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基础设施拖南极大型物理项目“后腿”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6-27 05: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几十年来,南极一直是物理学家的科研圣地。他们凝视着这里的天空,研究大爆炸的余辉——宇宙微波背景(CMB),并通过南极冰层发现了来自其他星系几乎无法探测到的中微子。然而如今,由于基础设施问题和电力供应有限,两个大型新项目建设可能会推迟数年。

据《科学》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日在写给广大研究人员的一封信中表示,NSF必须处理多个南极站点积压的维护工作,因此接下来的几年里,NSF将只支持已经批准进行的南极实验。为南极站新项目寻求支持的提议者应咨询项目官员,讨论备选地点。

物理学家们想知道,NSF何时推进两个必须在南极建设的重大项目——部署新的CMB望远镜和升级“冰立方”中微子探测器。这两个项目被称为CMB-S4和IceCube-Gen2,目标是在5年内开始建设。

NSF极地项目办公室代理主任James Ulvestad表示,这两个项目还处于研发阶段,更不用说获得批准或拨款了。按照目前的设想,项目需要的电力可能比南极站更多。

CMB-S4的目标是对宇宙大爆炸残余辐射进行决定性的地面研究。NSF和美国能源部在该项目上耗资8.4亿美元,计划在智利安装两台直径6米的微波望远镜,在南极安装1台直径5米和9台直径0.5米的望远镜,希望于2028年完成。

IceCube-Gen2计划再部署9600个光学传感器,将探测器的体积从1立方千米增加到8立方千米,使其能够探测到更多的中微子源,并开创中微子天文学时代。研究人员希望2028年开始部署这些传感器,在7到8年内完成任务。

但Ulvestad说,在NSF修复南极基础设施之前,这两个项目无法启动。占地7400平方米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冰立方”的支撑建筑和目前的CMB望远镜都陷入了积雪中。有48年历史,用来储存燃料、物资和车辆的昆塞特小屋也被冰雪覆盖,需要进行加固。将材料和人员运送到南极开展上述工作至少要等到2026年底。这使得两个科学项目的建设至少要延后至2028年或2029年。

此外,电力问题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CMB-S4需要170千瓦电力,比目前的CMB望远镜多20%。而IceCube-gen2需要190千瓦电力,是“冰立方”的2.5倍。但南极电力有限,仅由一台发电量在600千瓦至7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提供。提高南极电网容量需要开展一个单独的项目,而这甚至在2040年前都无法实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1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我国在南极都有哪些考察站?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天(2月7日),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据悉,南极秦岭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1985年2月,我国
2024-02-07 13:47:00
来自南极的中微子悄悄揭开量子引力的秘密
哥本哈根大学团队参与南极大型实验,努力探寻量子层面是否也存在引力;一种能够不受干扰地穿越空间的非凡粒子似乎蕴含着答案。数千个传感器分布在南极附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它们的任务是回
2024-04-10 10:41:00
为什么要建新科考站?将会怎么建?一文了解
...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极科考,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从我国第二十九次南极考察队首次进行选址工作开始,到第三十三次完成选址收尾工作,再到如今的建造阶段,我
2023-11-02 09:33:00
...极秦岭站2月28日电(记者周圆)考察站是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
2024-02-29 22:55:00
9图速览!2023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极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陆朝阳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将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编辑感言】白色冰原,一望无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插在南极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到建在南极冰
2023-12-27 17:01:00
极地科考未来如何继续“破冰”
...:北京日报雷淼今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上月考察归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次考察成果进行后续研究。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开始,一批批考察队
2024-05-22 05:21:00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主楼主体结构今日封顶
...是运人都离不开直升机,因此停机坪是每个科考站必备的基础设施。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建设队员郭石磊:我们的停机坪设计有1100平方米,它可以满足同时停靠两架直升机的需求。
2024-01-13 21:49:00
别样的寒假  一样的精彩(深聚焦)
...陈思哲正在等待智慧天网卫星过顶。南极没有地面光纤等基础设施,所有通信都依赖于卫星网络,以前中山站的网速仅能支撑科考队员浏览文字网站、发布文字信息。去年5月,清华大学牵头研制的
2025-02-09 05:48:00
俄北极和南极研究所:印尼拟在北极与俄罗斯合作
...马卡罗夫补充道:“如果更具体的项目成熟,那么我们有基础设施、船只、考察站、抗冰平台。也许俄罗斯的同事会感兴趣使用到我们的基础设施。”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6月14日至17日举行
2023-06-19 08:2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丨破解“池州芯”检测痛点 池州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加速建设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孙根透露,作为池州半导体产业的“共性服务平台”,池州市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今年7月已正式取得运营资质
2025-09-17 13:22:00
凭借技术突破、链式崛起和全球布局,泉州洛江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一个百亿产业集群的三级跃迁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何金 通讯员 叶金玉)近日
2025-09-17 13:24:00
从AI开发提效到游戏全球出海,腾讯云升级全新游戏行业全生命周期方案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游戏专场上,腾讯云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游戏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025-09-17 13:54:00
3・15金秋购物节启幕!海尔智家以“ 三好” 助力安心焕新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扎实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共筑满意消费,增强人民群众在消费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5-09-17 11:40:00
鲁网9月17日讯万物互联,信息化浪潮奔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着中枢神经般的重要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025-09-17 10:40:00
王涵为了准确识别由AI生成的内容并防止其被滥用,不少人建议用AI对抗AI,“AI溯源”技术应运而生。OpenAI宣布将推出一款工具
2025-09-17 10:52:00
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超级员工” 是这样炼成的
周鸿祎(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大模型相当于头脑,能说会道,能思考、能规划、能推理,但是没有手跟脚
2025-09-17 08:35:00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在技术赋能教育的大背景下,AI智习室正成为连接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重要桥梁
2025-09-17 09:03:00
烟台联通圆满完成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通信保障工作
9月14日,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正式鸣枪开跑,近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步爱好者齐聚莱州,以奔跑感受城市风貌,用激情点燃赛事氛围
2025-09-17 08:06:00
手握101项专利,曜灵时代以创新引擎驱动临沂新能源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作为临沂新能源产业链的代表企业,曜灵时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突破科学技术。目前,集团下设多个核心全资子公司
2025-09-17 08:08:00
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焦娇李妍妍)9月15日,全国首个市级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场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记者获悉
2025-09-17 07:4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实验室档案】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市科技局、东南大学和鼓楼区于2022年8月开始合作共建
2025-09-17 07:45: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魔法道具“隐身斗篷”有可能从银幕走向现实,如何为这种前沿科研保驾护航
2025-09-17 07:4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9月正值开学季,各大高校相继迎来新生报到。运满满司机申英良将刚刚收到的“云程奖学金”交到小儿子申宝凯手中——今年
2025-09-17 07:46:00
鹭江观察 | 人工智能+ 厦门加出了什么?
客商体验厦门绽优科技的AI+VR产品。厦门美图大楼展厅演示AI产品。(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2024年,厦门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10●截至去年底
2025-09-16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