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07 14:02:00 来源:阿宅社会

“呜——”一列墨绿色车身的列车长鸣呼啸而过,从拉萨经唐古拉山口,越过茫茫戈壁,穿过中原大地和江南水乡,最终停靠在了上海站。一群藏族少年从车上鱼贯而下,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看,在那里!”顺着其中一位小伙子手指的方向,“热烈欢迎新一届复旦附中民族班学子抵沪”的横幅映入眼帘。复旦附中民族教育工作办公室的老师们早已等待在那里。像驶向梦想的航船,复旦附中将带领他们抵达未来。20年深耕民族教育,守护“格桑花”茁壮成长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内地民族班开设以来,每一位学子的青春故事都有这样一个美好开端。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民族班师生,见证了青藏铁路开通,天堑变通途,也目睹了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变。2002年起,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部署,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始承担西藏民族班学生的培养任务,近年来每年负责高中3个年级近130名西藏学生的教育,至今累计培养了19届、近600名毕业生。“这些孩子正如一颗颗‘格桑花’的种子,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郭娟说。为更好地满足西藏民族班学生的教育管理需求,围绕藏族学生进行完整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附中于2014年成立民族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联系、统筹、协调、安排西藏民族班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张之银担任第一任主任。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结合附中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认真研究藏族学生民族文化、认知规律、生活习性等方面特点,构建了完备的家校共同体和育人体系。如何激发西藏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经验中掌握化学知识?在附中化学特级教师曾德琨的民族班化学课上,有学生团队提出干燥牛粪在冬天作为一种环保能源的想法,并以此延申,关注到西藏作为高原地区有着丰富的日照资源,最终将其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探索。“你会发现,在化学实验上,这些孩子们有着更强烈的热情,有时可能还展现出更突出的动手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家乡的事物也能转变成书本上的知识,就更有学习的热情了!”曾德琨说。经过多方调研和研讨,团队在各学科为藏族学生单独设计教学方案,同时组建专门的民族班语文、数学和英语备课组,三个年级定期集体备课,根据学生学情定制课程计划,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浅入深,逐步引导,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对民族班学生的培养经历了由摸索到成熟的过程,从最初以平行班学生教学为参考,逐渐实现了向个性化的、度身定做的教研的转变。”讲起附中民族学生完备的培养工作,张之银充满骄傲与自信。家校连心,共同呵护“格桑花”在沪上成长学习之外,民族教育办公室对孩子们的生活也有着事无巨细的关心。从没有离开过高山的懵懂少年,常有对阿爸阿妈的思念,学校不仅是他们求学的地方,更是另一个“家”,从校服的购置、床上用品的选用、换季衣物的清洗,到饮食保障、生病护理、理发等,民族教育办公室都为他们一手操办。“24365”是团队老师们的共同“密码”,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待命。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他们始终秉持着爱、严、细的原则,参与每一位民族班学生的成长。周丽君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周妈妈”。她不仅会在周末时回学校和学生聊天谈心,也会在学生有需要时把学生带到公园散心或带回家照顾。2022届学生丹央初到附中时水土不服,经常头痛、呕吐,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一度产生要回拉萨读书的想法。生活指导老师何国华和曲珍辗转多个医院带她就医,夏浔为丹央设计了系统的运动康复方案,班主任王岚给她进行一对一辅导,把落下的学业补上来。在老师们的呵护下,丹央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在学校的一次中秋晚会中,她以一首钢琴独奏《童年的回忆》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2022年11月,彼时就读大一的她回到附中母校,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给学弟学妹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会带来不一样的幸福感。“每年教师节或毕业典礼上,我真是被幸福包围着,民族班孩子们的情感是我非常珍惜的回馈。”周丽君说。民族教育办公室不仅在学校为学生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还在家校互通上不断付出努力。针对民族班教育工作实际,他们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成长需求、升学目标、生涯规划、家长困惑等,开设“民族班家长学校微课堂”,走进西藏进行家访。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2017年,朱旻峰第一次担任民族班班主任,在暑假他便带队和老师们前往西藏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朱旻峰不仅真正感受到了民族班学生求学之路的不容易,还深深体会到家长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一开始我觉得可能只是普通的家访交流。