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30 15:17: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编者按

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向读者介绍了贵州众多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贵州近年来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根据王阳明在黔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2020年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囊括贵阳、毕节、黔东南、黔南等地的多处自然、人文胜迹,分别为: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十二境”。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日前,贵州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了《阳明·问道十二境》原创图书。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将循着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带您逐一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

在贵州省黔西县素朴镇灵博山的怀抱中,坐落着一座久经风雨的象祠,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座象祠。

象祠,是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相传,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唐代以后,象祠多毁,贵州却留存有他的祠庙。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象祠所在的黔西灵博山 。吴学文摄(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王阳明贬谪修文期间,与贵州宣慰使安贵荣交往深厚,曾有书信往来。明正德三年(1508),水西以彝族为首的各民族请安贵荣出资翻修象祠。祠成,安贵荣遂请王阳明为之作记,王阳明欣然应允。

次年早春,王阳明在安贵荣的陪同下,渡过六广河到水西境内灵博山,一睹历经岁月洗礼后焕然一新的象祠。沿途中,他们被当地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热情所包围。少数民族同胞们以茶酒相迎,款待他们留宿共餐。水西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如同春日暖阳,让王阳明沐浴在脉脉温情中。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六广河。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到达灵博山后,看到饱经风霜的象祠已经被黔西人民劳作翻新,王阳明顿觉感慨万千,以唐人毁象而黔西奉祀象的史实,赞扬了水西各族人民的淳朴、忠厚及豁达的胸怀。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象祠景区内刻有《象祠记》的石碑。吴学文 摄(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同时,王阳明还提出“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的新颖见解。王阳明认为封建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观念都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象这样的人,其良知也与圣人同,只是暂时被私欲蒙蔽了良知,一旦受到道德感化,良知即显现出来。

于是,王阳明提出“吾于是盖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自此,王阳明的“良知说”如同晨曦初露,于朝阳下晶莹闪烁。

沪贵联动 | 阳明 · 问道十二境之水西论象: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提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黔西灵博山象祠。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象祠记》在写作之后近两百年,被选入《古文观止》。如今,也成为素朴镇中小学的课程内容,那些关于教化链接人性“始”与“终”的论想,在学生们的琅琅书声中传递着,温润心灵,润物无声。

冬日,沿着王阳明的足迹重访象祠,或许可在重温这篇名作中,汲取多一份的勇气。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3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现存的象祠。象祠之所以声名大振,是因为一代巨儒王阳明脍炙人口的名篇《象祠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写下《象祠记》?王阳
2024-07-12 06:03:00
16岁少年见一对大雁殉情而死,写下无人超越的千古名篇
...白,是深情的思念,是永恒的陪伴。笔者认为,能与相爱之人一起白头偕老,相伴终生,便是这人世间再美好不过的事了。1、少年赶考,路遇大雁殉情这一天,一位意气风发的16岁少年正骑着马
2023-02-07 21:29:00
飞云崖古碑石刻探寻
...云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被贬入黔,洋洋洒洒写下《月潭寺公馆记》,盛赞飞云崖“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明代的王训、郭子章,清代的
2023-12-26 20:28:00
2023“山外有山·黔西大集”文旅推介活动走进东部名城常州
...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同时,黔西也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象祠记》的圣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心学思想在这里得以升华。近年来,黔西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
2023-11-12 13:57:00
为何说屈 原是李太白、苏东坡谪仙人的先辈偶像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答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自然是虚构的人物,而这也是屈,原内心的挣扎,不难看出屈,原内心其实早就清
2024-06-29 17:23:00
诗人路上遭强盗抢劫,即兴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名篇
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逐渐衰落了下来,全国的民生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朝廷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很多百姓只凭种地是很难生存的,不得不捞偏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曾经盛唐时期那“路不拾遗
2024-09-07 10:22:00
杜牧等意中人14年,没想到她已嫁人生子
...小妾换别人的马骑的荒唐事情;在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王阳明其实是一个明朝的逃犯。杜牧也是一个“多面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正直的士大夫,还是一位情场失意人。杜牧苦等意中人14年,没想
2023-01-03 19:05:00
...”而顿然开化,蕴育、凝聚、释放“灵气”而出彩出神。阳明心学与贵州美酒,看似并不搭界的两件“物华天宝”,双双出在贵州,是贵州地灵人杰、出神入化的必然。出神入化,要旨在“化”,化
2024-01-12 06:27:00
唐朝诗人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写的六首诗全是千古名篇
...是迷样奇崛。描写的画面与李白《将进酒》开篇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反相成。整首诗歌虽然都在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但是同时却又刻画了一位思念亲人的战士的形象。诗歌意象极其丰富
2023-02-08 21: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