49:00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发布中国SCI期刊增速远不及中国作者发文增速本报讯(记者张楠)11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十
2023-11-30 06:45:00
《2022版中国科普期刊概览与目录》新书在沪发布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2月26日,《2022版中国科普期刊概览与目录》新书发布会暨科普学术化论坛召开,上海市工程管理协会会长孙绍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孔荣华,中国科普作
2023-02-27 14:32:00
...国际”【热点追踪】◎本报记者 何 亮当前,全球各语种科技期刊约有10万本,有2万本进入权威数据库科技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
2023-12-08 01:26:00
...报本报讯 (记者 张宣) 近日在南京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
2023-12-06 05:46:00
中国粮油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召开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学术引领 科普示范 智库聚才中国粮油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召开本报讯 (记者 鲍小铁)由中国粮油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中国粮油学会第十一
2023-06-12 08:54:00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目标,随之出台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则对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作了具
2023-09-07 17: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