可是当我真正踏入学生的家中,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对老师的尊重、对学校的感激,让我觉得一定要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一看,更深入、更关心地去体会他们的家庭情况。”2019年和2021年,朱旻峰又两度前往西藏家访,一共对99个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脚步遍及西藏各个市区。家访期间,朱旻峰大部分时候清晨五六点就出发,到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到宾馆,途中常要忍受高原反应和应对如冰雹等突发的天气状况。对他来说,这都是“应该且必须做的事”。家访的经历让朱旻峰的教学有了改变。“了解到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后,我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耐心,我越来越愿意去注意到孩子们学习的困难,想办法和他们一起解决”。而学生也更加信任朱旻峰,遇到困难会立刻想到他,他们相信“朱老师一定会帮我解决问题的!”育人实效突出,美丽“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绽放有趣的藏语藏音在交谈中跃动,酥油茶、糌粑和风干牛肉等多种美食可以尽情享用,参与者可以试着编个藏式发辫、穿上藏族服饰、体验传统的藏族游戏,也可以观赏藏族文化展、加入藏韵文化讲堂……这就是“藏韵节”,每年广受附中师生欢迎的民族主题活动。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于师生而言,藏韵节是了解藏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窗口,对民族班师生来说,这个节日则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来自西藏的孩子们会发现,大家格外喜欢自己的家乡、藏族的文化事物,因此非常乐意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也更加愿意为此很精心地筹备节日的用品。”在民族教育办公室主任荆林晓看来,学生在附中获得“归属感”和“影响他人的力量”的同时,也会更深入地融入学校,并建立更强大的自信心。理想信念的塑造,激励着学子们在学成以后回报社会、反哺家乡。“2002年,我有幸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始我的高中生涯。复附的三年,从人文环境、教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对我三观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就职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高原医学研究所的首届民族班学子单增卓嘎至今难忘这段求学经历。

复旦大学附中民族教育办公室团队调研分析学生民族教育工作

像单增卓嘎那样反哺家乡的民族班学子还有很多。2005届毕业生索朗德吉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作为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参加西藏当地科学考察、高原农业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报道工作;次仁玉珍考入复旦大学,后回到拉萨农业厅,为西藏三农事业贡献力量……至今,这些附中民族班毕业生在水利、电力、建筑业、交通、仓储信息、科学研究、环境公共设施、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20多年来,附中95%以上的校友在完成学业深造后都选择了回到西藏就业,成为建设西藏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未来,附中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的西藏建设者做出更大的贡献!”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骄傲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7 1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复旦大学助力白云区档案史志发展 | 深化校地合作
8月30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伟兵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
2023-09-06 15:53:00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奔赴支教 闪耀青春复旦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于都本报讯 (记者吴明河 通讯员刘小强 钟淑萍)近日,15名来自复旦大学法学、中文、物理等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寒假社会实践
2024-02-06 03:18:00
专家把脉,实地调研,吴泾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启新航
...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引入有丰富学术和行政经验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区级教育行政专家团队,调研分析、出谋划策,从顶层设计出发,为吴泾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兼顾宏观规划与
2024-03-28 06: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姜泓冰 赵天润 叶鹏复旦大学启动“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面向未来,培养中小学教师,首批73人入选。4月3日举行的复旦大学“国优
