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04: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朝曾于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氏家族创造的大唐盛世物华天宝,万国来朝,不仅给后世带来辉煌灿烂的文化,还有完善的制度,其中最令元明两朝官员羡慕的应是“厚禄制”了。

若将唐朝的俸钱和禄米换成现代的物价,唐朝一品大员俸收大概是60.2万一年,哪怕是九品芝麻官每年也有约8.8万,算上逢年过节乡绅等人的送礼,很多官员的年收入能飙升至俸钱的三到五倍。

唐宋以后,元朝官员的俸禄转而遵循“薄禄制”,到明朝时期,这个“薄”就更上一层楼了,薄到何种程度呢?正三品大臣曾秉正归乡却“贫不能归”,只能靠卖女儿挣路费。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俸禄微薄,明官陷窘境

明朝官员以低俸禄著称,拿清廉名臣海瑞来说,他生前官至正二品督察院右都御史,名义上的俸禄是每月61石禄米,足以养活61口人,可经过“折色”后,缩水成每月约4石禄米。

公元1587年,海瑞于任上离世,其副手佥都御使王用汲前往吊唁,却见海瑞家里的帏帐竟然是用葛布做的,还有许多破烂的竹器,这些是连贫寒文人都不愿使用的东西。

海瑞的同乡为他清点遗物的时候,仅仅在一只竹笼里找到八两俸银,一段葛布和几件旧衣服。可想而知,海瑞为官的日子究竟过得有多么清贫。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王用汲看到海瑞家中的境况,不禁潸然泪下,于是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佥都御使好歹也是堂堂的正四品,王用汲要给曾经的上司兼好友办丧事,居然还需要找人凑钱。

海瑞和王用汲的清贫并非明朝的个例。据载,广西道御史刘准俸禄低到养不起母亲和妻儿,时常向同僚和上司借钱借米,刘准病死后留下30多石米债,家人亦是无力偿还。

著名理学大家罗伦曾经在殿试以第一名高中后,来到翰林院担任编修,后来触怒明宪宗,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使,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副关长”,可极其微薄的俸禄令他只能靠卖字画来维持生计。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明朝官员的薪酬标准是由朱元璋亲自制定的,他将文武百官分为九品,从一品到九品又分为18档,并且把不同品阶的官员的俸钱刻在石头上昭示天下,让后代继任者遵照执行。

厚此薄彼,优待皇族

朱元璋给明朝的官员制定了中国史上最低的俸禄标准,但他待皇族儿孙们却是相当的不薄。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高达万石,而一品大员折色前的年俸仅为千石左右。

亲王不单是年俸数倍于臣子,还有包括大量土地在内的各种赏赐,而且每一个皇族后代都不必从事任何工作,自满十岁那天起就可以领取俸禄。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朱元璋的后代一出生就享有爵位,地位十分尊贵,官员们见了都要下跪叩拜。最离谱的是,皇族儿孙即使犯下谋逆大罪被贬为庶民,那也只是没了皇族头衔,该领的俸禄依然一分不减。

皇族儿孙婚嫁时的婚房、礼服、婚礼费用一律由朝廷承担,朝廷还要从国库里拿出一份成婚大礼包。如果皇族子孙患病也有太医免费诊治伺候,哪怕是死都还能领到一笔丰厚的丧葬费。

皇族后代儿孙衣食无忧,特权傍身,还不受寻常律法约束。老朱家当真是为所欲为,如此毫无底线地厚此薄彼,难道朱元璋不担心失去民心吗?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相较于民心向背,朱元璋更憧憬的是在如此厚待之下,就藩亲王掌握军权,然后忠心耿耿地为他这位开国皇帝,为朱家捍卫每一寸得来不易的江山,让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若想要千秋万代,第一步当然是开枝散叶。许是农民出身的缘故,多子多福的观念在朱元璋心里同样根深蒂固。

公元1376年十一月初十,朱元璋嘉奖了蕲州府蕲水县的一位县民,赐给这位王姓县民匾额,表扬其为“忠义之门”,难道是因为这王家一门忠义,曾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吗?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王家老少一共有三百多口人,彼此相处始终亲密无间,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百多口人可是七世同堂,且说五世同堂都十分罕见,更何况是七世同堂?

