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胡歌被骂“矫情”四个多月后,观众们终于明白是什么让他在深夜发出“未来五年不拍戏”的社畜emo文学——
因为他在拍王家卫的《繁花》。
而整天抱怨唐嫣没事业心的粉丝,也终于理解了自家爱豆为啥整整3年都没什么进组动静,还嚷着说自己心态崩了——
因为她也在拍王家卫的《繁花》。
王家卫,著名港片导演,多少影视圈同行心目中的天才大神,摘下墨镜就没人认识的男人。
但最近他身上的标签只剩一个词:整顿内娱的大魔王。
而他的新剧《繁花》剧组,俨然已经成了明星们的“变形记”。
观众看的是“木讷女明星晋升90年代风情大美人”的变形记,而明星们体验的是职场打工变形记。
别管你是粉丝千万的年轻顶流,还是资历深厚的老戏骨,进了王导的剧组都得收起明星派头,变成真正的娱乐圈社畜。
放下架子做事、老老实实打工。
01
王家卫折磨演员的样子,
好像我那个难缠的领导
按照普通人对娱乐圈“拜高踩低”的印象,一个剧组里通常是群演和配角需要吃苦加班,而明星主角是被全组捧着的。
只有在王大魔王的组内,才能看到人人平等——他会平等地对不起每一位演员。
最近《繁花》演员们跑了不少宣发活动和采访,一个个看起来都像刚渡过大劫回来的。
让早就已经懒得跟娱乐圈共情的普通观众都得直呼一声,“王家卫,真的好癫。”
比如马伊琍说,很多精彩的戏份都是演员们在半夜三四点完成的;
一看这眼皮似抬非抬的神情,就知道马姐的加班后遗症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
辛芷蕾说自己光杀青就杀了四次,第一次杀青大家还挺有仪式感地准备了鲜花和蛋糕。
“结果没几天就被要求回去一趟,到后面都没人相信自己要杀青了,都觉得要拍一辈子。”
吴越有天晚上好不容易收工,看唐嫣还差一个镜头,就换了衣服想等她拍完一起走。
结果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
更惨的是当唐嫣终于拍完之后,王家卫转头发现吴越居然还没卸妆,立刻招呼她,“来换个衣服,我们再来一条。”
吴越:我真的会谢。
郑恺第二天有事儿要赶早班飞机,提前请假问当天能不能早点结束自己的戏份。
王家卫乐呵呵地满口答应,然后拍到凌晨3点。
就连90多岁的游本昌老爷子,也照样没逃过这次娱乐圈大型内卷。
胡歌:“在这三年中,我在跟游本昌老师对戏的过程中能明显看出他的变化——那就是他比之前消瘦了不少。”
可以理解明星们的崩溃,毕竟混到他们这个名气和资历,已经很少有机会遇到这么遭人恨的“领导”。
比如业内普遍会把“一条过”当作电视剧演员表现力精准、演技好的一大标准。
但在王大魔王这里,一条过是不可能的,就是搞你心态。
“一个镜头拍30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在这一点上受伤最深的人,还要数饰演“范总”的董勇。
早在等待进组的时候,他就已经深深领教过王大魔王的拖延症。
从定角色到进组等了6个月,这期间董勇的另一部甚至都已经拍完、播出了。“我差点都怀疑他不要我演了。”
没想到进组之后,又遭遇了王家卫的选择困难症。
一个镜头拍完第一遍没过,董勇还有些诧异:“我是一条过的艺术家,怎么在港片导演这里没有过。”
到第十遍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嘀咕。“到底是怎么了,他也从来没说我哪里演的不对。”
拍到第30条,王家卫终于说过了,现场工作人员都鼓掌。
董勇:“我当时觉得这导演好像确实很难过的样子,你看过了一条给工作人员们都乐成啥样了。
此时王家卫高兴地冲过来握住他的手:“董老师,还是第一条最好。”
就像是你那个磨人的甲方,在你出了10版设计之后选择了第一版。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拍完后董勇回去休息了一星期,兴冲冲以为可以向下推进了——
一看,还是上次那场戏,重拍。
王家卫的磨人之处不止在于选择困难症,还有他那飘忽不定的标准、琢磨不透的心思。
简单来说就是要演员重拍,但不告诉演员为啥重拍。
类似领导对你做的PPT不满意,不断打回来要求返工。
但你问他到底觉得哪里不好?“也说不上来,就是感觉不对。”
当年张艾嘉就吐槽过王家卫不跟演员沟通。
“喊了卡后演员肯定第一时间转头看导演,结果他戴个墨镜,你也不晓得他在想什么东西。”
这么看来王家卫这些年还是有进步的,至少会给人讲戏了。
郑恺就在宣发现场提到,发现自己在片场演了几次都找不到门道时,导演亲自过来指导调整。
只不过指导方式如下——
“你感觉一下啊,这样,那样,对吧。诶好,开始”
郑恺:谁来救救我。
不过总比辛芷蕾强,进组拍戏第一天,就被要求和胡歌在黄河路上走了一整夜。
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走,也不知道该是什么情绪、要走去哪儿。
最后发现这场戏在成片中只用了一点点。“导演就是要看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感觉。”
“感觉”,又是这该死的感觉。
02
敢把大咖当“群演”用,
也就他了
王家卫大魔王的“受害者联盟”,当然从不限于内娱明星。
辛芷蕾说自己每次快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自我安慰:“影帝都被骂哭过,我这才哪儿到哪儿。”
梁朝伟曾经为一个镜头,被王家卫要求吃26碗馄饨面。
“后来我跟导演说我闻到那个面的味道都想吐了,真没办法再拍,他说好,拍完这个再讲。”
梁家辉拍《东邪西毒》,进组很久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整天耗时间浪费青春”。
张学友一个表情演了60多遍,最后只得到一句“算了”,这谁听了不心里一凉。