2024-04-05 07:13:00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通讯员周盛朝复旦大学自2012年定点扶贫永平县以来,把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改革总体规划,立足永平需求和复旦优势,在发展规划、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产业帮扶
2023-05-31 00:18:00
...课以来接待实践人数超万人,来自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复旦附中等多所国内知名中学的学生共同感受敦化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魅力。三是组织定期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定期举办学术论坛、青年
2025-02-27 09:54:00
双向奔赴!复旦遇见“复旦”实现校际交流共谋发展
7月22日,复旦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国情调研实践活动相遇息烽县乌江复旦学校,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在息烽县九庄镇援建乌江复旦学校。复旦大学
2024-07-23 13:36:00
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岱崮)小院”在蒙阴县岱崮镇揭牌
...2月14日,在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牵头推动下,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岱崮)小院”在蒙阴县岱崮镇揭牌,旨在以“岱崮小院”为支点,聚焦岱崮镇资源禀赋,发
2025-02-17 09:23:00
友朵生物携手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发团队,助力如染、丝华诺等品牌奏响染护发国潮强音
...能。近日,友朵生物与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科研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其旗下如染、丝华诺植养染发系列新品重磅上市。这一系列重磅动作彰显着友朵生物的进取姿
2025-01-08 09:4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没花一分钱却得到了一处总价313万元的房产,这对任何人而言,除非“撞大运”、否则无法想象。然而,它却在来西安创业的河南人小谢身上发生了
2025-11-16 07:58:00
西安2025—2026年供暖季已于2025年11月15日零时正式启动。市民朋友们,您家的暖气是否如期而至?在供暖首日开展直播活动
2025-11-16 08:30:00
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市招考院发布消息,我市202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11月19日至20日进行网上报名
2025-11-16 08:4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婷婷通讯员陈欣睡眠障碍患者告别“碎片式”诊疗,获得连贯精准的解决方案;医生有了“智慧助手”
2025-11-16 08:44:00
“墨韵载成语 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圆满举行
冬日长安,书香与墨韵交融。11月15日,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墨韵载成语书魂传经典——《吴福春楷书成语》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行
2025-11-16 11:40:00
大皖新闻讯 11月15日上午,2025中国黄山书会开幕之际,“时代之光·青年作家创作营”签约仪式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黄山书会主舞台举行
2025-11-16 11:51:00
应对强降温,北京发出“升温令”提前供热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15日夜间至17日白天北京有大风天气,16日至17日气温明显下降。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了解到
2025-11-16 15:33:00
上手快又解压 年轻人热衷亲手织围巾
图为市民杜鹃编织围巾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这样的画面:温馨灯光下,妈妈捏着两根毛衣针,灵巧地来回穿梭,不几天就能织成一条“温暖牌”围巾
2025-11-16 15:36:00
富力城社区网格员联合街道妇联,通过持续两周的疏导与关怀,成功帮助一位孕晚期女性缓解心理压力,展现了社区在居民心理健康支持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5-11-16 15:36:00
“下夜班回来,楼道一片漆黑,突然有东西扫过肩膀,吓得我心跳加速!”近日,居住在新兰路101号院筒子楼的小李向兴安社区网格员讲述了晚归时的惊心经历
2025-11-16 15:37:00
“开了中药,谁会煎?”“我是中医,打开视频,教你。”“遇到了纠纷,想咨询法律问题。”“我是律师,说来听听。”这是11月15日滨体社区微信“帮帮群”中的一段对话
2025-11-16 15:37:00
11月14日晚,家住兴华街188号院的王女士家中发生惊险一幕。家中突然跳闸,她出门查看电闸时顺手带上了门,返回时却发现智能锁因电量耗尽“罢工”
2025-11-16 15:37:00
雨棚破损悬空 社区协调拆除
11月14日,滨河东路第一社区网格员在例行排查时,发现交通局宿舍四层一户居民家的阳台雨棚破损严重,存在高空坠落风险。社区随即协调进行处置
2025-11-16 15:37:00
视频制作|柴生彩河北新闻网讯(万旭)11月11日18:24河北保定易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电话,辖区内有8人因登山迷路被困急需救援
2025-11-16 16:14:00
戴建业黄山书会笑谈“浪漫”与经典:少刷手机,多读书
大皖新闻讯 11月16日,中国著名学者、作家戴建业现身中国黄山书会,参加“《浪漫得要命》暨‘口头禅三部曲’演讲签售会”
2025-11-16 1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