当地官吏见此事实在罕见,才会上奏朝廷的,没想到就让王家得到朱元璋的表彰。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子嗣观念十分传统。

开枝散叶,捍卫朱氏天下

身为大明开国天子,朱元璋重视子嗣理所当然,但他的重视并不单纯为了“多子多福”。他一系列厚待皇族的政策,都是为了鼓励皇族多生育,籍此壮大家族势力,更有利于维护大明基业。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既然已是朱氏天下,就算任人唯贤,再多的能臣猛将都比不上自家人,能让朱元璋多一分安心,所以在开枝散叶这一件事情上,朱元璋也不忘以身作则。

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称帝。次年10月6日,已经四十一岁的朱元璋喜得第八个儿子朱梓,六十六岁的时候依然迎来了第二十六子朱楠的诞生。

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生于公元1355年,到最后一个儿子朱楠出生,一共跨越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间,朱元璋每年至少都有一个儿子出生,这样的生育能力难怪在历代帝王当中名列前茅。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朱元璋优秀的生育能力,似乎也遗传给了后代。据统计,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这些子女名下的皇孙更是多达一百多位。

公元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出生,直到公元1397年是二月初五,朱元璋的第52个孙子朱贵烚出生了。

在朱贵烚出生前的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皇太孙妃马氏就为朱允炆诞下嫡长子朱文奎。这是朱元璋生前见到的唯一皇曾孙,总算让年近古稀的朱元璋一尝四世同堂的幸福。

朱元璋的多子多福梦想,皇族待遇与明朝的兴衰

朱元璋经历波澜壮阔的一生,成功登上帝位之后,亲眼看着朱家的这些龙子龙孙相继出生,一派子孙昌盛的繁荣景象,他幻想的大明千秋万代仿佛就在眼前。

朱氏皇族后代从生到死,都被朱元璋无所不用其极地庇护着。他给后代儿孙们带来了两百年的狂欢,可厚待皇族的政策,就是深扎在百姓身上的一根根尖锐荆棘。

尽管奉旨领着空饷,但穷奢极欲的生活太容易腐蚀人心,日益腐朽的朱氏皇族没有铮铮铁骨,没有雄才大略,有的只是肚满肠肥和权争势夺,还如何撑得住大明江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朱元璋将帝位传给孙子,而不是儿子
...,很少有帝王会越级继承。除了这样一个例外,明朝皇帝朱元璋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朱棣继承皇位,反而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在他死去之后,或许从没想到朱家人最后还是打了起来,一切
2024-05-25 14:01:00
含山大长公主:历经七朝,见证明朝兴衰
...一名混血女婴降生在南京应天府皇宫,她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四个女儿,生母韩妃是高丽国来的美貌妃嫔。按理说,以一国公主的身份,她本该衣食无忧、受万人景仰。然而冷漠的现实却伴
2024-02-04 19:39:00
朱元璋为壮大家族,定下一条规矩
明朝是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是个有学识的人,曾经中过进士,由于国家动了他当过乞丐、当过和尚,然而历史的车轮将他推上了皇位。他是农民出身,一生痛恨贪官,所以他在位期间国家
2023-04-21 10:01:00
朱元璋的权力游戏:一句玩笑引发的血腥杀戮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能够建立明朝,与朱元璋手下的大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名将。比如说汤和、常遇春、蓝玉等等,这些人都是朱元璋建功立业的帮手,没有这
2024-03-13 13:36:00
朱棣在位22年为何没能生下一男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了缘由
...多子多福,但是在朱棣看来,儿子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朱元璋儿子够多吧?结果呢?等朱允炆继位后,这群藩王都成了威胁。他朱棣就是藩王造反才坐上皇位的,藩王的威胁有多大,没人比他更清
2024-11-11 10:58:00
明朝开国六公家族的兴衰
...家族。他们拥有魏国公与定国公两个珍贵的国公爵位,由朱元璋及其孙朱棣所封。这无疑是明朝历史上的独特景象,彰显了徐家在朝中的卓越地位。然而,当明朝亲历其末日的风云之时,这家族的决
2023-10-29 22:11:00
为什么连朱棣都不敢跟朱标争太子
...艰难之外,其余的皇帝都有无数儿女常绕膝下。比如明朝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政治野心强,身体素质好,精力旺盛,在生儿育女这块也不甘落后。在他的一生中,后宫
2024-04-21 13:49:00
朱元璋请徐达喝酒,为何在席间派人杀徐达妻
明朝朱元璋在历史上杀功臣是出了名的,当朝建立明朝的那些功臣几乎被他屠杀的一干二净,由于他的多疑动不动就灭族,这一点令人不敢苟同。徐达(死后被追谥为中山武宁王)的原配妻子本是张氏,
2023-08-08 21:40:00
揭秘明朝王爷的另类生财之道
...某一天会流落街头,潦草度日。低薪养官和高薪养子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幼年流落民间尝尽疾苦,更是痛恨那些贪污的官员们。朱元璋认为官员贪腐的重要原因就是官员们的俸禄给得过高使得这些
2024-01-28 17: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