刘德华有一次被漫长的工期拖到受不了,去问王家卫手头这部戏到底要拍多久。
“哪怕明确告诉我5年内拍30天也可以,结果他就说我是在challenge他”。
别以为王家卫是仗着自己名气大,又跟香港演员们很熟,才敢如此任性霸道。
在折磨演员这件事上,大魔王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当年拍《一代宗师》时赵本山来客串,都被按在火边喝了百八十次蛇羹。
给本山大叔的洁癖都喝出来了:“当时那个锅天天在那熬,就那烟啊给你呛的。还每次拍都得喝一勺,我说这玩意儿能吃吗,瞅那锅都老脏了。“
木村拓哉拍《2046》,工期被拖到事务所都不肯再给假,要求他必须去接其他工作。
还得整天面对王家卫天马行空的演技指导。
“导演讲戏说接下来要演等一个人,我说等谁啊,他说不是等谁,是等一个人。”
但就是这么着,王大魔王的剧组依然是大多数演员的兵家必争之地。
刘嘉玲就曾在颁奖礼调侃梁朝伟,说他“死都要拍王家卫”。
毕竟港片影帝和内娱演员这种人精,都知道跟王家卫拍戏虽然辛苦,但大概率能拍出一部代表作。
苦也算苦的值得。
客观点说,王家卫在片场对演员们的挑剔、打压、含糊其辞、高压工作量,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他心理变态。
主要还是因为他拍的明明是商业片这种工业产品,却总带着几分“艺术创作”的作风。
工业产品追求成本和效果的平衡,而艺术品创作往往会牺牲很多成本和效率,只为追求更极致的效果提升。
在王家卫身上体现为,他每次的拍摄周期都特别长,很大一个原因是喜欢使用单机位拍摄。
如今大多数影视剧组都会使用双机位或者多机位,在现场不同位置架上几个摄像机。
这样演员只需要演一次,所有调度流程也只需要走一次,就可以得到一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
单机位只有一台摄影机,意味着每个场景都要拍几遍:大全景、侧面特写、正面特写……工作量翻几倍。
但优点是每次都只需要考虑一个画面,所有打光、调度都可以围绕着这个镜头做更极致的布置。
呈现效果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
艺术创作跟工业产品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前者没有固定标准。
大多数导演会在心里给某场戏的效果设一道及格线,比如达到70分就可以过,低于70分就重来。
然而王家卫的逻辑是这样的——
让演员一直演、一直演,演到所有人都累到崩溃了,看看能不能演出个100分甚至120分。
董勇最早还在为自己不能“一条过”而慌张。
到后来听王家卫喊“过”,反而心里开始不是滋味。
“那意思不是说你这次表现多好,而是你今天大概就只能演成这样了。”
03
感谢王家卫,
让内娱明星来到真实世界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赞美王家卫是多么牛、多么精益求精的导演。
毕竟有多少人爱他那个别扭克制又小资的调调,就有多少人看不惯他镜头里的“无病呻吟”。
《摆渡人》口碑翻车那会,不少观众在提到王家卫怎么“折磨”影帝影后们的时候,甚至带着赤裸裸的反感。
毕竟那种动不动就让加班、光否定不给建议、把演员辛苦演的戏剪光的做派,真的很容易让人带入身边那些无理取闹的甲方、爱PUA人的讨厌领导。
但当他“折磨”的对象变成了内娱年轻明星,观感似乎就变了。
尤其像胡歌、唐嫣、辛芷蕾等,都是那种会让人觉得有些可惜的演员。
有一些深入人心的代表角色,也展露过天赋,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在各种烂剧、烂演技中打滚。
唐嫣演了一堆被嘲笑的傻白甜,胡歌在猎场、县委大院里都被吐槽“演技拖后腿”,辛芷蕾在《绣春刀2》惊鸿一瞥之后,好像也没有再演绎过同样高度的角色。
他们并非没有能力,或许只是面临着太舒适的职场环境。
在娱乐圈的大环境下,明星们在剧组早就不再是影视工业流程中的一环,反而变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
就像辛芷蕾说的,在拍《繁花》之前,她从来没想过一个走路的动作也得抠那么久。
“以前我演戏都是想怎么扭就怎么扭,那镜头会去找我的。”
在一个做到60分就能赚钱的环境里,谁还会去拼命够100分啊。
直到碰上王家卫,这个内娱头号“教导主任”。
作风足够刁钻霸道,敢把明星当群演来用。
同时圈内地位足够高、口碑足够响亮,让再清高、坏脾气的明星都不得不在大导的名气面前低头。
换其他任何一个导演,都很难想象主创团队、投资方会愿意为这么一部剧耗上三年。
也难以想象这群早已名利双收的演员,会说重拍就重拍、说熬夜就熬夜,一点怨言都没有。
郑恺提到王家卫拍一个四格慢镜头,需要自己在那里保持5分钟不能动,连眼睛都尽量别眨。
一点没说苦,反倒自豪又兴奋地表示“太好了,我也有这种经典镜头了”。
幸亏有王家卫,让人们又在这些明星身上看到了那么一丁点真实职场的影子。
个人生活需要为工作让步,哪怕再累上司让加班也得加班;
做出的成果不一定是自己的,也有可能累死累活干了几个月的项目被否掉;
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领导意图是需要揣摩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是要返工的。
被折腾惨了的明星们都说“希望再跟王导拍戏”——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的,反正观众是真心想看的。
还没看够?点击视频,看开年爆剧《繁花》中的黄河路,在现实里到底有多富?⬇️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