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是怎样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9 06: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似乎很正常。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只要稍微家境殷实一点的男人,都会拥有几个妻妾。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粉黛三千”都只能算是标配,“后宫如云”动辄上万也并非传说。

但古代“一妻多夫”现象,我们还很少见,但它确实存在。我国西藏的门巴族、斯里兰卡的部分地区以及尼泊尔的洪拉山区的宁巴人,都存在这种现象。

古代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是怎样的?

那么,尼泊尔宁巴人的“一妻多夫”是怎样的一种婚姻形式?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平衡彼此间的关系,做到和谐共处的呢?

一妻多夫主要的形式,是由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兄弟,共同迎娶一位妻子,婚后的妻子为大家共同拥有。

在迎娶妻子时,一般由老大代表大家出面。如果老大不适合,可以有老二或其他兄弟做新郎们的代表。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是,所有的兄弟们都在结婚当日参加婚礼,成为新郎,和新婚妻子一同拜堂成亲。

婚礼一般会持续3到5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新娘新郎似乎都不是婚礼的主角,而显富摆阔才是婚礼的主旋律。男方会杀猪宰羊,尽量拿出精美的食品招待大家。为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提供一个难得的休闲娱乐的好机会,让大家尽量吃好喝好玩好。

一妻多夫制中,最为微妙的,是如何处理夫妻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妻子的能力。妻子最好的办法,是对所有的丈夫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古代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一妻多夫制的家庭,丈夫们和妻子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妻子可以随意进出所有丈夫的房间。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兄弟之间则不能随便串门。如果兄弟中的一人到妻子房间去,都会在门口留下一些显著的标志,或者是他的衣帽,或者是他的其他独特信物作为标记,其他兄弟看到后,会自动回避。不过,兄弟间通常都会达成某种默契,并不需要做明确的规定。

在一妻多夫制中,财产的合理分配也是保障家庭和睦的重要条件。这样的家庭,因为拥有多个青壮年男子,家长会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或耕种,或放牧,或外出经商,或打工挣钱,或长途贸易等。

丈夫们创造的所有财富,归整个家庭拥有,然后按照人口进行平均分配,既保证了公平合理,又能充分调动所有家庭成员创造财富的的积极性。

古代尼泊尔的宁巴人,很是欣赏这种生活方式。这让他们避免因分家而变得贫困,生活相对富裕。宁巴人认为,他们和临近的印度人相比较,生活水平和质量就相对要好得多,因为一个大家族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和财产。

关于子女对父辈的称呼问题。一妻多夫家庭并不十分在意子女的生父是谁,都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子女们一般都叫长兄为爸爸,其余的父辈则被称为叔叔。当然,也有的地方则是将所有的父辈都称作爸爸的。

古代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是怎样的?

那么,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不是妻子的地位就很高呢?

也不是,妻子在一妻多夫的家庭里并未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没有明显的主导一切的迹象。相反,家长一般都由公公担任,在公公去世后,长兄就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最后,我们来说说为何会产生一妻多夫制这种奇葩的现象。

这首先源于宁巴人的一种婚姻习俗。在询问当地的为什么会产生一妻多夫现象时,他们都会回答这是一种部族习俗,是宁巴人的先祖从西藏带入的。

其次,一妻多夫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家族财产不被分割。如果家庭里的每个男子都娶妻生子,不但会分割土地和牲畜,还会耗费大量的财物来修建住所,购置生活用品,这对于土地资源匮乏,家庭财产稀少的宁巴人来说,是不能承受的。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已经逐步消亡,大多数宁巴人已经接受了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制度。

(参考资料:《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妻多夫制的国家,一家人怎么一起生活?女性:这根本就是受罪!
...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的落后正是他们“一妻多夫制”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在尼泊尔的一些地区,尼泊尔当地女性到了适婚年龄就必须要嫁人,嫁的往往不是一个男人而是多个男
2024-06-12 10:57:00
我国是否出现过“一妻多夫制”
...出现过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有这种情况呢?一妻多夫制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制度?典妻现象,就是把自己的妻子当作器物一般出租给别的男人的这种陋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萌芽,
2023-05-14 15:37:00
中国古代解决穷人娶不起妻子的7种方法
...过了,但除了一夫多妻,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也实行一妻多夫制,这对现代的很多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更为自由开化的方法,增加奔的机会,即增加男女自由相爱,
2023-04-17 18:38:00
古代穷人娶不起老婆,该如何传宗接代
...自杀,会精神失常。并且,典妻婚也不利于社会的和平。一妻多夫制度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其实是不被接受的。那些被送去当典妻的女性在回到原来的家庭里时,会受到非人的待遇。如果典妻与典
2023-01-01 14:42:00
为何中国子女跟父姓而不跟母姓?不是封建,而是上古留下的戒律
...的孩子都是跟着母亲的姓氏,因为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是一妻多夫制,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这一时期男人的存在感很低,孩子们只知道母亲,却不知道父亲,所以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姓
2025-04-14 20:47:00
邂逅几只鸟儿
...不常能见到。这种鸟很奇特,我读科普书的时候知道它是一妻多夫制,雌鸟孵化出小鸟后,就又去寻欢作乐了,养育的事全交给雄鸟,而雄鸟也是全心全意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真是又高尚又悲壮又
2024-04-28 00:33:00
收到一根鸟毛,对方啥意思?
...、炫耀羽毛、发出叫声,比如彩鹬,但人家实行的是近似一妻多夫制的制度,即在一段时间里保持一夫一妻制,雌鸟在产完大概4枚卵后就会离去寻找新老公,雄鸟负责孵卵、育雏。也有的鸟类不靠
2023-01-07 19:08:00
攀登珠峰最优秀的向导:夏尔巴人进化了超人的能源效率
...,夏尔巴人的雇佣也呈爆炸性增长。夏尔巴人主要生活在尼泊尔高原地区,他们是登顶珠峰最著名的导游群体。15年前,商业登顶珠峰的团队通常是每5个登峰成员雇佣1个夏尔巴人作为导游,而
2024-08-18 20:51: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尼泊尔18岁男子尼马·林治·谢尔帕近日完成攀登全球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创下完成该壮举最年轻者的世界纪录。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日报道,谢尔帕
2024-10-12 14: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