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血战沙隆,挫败阿提拉
阿提拉率领的匈奴人大军兵凶将猛、实力强大,在他手下还集结着臣服于他的东哥特人、阿兰人、图林根人、勃艮第人,以及他的盟友法兰克人的一部分。这支残暴之师足有数十万之众,他们直插高卢地区的心脏,摧毁了一座座城市,一直进逼到奥尔良并包围了这座城市。
面对这危急的局面,埃提乌斯急需调集军队以及寻求盟友的支持。现在在他手下同样有撒克逊人、阿兰人和勃艮第人等蛮族的军队,也有与之结盟的墨洛维这一派的法兰克人,但他还需要得到一个更有力的盟友,那就是西哥特人。
西哥特人自洗劫罗马之后,其国王阿拉里克一世去世,继位的阿陶尔夫转而与西罗马帝国结盟。在随后几任国王的统治下,西哥特人与西罗马帝国时战时和,不断壮大着实力。现在它的国王,是阿拉里克一世的私生子狄奥多里克一世。
狄奥多里克一世是一位明智而又勇敢的国王,西罗马帝国派来使者劝说他,阿提拉当然也做了同样的事。狄奥多里克一世审时度势,做出了英明的选择,那就是与西罗马帝国结盟,抵抗他们西哥特人的世仇——匈奴人。
到这时,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集结起了力量,他们在埃提乌斯和狄奥多里克一世的率领下直扑奥尔良,去解救那里的围城。阿提拉见援军到来,急忙撤下了围城的主力,同时召回散落在四方的部队,准备退往沙隆平原,在那里与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决战。然而在退兵途中,匈奴人和他们的联军受到追击,损失惨重。
当阿提拉大军撤退到沙隆的香槟地区时,埃提乌斯和狄奥多里克一世的联军主力也追赶了上来。最后的决战,就在这片广阔的平原上展开了。
据历史学家研究,这场被称为“沙隆战役”的大战惨烈异常,双方战死的将士合计约有16万人,甚至有记载说达到了30万。有一位历史学家批评:疯狂的君王仅仅在一个小时内,就消灭了整整一个世代的人类!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场大战以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一方的胜利收场。阿提拉兵败被围只能负隅顽抗,几乎要准备自杀。后来,埃提乌斯为了维持势力平衡而主动撤军,阿提拉才得以逃脱,双方暂时恢复了和平。但在这场战役中西哥特人却失去了他们的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却身中标枪,在敌阵中战死了。
作为游牧民族,西哥特人和他们的亲族东哥特人、仇敌匈奴人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战斗民族。从阿拉里克一世到他的后人,许多西哥特国王都曾经驰骋沙场。狄奥多里克一世作为一位冲锋陷阵、战死沙场的西哥特国王,尤其是他率领着西哥特人参加沙隆战役,战胜了几乎是欧洲人梦魇的阿提拉和他的大军,其声名当然值得纪念。
阿提拉之死
“上帝之鞭”阿提拉并没有那么容易承认失败,沙隆战役仅仅过去了一年,他就在公元452年重启战端。这一次,他率军直扑意大利,攻陷了包括米兰在内的多座城市,所到之处照例是杀戮和劫掠。但他并没有攻入罗马,因为瓦伦丁尼安三世在罗马向他求和,双方经过协商结束了战争。
阿提拉带着胜利的果实和荣誉离开了意大利。然而没过多久,在他与一个日耳曼少女伊笛可的新婚之夜,他竟因鼻腔血管破裂导致窒息暴毙,“上帝之鞭”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时值公元453年。他死之后,匈奴人陷入了内斗,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
教皇利奥一世与阿提拉会面
拉斐尔作于1514年,壁画。公元452年,阿提拉进军罗马,西罗马无力抵抗,只得派教皇利奥一世前去议和。中世纪诗人德拉?埃里奥多罗将此场景描述为:利奥一世用庄严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的演讲,完全征服了阿提拉,令他心惊胆战,不得不退兵。而在利奥一世去世1000年后,时任教皇尤利乌二世命拉斐尔负责在梵蒂冈教皇宫的墙上画一组《教廷创始及巩固》的壁画,其中,《教皇利奥一世与阿提拉会面》为赫利奥多罗厅的第四幅壁画,也是诗人德拉对利奥一世赞美的视觉呈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