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郑玮 临沂报道
2月14日,在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牵头推动下,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岱崮)小院”在蒙阴县岱崮镇揭牌,旨在以“岱崮小院”为支点,聚焦岱崮镇资源禀赋,发挥高校、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各方优势,深入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驻临沂市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陈金秀出席并讲话,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德余致辞,市派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叶子枫、中国海洋大学省派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临沂振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朱文凤、复旦大学5位同学等参加。
复旦大学是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丰硕。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通过高校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实验室”,用社会科学服务乡村振兴。揭牌仪式上,赵德余教授结合当地产业实际从职业培训、电商直播、助学研学、岱崮产业发展、资源人才信息链接整合5个方面分享了“岱崮小院”设立的初衷、功能、计划、意义,未来将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市旅游学校等更多院校参与“岱崮小院”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汇聚效应,帮助岱崮镇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陈金秀指出,中国海洋大学在此设有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正因如此,才吸引了复旦大学的师生们前来研学、创新创业并挂牌。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在江苏、云南等地设有乡村振兴小院,立足于从发展规划、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产业帮扶、直播带货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蒙阴试点挂牌临沂首个“乡村振兴(岱崮)小院”,助力跨村联建和沂蒙优品汇网上销售,作为链接资源的重要平台,更能成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的“试验田”。
陈金秀强调,复旦大学乡村振兴(岱崮)小院落地后,要承载三个“心”:一是“初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乡亲们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文化浸润,让乡村发展有温度、有质感。二是“匠心”,立足本地实际,深挖乡土特色,以“岱崮小院”撬动“大振兴”,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非遗传承等领域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同心”,凝聚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发挥三大作用,一是成为“智库平台”,通过持续引入专家团队为乡村发展把脉问诊。二是成为“孵化基地”,通过“岱崮小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扶持乡村创业项目。三是成为“文化纽带”,通过特色农副产品的展示,传承乡土文明,留住乡愁记忆,让乡村既有“烟火气”,更有“书卷气”。
为了打造“岱崮小院”平台,早在去年11月,驻临沂市省派工作队牵头负责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陈金秀,中国海洋大学省派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就以视频、电话等多种方式,积极与复旦大学对接沟通;今年春节期间赵德余教授带领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公共行政系、心理学系等5位同学来到岱崮镇、燕窝村、笊篱坪村等地开展蜜桃、文旅等产业调研,开展直播助农活动;2月13日,陈金秀、赵德余等一行调研蒙阴第一中学、临沂市旅游学校,就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探讨交流。赵德余教授为蒙阴全县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作《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专题报告,解析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生动的乡村产业振兴案例,并结合蒙阴产业实际,在一二三产融合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意见建议;2月14日,复旦大学5名同学分别结合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为岱崮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上了“山海小课堂”之复旦大学青春领航思政课,共话“人生规划与求学意义”这一青春课题,用智慧的火花点亮崮乡少年的心灯。
小院“聚”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此次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岱崮)小院”揭牌和系列活动,即是“跨村联建、片区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实施路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