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方紫颖
论坛上有个问题:什么是点蜡烛的人。这问题很有趣。如果一个人也能称为一根蜡烛,那么我想自己在十四岁时就已被点亮。
我从小喜欢看书,书中的所见所得稍稍练就了我写文章的花拳绣腿,也习惯记录,脑袋里蹦出的奇思妙想总要记在本子上才安心——升入初中后更是如此。标哥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往往会在周末布置一篇周记,而周记本便成了我施展三脚猫功夫的写作舞台。
我总是期待着周记本下发的那一刻。标哥会在我的周记里画波浪线,而这些波浪线成了我努力写作的源头:它代表着鼓励与肯定。
某次周记本下发后我小心翻开,大大的A批改在全文末尾后三行的位置;同时还有标哥遒劲有力的字迹,格外显眼地撞进我的眼中。
“此文较好,请于本周末将电子稿发送至我的邮箱。”
我的心忽然一震,现在想想那时的心境,稚嫩清浅得让自己发笑。我得到了肯定,上扬的嘴角是溢出的快乐。这是标哥第一次如此认可我并不成熟的文章。
初中学校有个文学刊物,叫作《星语》。我刚进学校那会儿曾翻阅过前一年的《星语》,看到最后,心里竟也冒出“我想在《星语》上发表文章”的念头。不过我从未向别人提及自己的小心思,因为我觉得自己离《星语》有着很遥远的距离。标哥经常叮嘱我将文章发送到他的邮箱,而每当我输入文字,却从未想过他的用意。某个下午,一大叠新刊发的《星语》被人送进教室,那时我正趴在桌上思考阅读题。同桌兴奋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将《星语》的目录翻给我看。
我的文章发表在了《星语》上。同学们打趣我“成了个作家”,我却满脑子不可置信。文章印成铅字是十四岁的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而现实却将一块甜美的糖果递到了我的手中。
我跑到标哥办公室,满脸兴奋却说不出一句话。标哥正批改作业,看见我这般激动,忍俊不禁道:“太高兴了?”
我终于憋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写得这么好啊?”
标哥放下笔,点点头。他点头的样子实在是太过于郑重,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阵肃穆——不单有关发表,更紧扣着写作和文字。
标哥与我亦师亦友,他是一位很会鼓励人的老师。我有时灵感枯竭,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而标哥会在周记本上圈点勾画,附上一句“写作是件急不得的事”。十九岁的我每每想起这句话便觉得充满哲理——写作确实急不得,越着急越会制造出一堆怪异的玩意儿。
临近毕业时我拿着本子收集各科老师的签名和祝福语,私心地将本子的第一页留给了标哥。标哥签上名,送上祝福,还是遒劲的字迹。中考结束后我才虔诚地将本子翻开,“永远拿着笔”,寥寥数语,却让我长久地铭记在心。
回首十四岁的夏天,它离现在并不遥远,而当年信笔写下的文字,其实并不像标哥所郑重肯定的“那么好”。写作是我小心怀揣的蜡烛,我遇见了标哥,而他点燃了我的文字梦。穿着初中校服的我握着笔,在周记本上天马行空,而几年后的今天,我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噼里啪啦——依旧不是出色的作者,却也在不动声色地守护自己的梦想。
我曾写过这么一句话:“人们很难在或大或小的坎坷中永远勇敢、永远沸腾。”还好,我内心有关写作的蜡烛被标哥点燃,被他的鼓励所守护。火苗从初中开始燃烧,直至今日仍然在生机勃勃地跳跃,温暖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而那些单调的日子,也成了我笔下永远热烈的明媚。
永远拿着笔。它既是标哥的祝福语,也是一块遮风挡雨的玻璃。我走过盛夏、迈过寒冬,而心中的蜡烛仍在发光发亮,从未熄灭。简单的叮嘱似有无尽的力量,纵使翻山越岭,叫人初心不忘。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的意思是,谢谢您点亮我的蜡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