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门日报
补齐水安全短板 构建“荆楚安澜”荆门网
◇政协荆门市委员会荆门位于湖北中部,地处汉江中下游,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境内水系发达,江河纵横,湖库众多,闸站星罗棋布。作为工程类型齐全的水利大市,要守住水安全底线这个目标,必须加快补齐水安全短板,着力构建“荆楚安澜”荆门网。
一、践行水安全理念之为
(一)守牢供水安全底线。一是加快保水供水基础建设。一批水库除险加固、湖泊清淤工程顺利完成,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90处。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年度取水口计量设施安装、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运行维护移交,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三是创新水库管护模式。全域推行区域集中管护、“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完成315座小型水库管理改革。
(二)筑牢防洪安全堤坝。一方面,全力实现防汛保安澜目标,做到汛前全面落实责任分工、预案修编、应急储备、培训演练、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一方面,有效应对历史罕见干旱,通过水库放水、泵站提水、架机抽水等措施供水。
(三)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是制定了《荆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全盘谋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蓝图。二是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三干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年度任务。郑家湾泵站等7座灌区纳入2023-2025年全省中型灌区改造规划。
(四)维护生态安全屏障。河湖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一是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完成7条小流域1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二是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度,出台第5号市河湖长令,全域推行“河湖长+”模式。
二、构建“荆楚安澜”荆门网之需
(一)筑牢防洪治涝安全基石。一是加大堤防加固力度。荆门361.14公里汉江堤防防洪标准较低、穿堤涵闸病险严重,仍有80.7公里亟待加固;中小河流部分河段存在堤身单薄、岸坡失稳现象,仍余924公里亟需治理;209座水库被鉴定为三类坝,仍有63座三类坝水库存在洪涝灾害风险。二是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全省汉江蓄滞洪区14个,荆门就占12个,分蓄洪容量31.23亿立方米。应优化汉江蓄滞洪区布局,优先取消皇庄、大柴湖2个蓄滞洪区,对分洪效果良好、运用频率较高的邓家湖、小江湖重点蓄滞洪区纳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给予相应的“国家户头”。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一是加快启动鄂中丘陵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门片项目实施后,将有效解决近25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善300万亩农田灌溉和1.06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应尽快启动该工程,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争取早日立项。二是加快实施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将有效解决荆门近1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近630亿元工业GDP用水,改善260.5万亩农田灌溉和近50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
(三)提升供水质效保障。一是加大灌区改造力度。荆门拥有大中型灌区43个,但已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只有15个,应分区域分年度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二是加大沿江生态修复力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沙洋段多年多次发生不同程度“水华”现象,频次之高前所未有。兴隆、碾盘山枢纽蓄水形成30多万亩冷浸田。应实施沿江土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专项工程,争取国家、省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荆门作为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5个市州之一,应在省级层面争取中央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土地、产业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试点有效果、可推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